【新·海底護國神山】一張地圖摸透全球海底電纜:台灣變成 Google、 臉書的指定連結點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海底護國神山】一張地圖摸透全球海底電纜:台灣變成 Google、 臉書的指定連結點

海底電纜

本文發表於 2021/01/28

海底電纜的秘密,你知道多少?全世界有多少海底電纜、有幾條連到台灣?一個名為 Submarine Cable Map 的網站可以告訴你這一切。

一張地圖摸透全球海底電纜

Submarine Cable Map 是由 TeleGeography 提供的免費且定期更新的資源,進入網站之後,可以看到全世界所有的海底電纜圖,從起點到終點都一清二楚。如果在搜尋欄打上 Taiwan,還可以選擇查看所有連接到台灣的海底電纜有哪些。

根據 TeleGeography,使用者可以在搜尋欄打上 4 種搜尋方式:海底電纜系統名稱、連接海底電纜的國家、海底電纜著陸位置、開始服務年分等,但目前不支援搜尋海底電纜的所有者。

全世界有超過 400 條海底電纜

根據 TeleGeography,截至 2020 年初,全球大約有 406 條海底電纜在使用,總長超過 120 萬公里,短的電纜如連接愛爾蘭與英國的 CeltixConnect 僅有 131 公里,長的電纜如 Asia America Gateway 則可達到 2 萬公里。

從台灣連接到中國福州的電纜 Taiwan Strait Express-1(TSE-1)長 260 公里,由中國聯通、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中國移動、台灣國際纜網通信共同擁有。

Google、Facebook 搶進!電信商不再是海底電纜唯一擁有者

沒錯,就如同 Taiwan Strait Express-1(TSE-1)是由上述電信公司所共同擁有,通常這些公司是電纜的共同擁有者,不過現在如 Google、Facebook、微軟、亞馬遜等都是新電纜的主要投資者,這些矽谷企業也正在積極「卡位」中。

例如,Google 就霸佔了大西洋,計劃於美國、英國和西班牙間鋪設總長超過 1.2 萬公里的海底電纜,預計 2022 年完工;Facebook 則先搶進非洲,長度可以繞地球一周,達到 3.7 萬公里。

海底電纜的中美政治角力:美科技巨頭棄港選台

2020 年 8 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宣布了乾淨網路(Clean Network)計畫,剔除網路中所有中國因素,從電信運營商、應用程式、應用程式商店、雲端系統,一直到海底電纜,美國都必須確保數據不受到中共監控。

8 月底,矽谷巨頭 Google、Facebook 都放棄了一項連結美國與香港的跨太平洋海底電纜建設計畫,選擇了台灣。

TO 推薦閱讀:海底電纜大亂鬥!Facebook、Google 誰家的電纜最長?

由於中美關係緊繃,許多矽谷企業已選擇繞過香港,在台灣建立電纜節點,也讓台灣在亞洲網路的重要性因此提升,中華電信在去年底宣布,未來 3 年將興建 3 條海底電纜。

其實,華為鋪設了全球 26% 海纜

提到中美政治角力,也別忘了陷入這中美政治風暴中心的「華為」。

事實上,華為是全球 4 大海底光纖電纜業者之一,旗下子公司「華為海洋」鋪設了全球 26% 的海底電纜,而全球有 95% 語音和數據流量都通過海底電纜傳遞,掌握了海底電纜就等於掌握訊息傳輸,因此可說是華為擁有威脅美方的「王牌」。

然而 2019 年 6 月,華為子公司華為技術投資卻將 51% 的華為海洋持股出售給亨通光電。雖然華為並未說明原因,但外界猜測,原因可能是當時華為並不想讓海底電纜業務捲入貿易戰的風波中。

TO 推薦閱讀:華為將出售海底電纜業務,能夠反制美方封鎖的「王牌」就這樣賣了?

雖目前華為海洋已剝離華為,由全球最大的電纜和光纖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亨通光電」接手持有多數股權,但該公司去年 12 月參與競標太平洋島國的海底光纖電纜鋪設,已引起美方注意,並向太平洋島國發出警告。

畢竟對於啟動了乾淨網路計劃的美國來說,亨通光電同樣是「中國因素」,不過在拜登上任後,對於川普政府的乾淨網路計劃會有何作為,還值得觀察。

其他海底電纜小知識

現代海底電纜使用光纖(fiber-optic)技術,是用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底,用於設立國家或地區之間的電信或電力傳輸,第一條海底電纜在 1854 年建置,連接了紐芬蘭與愛爾蘭。

電纜可以傳輸多少數據?答案是:新舊電纜能傳輸的數據量差異相當大,新的 MAREA cable 就可以傳輸 208 Tbps。

一條海底電纜的使用壽命至少 25 年,平均一年會有 100 多條海底電纜故障,不過通常這些電纜故障的消息並不會上新聞,因為如果一條電纜斷開,會由其他電纜補上以讓網路平穩運行。

海底電纜好,還是衛星好?

答案是,衛星有衛星的好,電纜有電纜的好。衛星可以覆蓋到那些還沒有使用到光纖的地區,也就是網路不那麼發達的地方,也很適合將數據從一個點發送到世界多個位置。

馬斯克(Elon Musk)的星鏈計劃(Starlink)就是期盼利用衛星網路,提供美國農村等網路訊號不佳的偏遠地區的人們,有較良好的網路體驗。

TO 推薦閱讀:海底電纜現在主宰世界的網路,但未來將是「衛星網路」的世界?

只是與衛星相比,電纜傳輸數據的成本相對較低,速度也更快,而且衛星佔據的國際網路傳輸量超級少,根據美國官方公布的資料,衛星僅占美國所有國際網路傳輸量的 0.37%。

冷知識:鯊魚愛咬海底電纜是真的嗎?

不,不是開玩笑的。鯊魚真的很喜歡咬海底電纜。

這個現象首見於 1987 年,當時的受害海底電纜是一條連接美國、歐洲與日本的電纜,遭到了鯊魚群的襲擊,Google 還曾在 2014 年將海底電纜裝上防鯊材料呢。

TO 推薦閱讀:為什麼 SpaceX、Google 海底電纜都選擇台灣?

但事實上,鯊魚磨牙齒並不是海底電纜會壞掉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如捕魚、拋錨船隻等,才是海底電纜損壞主因,佔據 2/3,其他自然環境如地震等,也會造成損壞。

參考資料:Submarine Cable 101Mental FlossSubmarine Cable Map

TechOrange 熱情招募中!

好讀文章版,更了解 TO 吧 →→【我是 TO 編輯,來幫我主管徵才】無時無刻都在關注科技的你,可以考慮我們的這兩份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