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已過十年,台灣進口食品安全決策有長進嗎? - 第 1 頁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三聚氰胺已過十年,台灣進口食品安全決策有長進嗎?

三聚氰胺已過十年,台灣進口食品安全決策有長進嗎?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要解決國人信任問題並與國際接軌,就必須執行獨立客觀的風險評估且透明公開科學資訊,落實食品風險分析或是食品的安全治理,而歐盟與日本就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榜樣。

作者:吳焜裕(第九屆不分區立法委員,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與台大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教授)

台灣從2008年起,在過去約十年間發生許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從三聚氰胺事件到餿水油事件,嚴重打擊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國內民眾對食品安全議題如驚弓之鳥,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起民眾對食品安全的質疑。民眾對食品安全決策缺乏信任,加上民粹與政治的操作,更是雪上加霜,讓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政策動輒得咎,尤其是與國際食品貿易相關的決策,常會接受到巨浪般的質疑與反彈。

食品安全決策該如何制訂,已成為民主國家面臨的極大挑戰,也是國內政府前所未有的挑戰,該如何挽回民眾對食品安全決策的信任感?應該可以參考歐洲與日本的改革經驗。因此本文將分別針對食品中的有害物質、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與國際貿易決策,及如何提升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作闡述及說明。

過去食品安全事件常可歸咎於非法添加與食品加工的問題,因此許多人直覺性地認為天然食品應不會含有毒物質,甚至最為安全。這種直覺的看法與事實相去甚遠,天然農漁牧產品都含有一些被國際衛生組織(WHO)歸類為對人類致癌的物質,這些物質當然不可避免的長期被攝取進到人體。以下筆者就介紹數種在國際上已知天然農漁牧產品都會含有的致癌物。

一、天然存在地下水、土壤及礦物中的砷

回顧國人數十年前的例子,因國人飲用含高量無機砷的井水而得到烏腳病,後來現任副總統陳建仁院士所作的流行病學研究,證明當年喝含高濃度砷井水的人得到癌症的機會也相對較高,因此砷在國際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被歸類為人類致癌物。但是並沒有人刻意將砷加入到井水中,砷是天然存在於地下水、土壤與礦物中。更多相關的案例,如香港曾檢出我國出口的有機米含砷量超過兒童殘留標準;歐盟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在2009年的研究報告顯示,市面上販售的天然的農漁牧產品都含有各種型態的砷,並非人為故意添加。

二、關於農漁牧產品中的戴奧辛

戴奧辛為世紀之毒,民眾只要聽到某食品中含有戴奧辛,常常都拒買拒吃。然而文獻資料卻一再顯示,各種食品中或多或少都含有戴奧辛。其實戴奧辛是燃燒副產物,因為具有非常穩定的物理化學性質,不易降解,也因為具有非常高的生物累積性,會在各種動植物產品中積累。對照來看,人類位於生態食物鏈的最高位置,戴奧辛常經由各種食物途徑進入人體而累積在。若細看過去研究顯示,美國民眾的血液當中,戴奧辛的平均含量約為22皮克/克脂肪,國人血液中平均戴奧辛含量也很接近此數值。在美國主要的戴奧辛來源可歸咎於牛肉與淡水魚產的消費。國人體內戴奧辛含量的主要貢獻來源為何?有待進一步研究,含戴奧辛的農漁牧產品也決非人為添加。

三、天然的穩定同位素與不穩定同位素

輻射線會致癌,萬一食物或食品中含有會釋放輻射線的物質,民眾當然會緊張及關切其食品安全。但以科學上來說,當食物或食品中含有會釋放輻射線的物質,真的就不安全、不能吃嗎?就讓我們簡單的回顧一下同位素吧!一般可以分為穩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與不穩定同位素(unstable isotope)。

所謂穩定同位素指的是該元素的原子核穩定、不會有放射衰變,簡單地說就是不會釋放輻射線。常見的穩定同位素如碳-12(12C)、氮-14(14N)、氧-16(16O)與鉀-39(39K)等。不穩定同位素又稱放射性同位素,因為這些原子核不穩定,會釋放輻射線,如α、β、與g射線或是次原子等。這些同位素又可細分為天然放射性核種與人工放射性核種。

天然放射性核種,顧名思義就是天然存在的核種,如碳-14(14C),考古學家分析14C/12C比例決定化石存在的年限。在農漁牧產品所含最重要的天然放射核種為鉀-40(40K),是鉀元素的多種同位素之一。鉀離子在一般生物體內,在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丹麥科學家詹斯·克里斯舜·斯冦(Jens Christian Skou)於1957年發現鈉鉀幫浦(Na+/K+-ATPase),因對生物醫學貢獻卓著,在1997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

從上述可推斷,生物體內自然含有相當量的鉀離子,也因此農漁牧產品必然含有會釋放輻射線的鉀-40。根據我國原子能委員會監測中心,該機構定期針對台灣北、中與南的農漁牧產品中鉀-40輻射量執行監測,圖一顯示所有農漁牧產品都含鉀-40,其中淡水魚、雞肉、與豬肉等常釋放超過100貝克/公斤(國內對進口食品的管制標準),這些結果與國際各種食品含鉀-40的輻射線劑量40-650貝克/公斤的範圍一致。

001
圖一:原子能委員會監測中心公佈過去十年國內農漁牧產品輻射線含量

(原子能委員會輻射偵測中心上下半年度各檢測一次,數值為上下半年度臺北、臺中、高雄三者之平均值,另2017年數據為1-6月)

人工放射性核種指的是人工製造(如利用核反應製造出來)的放射性核種,因科技的進步,幾乎每種元素都可以製造出人工核種。一般民眾比較關切核反應設施釋放的人工核種,如福島核災變會釋放出碘-131(131I)、銫-134(134Cs)、銫-137(137Cs)與鍶-90(90Sr)核種等。國際上因擔心這些人工核種汙染農漁牧產品影響消費者健康,經常以量測食品中碘-131與銫-137釋放的輻射線強度,來作為管理的標準。但因碘-131半衰期短(8天),主要還是以量測銫-137釋放的輻射線強度為主,目前台灣進口食品的輻射含量標準是100貝克/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