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_百度百科

[zhēn]
汉语文字
收藏
0有用+1
0
箴(拼音:zhēn),汉语二级通用汉字 [1]。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属形声字,从竹咸声。“箴”本义为一种缝衣用的工具,即后世之针。“箴”是竹制的针,后来使用金属制针,故字又作“鍼”,又作“”。“箴”可以用来刺肌体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引申出告诫、规劝义。又引申为一种内容以规劝、告诫为主的文体。 [3-4]
中文名
拼    音
zhēn
部    首
⺮(竹)
五    笔
TDGT(86),TDGK(98) [2]
仓    颉
HIHR [2]
郑    码
MHAJ [2]
笔    顺
撇、横、点、撇、横、点、横、撇、横、竖、横折、横、斜钩、撇、点
字    级
二级(编号:5955) [1]
平水韵
下平声·十二侵 [5]
总笔画
6+9
注音字母
ㄓㄣ
四角码
8825₃ [2]
造字法
形声字
字形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笔顺编号
314314131251534
统一码
基本区 U+7BB4 [2]
GBK编码
F3F0

文字源流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 [4]
箴是形声字,形旁从“”,声符是“”。“箴”与“咸”上古音均在侵部,由于语音演变“箴”的读音与“咸”相距甚远。从竹,说明与竹有关系,它是竹制的针。人类在石器时代,缝衣的工具是用竹或骨制作的,用竹制作的缝衣工具就叫做“箴”。汉隶“箴”字所从之“竹”或讹为“艹”(图4)。后来,人类发明了冶炼金属的技术,就不再使用竹针(箴)了,而改用金属针具,箴字就让位给后造字鍼、针,“箴”和“鍼”是一组古今字,“箴”是古字,“鍼”是今字。
箴不但可以缝衣,还可以治病,古代人民很早就发明“针刺治病”,不过那时治病的“针”是用石头磨制的,名叫“箴石”。这样,“箴”就有了新的功能和含义了。后来,“箴”的“治病”义被扩展了,引申为规劝、批评(治心里的病)。古代有些贤明的国王,广开言路,命百官指出他的缺点,称为“箴王阙”。古代有一种文体,是专门规劝、告诫读者的。这种文体就叫做“箴言”。 [3-4]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缝衣的工具。后作“鍼(针)”。
needle
《礼记‧内则》:“右佩箴管线纩。”
《管子‧轻重乙》:“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鉥,然后成为女。”
箴末;箴管;箴盥
中医用来刺入一定穴位以达到医疗效果的针形器械。后作“鍼(针)”。
《汉书‧艺文志》:“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古代文体的一种。内容以规劝告诫为主。
《汉书‧扬雄传赞》:“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夏商二箴,余句颇存。”
箴铭
(Zhēn)姓氏用字。
动词
告诫;规劝。
admonish
《尚书‧盘庚上》:“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
《左传‧宣公十二年》:“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箴规;箴言;箴诫
量词
用于计算鸟雀的羽数。
《尔雅·释器》:“一羽谓之箴,十羽譄之缚。”郭璞注:“别羽数多少之名。”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 [6]《汉语大字典》 [7]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五】【竹部】職深切(zhēn)
綴衣箴也。从竹咸聲。 [8]

说文解字注

【卷五】【竹部】
綴衣箴也。綴衣,聯綴之也,謂籤之使不散。若用以縫,則从金之鍼也。《尚書》“贅衣”即綴也。引伸之義爲箴規。古箴、鍼通用。《風俗通》曰:“卫大夫箴莊子”,今《左傳》作鍼莊子。
从竹,咸聲。職深切,七部。 [10]

广韵

職深切,平侵章 ‖ 咸聲侵3部(zhēn)
箴,箴規也。又姓,《風俗通》云:“有卫大夫箴莊子。” [11]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部】 箴
《广韵》职深切。《集韵》《韵会》《正韵》诸深切。并音斟。《说文》:缀衣箴也。《礼·内则》:纫箴请补缀。
又古者以石为箴,所以刺病。《前汉·艺文志》:用度箴石箴石汤火所施。注:箴,所以刺病也。石谓砭石,即石箴也。《山海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注:可以为砥针治癰肿者。
又规戒也。《书·盘庚》:犹胥顾于箴言。《左传·襄十四年》:工诵箴谏。《前汉·扬雄传》赞: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注:九州之箴也。《玉海》:箴者,谏诲之辞,若箴之疗疾,故名箴。
又姓。《风俗通》:卫有大夫箴庄子。
又《尔雅·释器》:一羽谓之箴,十羽谓之縳。
又官名。《左传·宣四年》:子文孙箴尹克黄。注:箴尹,官名。
又鱼名。《山海经》:栒状之山,𣲵水出焉,其中多箴鱼,其状如儵,其啄如箴。
又鸟名。司马相如《上林赋》:箴疵鵁卢。注:张揖曰:箴疵,似鱼虎而仓黑色。
又草名。《神异经》:桂林有睡草,见之则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为懒妇箴。《韵会补》:一曰竹名。亦通作𪈁。《前汉·司马相如传》:箴疵鵁卢。箴疵,鸟名。《说文》:作𪈁鴜。
又《集韵》口减切。音槏。古斩切。音减。并竹名也。
又《韵会补》:与针同。诸韵别出箴为箴诫字。
又通作针。 [9]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演示

箴字书写笔顺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i̯əm
王力系统
ȶ
ǐəm
董同龢系统
c
jəm
周法高系统
t
jiəm
李方桂系统
k
rjəm
西汉
东汉
jəm
jəm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m
北魏后期北齐
jəm
齐梁陈北周隋
jəm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i̯əm
拟音/王力系统
ǐěm
拟音/董同龢系统
jem
拟音/周法高系统
iɪm
拟音/李方桂系统
jəm
拟音/陈新雄系统
ǐəm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3-14]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下平二十一侵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职深切
tɕjem
集韵
平声
下平二十一侵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诸深切
tɕiem
上声
五十三豏
开口呼
二等
次清
口减切
kʰɪɐm
上声
五十三豏
开口呼
二等
全清
古斩切
kɪɐm
礼部韵略
平声
诸深切
增韵
平声
诸深切
去声
职任切
中原音韵
阴平
侵寻
齐齿呼
全清
tʂiəm
中州音韵
平声
寻侵
知深切
洪武正韵
平声
二十侵
全清
诸深切
tʃiəm
去声
二十沁
全清
职任切
tʃiəm
分韵撮要
阴平
第十七金锦禁急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