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基金利率_百度百科

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
收藏
0有用+1
0
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最主要的为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在联邦基金市场中最常被引用的利率是有效联邦基金利率。联邦储备公告将每日有效利率定义为:通过纽约经纪人交易的加权平均利率 [1]
中文名
联邦基金利率
外文名
Federal Funds Rate
最主要的
隔夜拆借利率
投    资
国民经济
释    义
美国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
反    映
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

简介

播报
编辑
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尽管,对联邦基金利率和再贴现率的调节都是由美联储宣布的,但是,其方式则有行政规定和市场作用之分,其调控效果也有高低快捷等差别,这也许正是联邦基金利率逐渐取代再贴现率、发挥调节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联邦基金利率是在金融市场的重要基准,而该利率是透过两家银行之间的谈判而议定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成员每年都会诠行八次(约每七个星期)进行例会议定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委员会亦会举行特别会议实施目标利率的变化,联储局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去影响美国经济货币供应量以使联邦基金有效率遵循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而此行率将使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长远货币供应及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稳定的关系。 [2]

内容

播报
编辑
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联储)各会员银行为调整准备金头寸和日常票据交换轧差而相互拆放联邦基金的利率。
按规定,会员银行在以每周三为结束日的两周内须保持一定的准备金额度。联邦基金由超额准备金加上票据交换轧差的盈余所组成。会员银行由于存款余额时常变化,其准备金或有盈余或有不足,不足行可以拆入联邦基金以补足准备金额度或用于票据交换轧差,其方式是通过联储帐户相互划拨,利息的支付在约定的时间内汇总清算或随时利随本清。联邦基金的借贷以日拆为主,利率水平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变动十分频繁。联邦基金利率比较低,通常低于官方贴现率。这种低利率和高效率(当日资金和无须担保)使联邦基金的交易量相当大,联邦基金利率也就成为美国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短期利率。联邦基金的日拆利率具有代表性,是官方贴现率和商业银行优惠利率的重要参数。联邦基金利率是反映货币市场银根松紧最为敏感的指示器。从50年代开始,逐步成为美国货币政策的短期目标,联储当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直至预定的目标。60年代后期,货币当局的注意力转向货币总量和信贷总额的控制,联邦基金利率不再是货币政策的目标,而成为控制货币总量目标的手段。当货币总量和信贷总额超出或不足于预定水平时,即调高或压低联邦基金利率,以抽紧或放松银根。这就是所谓的联邦基金利率战略。
70年代后期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联储当局宣布不再注重利率的变动而转向对自由准备金的控制。

利率调整

播报
编辑
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美联储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调节同业拆借利率的能力的,因为它能够调节的只是自己的拆借利率,所以能够决定整个市场的联邦基金利率。其作用机制应该是这样的,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就将随之下降。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在市场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本身就承受上升的压力,所以它必然随着美联储的拆借利率一起上升。在市场资金比较宽松的情况下,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向美联储拆借的商业银行就会转向其它商业银行,听任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孤零零地“高处不胜寒”。但是,美联储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抛出国债,吸纳商业银行过剩的超额准备,造成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紧张,迫使联邦基金利率与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同步上升。因为,美联储有这样干预市场利率的能力,其反复多次的操作,就会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只要美联储提高自己的拆借利率,整个市场就会闻风而动,进而美联储能够直接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至于美联储是否要辅之以其它操作手段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相比较而言,再贴现率的变动只能影响那些要求和符合再贴现资格的商业银行,再通过它们的超额准备余额影响同业拆借利率,因为能够获得再贴现资金的商业银行有限,且从理论上讲,这些资金不能拆出牟利,这就阻断了再贴现率下降的扩张性效应。同样再贴现率的上升,还款的商业银行未必很多,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的紧张也比较有限,其紧缩性效应也难以完全作用到位。在这个意义上,美联储运用再贴现率不免有些隔靴搔痒,远不及调节联邦基金利率那样直接有效。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22年6月15日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75个基点到1.5%至1.75%之间。这是美联储1994年以来首次加息75个基点。 [3]
2022年7月28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会议声明。根据声明,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至2.25%—2.50%之间,符合市场预期。 [4]
2023年2月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5%至4.75%的水平,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这是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以来连续第八次加息,几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加息周期即将结束。 [5]当地时间3月22日,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75%至5%之间,为2007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6]
当地时间2023年5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发布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根据会议纪要公布的内容,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5%至5.25%之间。 [7]
当地时间2023年6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5%至5.25%之间不变。 [8]
当地时间2023年7月26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到5.25%至5.5%之间。 [9]
当地时间2023年9月20日,美联储宣布放缓加息步伐,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维持在5.25%至5.50%的区间不变。 [10]
2023年11月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 [11]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3日,根据美联储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决定12月仍放缓加息步伐,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继续维持在5.25%至5.50%之间。 [12]
2024年1月3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13]
2024年3月2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这是自2023年9月以来美联储连续第五次维持利率不变。 [14]
2024年5月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并自6月起放缓资产负债表缩减速度。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