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85后遗体火化师龚睿:殡仪馆12年 见证万千家庭的真情与告别_腾讯新闻

成都85后遗体火化师龚睿:殡仪馆12年 见证万千家庭的真情与告别

封面新闻记者 赵紫萱
“咣——”随着沉重的金属隆隆声,火化炉大门被缓缓打开。一小时被送进去的遗体,变成炕台上的一堆骨头和白灰。在等待冷却的时间里,火化师龚睿会通知家属做好捡灰准备。征求家属同意后,龚睿会从脚到头的顺序,轻扫慢放,将骨头和骨灰装进骨灰盒中。接着是封装,给骨灰盒包上红绸或白绸,双手呈递给家属。
图片
龚睿在告别厅检查火化台情况
这是85后的火化师龚睿工作的一幕,已经在殡仪馆工作了12年的他,日复一日,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悲痛和告别。
4月1日,清明节前夕,记者来到成都市殡仪馆,见到了龚睿。
走进火化间
这个地方冰冷又“热烈”
龚睿出生于1988年,2012年11月,龚睿退伍后,来到成都市殡仪馆遗体火化间工作。
在龚睿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他现在工作的区域。墙上,挂着满满当当的奖状。奖状下,是一张小木桌,几个木椅子,就是他工作和休息的地方。
图片
龚睿无数次踏过这个通道,将逝者转移到火化间
火化间与办公室一墙之隔。在火化间,12台火炉同时开启,夏天时最高温度可达50摄氏度。这是什么概念呢?龚睿说,就是从早上5点多开始工作,到中午第一班工作结束,火化师们的衣服从未干过,脱下来还拧得出水。
除了高温,火化间的空气流通慢,所以空气中总是会有大量的烟尘,这就是龚睿的工作环境。
在殡仪馆的12年
见证万千家庭的真情和告别
将遗体转移到火化车间的告别厅开始,龚睿的工作就开始了。
他和同事会将遗体轻轻放在火化台的炕面上,并为逝者整理仪容和服装,再通知家属进来作最后的道别。
图片
图为殡仪馆其中一个告别厅,窗帘两侧,是从此的阴阳相隔。
在整个治丧过程中,家属情绪达到最顶峰的也就是在火化车间,遗体被送进火化炉的那一刻,总会传出家属声嘶力竭的哭喊声。“因为这里是最后能看到一个人基本轮廓的地方,下一秒人进去后,他就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存在了。”龚睿说。
一具正常遗体的火化时间大概在1个小时。这1个小时,可能对于逝者家属来说,是最漫长的时间。
“几年前,一位40多岁的先生,来送别他的夫人。”龚睿回忆,这位先生和逝者是再婚家庭,子女都未出席告别仪式。
图片
龚睿正在操作火化炉系统
龚睿说,在火化台上,男方并没有觉得躺着的是冰冷的尸体而恐惧,他感觉她就像是睡着了,去抚摸她,亲吻她,他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落下。
当女方的骨灰被取出时,男方轻轻地说:“我们回家了。”
龚睿说,在这里,他也常常被这些真情所击中,所感动着。同时,他也会安慰家属,逝者已去,要抬头继续向前看。
火化师的背后
他拥有充实精彩的人生
“火化工这个职业很严肃,也令很多人望而却步。”龚睿说,但令他感到幸福的是,妻子及家人都是理解支持的,“我和妻子是高中同学,进入殡仪馆工作那年,也是我们结婚的那一年。”
图片
记者看到,冷冻间外摆放着两束鲜花
在生活中,龚睿也对“跨界”的技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并且有着不同寻常地坚持:高级遗体火化师、助理社会工作师、高级电工、二级建造师等。在工作的同时,他还考了新疆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并在2022年顺利毕业。
“做这个工作,我从没有产生过恐惧心理,更多是在见证无数悲欢离合后,对生命的感悟。我想,人要好好活着,活着的时候要过精彩一点。”龚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