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位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派位

汉语词语
所谓的派位是指:如果学生未参加择校或者择校不成功,则教委会默认依据学籍,进行对应的电脑派位。
中文名
派位
起    源
1991年
设计人
陈流光
初    衷
学生入学的公平录取

历史发展

播报
编辑
电脑派位:最早起源于1991年,由原广州市招生办副主任陈流光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学生入学的公平录取问题。北京在1998年引入电脑派位。
2019年7月2日上午9:30,在北京市首佳公证处的现场公证下,丰台区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派位入学计算机分配现场会在丰台区教委三层报告厅举行 [1]

操作方法

播报
编辑
每个区的区教委根据相对就近原则将全区中、小学组合成若干片,每位小学毕业生将本片内的所有中学根据自己的意向顺序填人“西城区初中入学登记表”内,考试中心小升初办公室采用“计算机派位”的办法,按学生意向顺序优先的原则,将学生派位到本片内的中学入学。
凡参加计算机派位的学生均要按本人意向顺序将本片内所有中学的校名填在“所在区初中入学登记表”内(如未填全片内中学校数,则该生所填的意向校一旦未被派进去,计算机就会将该生随机分配到片内任何一所未派位满的中学)。考试中心小升初办公室按片将学生“登记表”内学生姓名及志愿输入计算机建库,进行派位工作。
计算机根据中学的招生计划数按学生意向顺序优先的原则进行派位。派位开始时主持人请一位代表按计算机的一个键位,计算机自.动随机给予每位学生一个十位数的“派位号”,“派位号”的给定既与号码产生的先后无关,又与学生“登记表”信息的输入先后无关,也就是说这个“派位号”的产生与摇奖、抓阄号的产生一样是完全无规律的,它既不能预知,更不能人为控制。然后计算机自动将“派位号”由小号到大号顺序排序。
派位时计算机先对该片内所有排序完的学生第一意向从小号到大号顺序进行派位,第一意向派位结束后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学生第一意向报某中学的人数正好等于该中学的招生计划数,则这些学生全部升入该中学入学。
(2)学生第一意向报某中学的人数少于该中学的招生数,则这些学生就作为该中学的必录学生,同时该中学的招生数减去必录学生数后等待接收第二意向的学生。
(3)学生第一意向报某中学的人数大于该中学的招生数,计算机根据该中学招生数按‘派位号’由小号到大号顺序录满学生,未能进入该中学的学生,计算机自动将这些学生转到第二意向再进行派位。
此时,中学招生数已由计算机自动根据录取结果重新修订.
接着计算机对第二意向学生进行派位,派位过程又会重复出现以上三种情况,未录学生自动转入第三意向,中学招生计划数又相应减少。以此类推,直到该片小学毕业生全部进入片内的中学。

优缺点

播报
编辑
派位也就是划片入学完全由电脑抽签完成,从形式上看是一种最公平合理的升学方式。但由于教育质量区域性的巨大差异、学校教育的不均衡性、师资的差异性、高考制度的强力选拔性等因素影响,大派位只有两三年被较严格执行,后来被不下10种的入学方式所打压,目前在东城、西城、海淀等教育强区以大派位方式入学的学生比例大约分别44%、33%、40%。

评价

播报
编辑
如今,大派位比例的高低,已被很多人作为衡量一所小学教育质量高低、生源质量好坏、家长对教育重视与否、中学愿意录取与否的标准。一所小学最终参加大派位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受家长重视,因此也左右着家长的选择。以大派位方式升学的学生,即便被本片重点中学录取绝大部分是不能与通过推优、共建、点招、特长、子弟等方式录取的学生混合编班就读的,部分学校甚至在师资上也给不同的待遇.
大派位,正有逐渐演变成弱势家庭弱势群体、“问题”学生、信息孤岛者升学方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