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堅果 提高BB智力 - 明醫網

常吃堅果 提高BB智力

[2013-09-16]

過敏體質的BB在第一次吃堅果時要特別注意,因為極少數人對堅果過敏,產生皮膚搔癢、咽喉水腫等反應,一旦發現BB有過敏反應,嚴禁食用相應的堅果。

美味的堅果受到許多小朋友的歡迎,也因為其豐富的營養和出名的補腦效果,許多媽媽都將堅果作為兒童零食給小朋友解饞。不過堅果也不是吃越多越好,尤其是1-3歲的幼兒,吃堅果更要注意適量。下面就一起來瞭解一下適合給BB吃的堅果有哪些。

吃堅果的注意事項

1. 控制攝入量

因為大多數堅果中的脂肪含量很高,每週吃50克果仁就可以得到足夠的益處,也不會增加「小胖墩兒」的風險。而且堅果油性大,BB消化功能弱,如果食用過多的堅果,就會敗胃,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出現「脂肪瀉」,所以不可讓BB盡情地吃。

2. 不同年齡的吃法

2歲以下的BB:將堅果用磨碎機磨成粉狀或製成醬,拌入菜、粥或是飯中,不但可以增加口感,還可以充分吸收堅果的營養。

2歲以上的BB:可以吃整粒的堅果了,也可以用堅果製作點心、甜食、做菜、做各種粥羹,所有果仁都可以用來做甜點和包子的餡料。

3. 避免吸入氣管

堅果顆粒小,很容易吸入氣管。所以當BB吃堅果時,應該全程在旁邊照看,以防意外發生,並叮囑BB吃的時候不要跑不要大聲說笑。

4. 警惕過敏和中毒

過敏體質的BB在第一次吃堅果時要特別注意,因為極少數人對堅果過敏,產生皮膚搔癢、咽喉水腫等反應,一旦發現BB有過敏反應,嚴禁食用相應的堅果。

有些堅果適合BB吃,有些則不適合。比如杏仁、白果等含少量毒性,多吃不宜。

吃堅果的好處

就像我們常說的,讓孩子吃下去的是堅果,長出來的是機靈。多吃堅果,對孩子的大腦成長非常有利。堅果中含有20%的優質蛋白,十多種構成腦神經細胞的主要成 分的氨基酸,同時還富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5、維生素E及鈣、磷、鐵等成分。「堅果好處多多」,除了有助BB智力發育,咀嚼堅果的過程也能讓BB受益。最近科學家發現,適當的咀嚼有利於視力的提高。所以,給1-3歲的BB吃一些堅果,既可以説明他們提高咀嚼技能,還能在咀嚼的過程提高視力,真是好處多。

適合BB的堅果

1. 板栗

板栗是堅果中含脂肪最低、含澱粉類最高的食物。板栗鮮品中維生素C的含量高於番茄和蘋果,其中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磷有助於BB大腦發育。

注意:2歲以上的BB可以板栗。板栗的澱粉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所以吃後容易有飽腹感,但是給BB吃板栗,每天不要超過6個。

2. 松子

松子中含有大量脂肪,而且其脂肪的主要成分是亞麻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是BB腦細胞發育的重要物質,經常吃還能提高BB的免疫力。

注意:松子的油脂含量較高,不宜每天多吃,每天不超過30個就可以了。最好的食用方法是帶殼炒給BB吃。

3. 花生

花生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脂類,尤其是亞油酸的含量非常高,有利於BB神經系統發育和增強記憶力。

注意:給BB吃花生,每天最好不要超過10個,對於小BB來說,花生煮著吃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花生所含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不過,花生容易引起BB過敏,如果家族有過敏史或者小孩子本身就是過敏體質的話,就要慎吃花生了。

4. 榛子

榛子中的維生素E占了36%,所以榛子有很好的護膚效果,也能夠增強BB的免疫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榛子中含有人體必需的8中氨基酸,這在堅果家族中可是很少見的,還富含β胡蘿蔔素,有利於BB眼睛發育,還能保護心血管。

注意:榛子的脂肪含量很高,如果BB膽道功能不良,就要慎重食用。BB每天不要吃超過20個榛子。

5. 核桃

你如果見過核桃仁,不免會覺得它長得跟我們的大腦還蠻像的,這核桃還真有「以形補形」的作用。核桃對BB的大腦組織的發育十分重要,對於處在快速生長髮育期的BB來說更是如此。

注意:核桃所含的脂肪非常高,所以脾胃功能不好的BB不宜多吃。核桃中含有鞣酸,容易與鈣、鐵等結合生成不易溶解的物質,所以吃核桃時不要同時吃含有這些營養物質的食物。BB吃核桃,以一天不超過1個為最好。

6. 葵花子

葵花子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優質蛋白質、鉀、磷、鈣、鎂、硒、維生素E和維生素B等營養。常給BB吃,可以説明BB提高抵抗力。

注意:儘量讓BB吃原味的瓜子,不要吃添加了各種調味料的加工瓜子。吃的時候要剝殼,以免小朋友用牙齒啃瓜子而損傷牙齒。

-----------------------

7歲學樂器
長大更聰明

雖然從小學習樂器並不能讓孩子成為下一個莫札特,但卻能讓他們長大更聰明。心理學家發現,從7歲起讓孩子學習音樂課程,會加快他們動作技能(規劃和執行動作的能力)的發育。7歲是一個關鍵時期,音樂訓練和運動技能的相互作用,會對大腦產生長期的積極影響。

研究人員對36名音樂家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與較晚才開始接觸音樂和未接受過正規音樂教育的人相比,7歲左右就接受音樂教育的人反應靈敏度更高。與此同時,大腦掃描圖片還顯示,這一組音樂家大腦中的白質(連接大腦左右半球中負責運動技能區域的神經纖維束)功能得到了增強。運動技能測試檢測了這 些音樂家的非音樂技能,意味著早期接受音樂教育的好處超越了演奏樂器本身的能力。研究人員指出,該研究充分證明,在年幼的時候學習音樂,能促進大腦的發育。這個時候,正好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

-------------------------------

雙親關愛
孩子學習好

研究顯示,父母對孩子投入關愛可以改變他們大腦海馬體的大小,而海馬體控制人的學習、記憶及壓力反應能力。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華盛頓大學醫學博士瓊·盧比(Joan Luby)和她的研究團隊在一系列實驗後發現,人類大腦海馬體大小與幼兒時期受到的教養有關,越是得到細心關愛的孩子海馬體越大,而這些孩子在日後的學業、工作及社交中的表現都比那些沒有得到關愛的同伴更好。在早期實驗中,盧比博士和她的團隊對3—6歲兒童及他們的母親進行「等待測試」,藉此發現母親的安慰對孩子的影響。研究人員讓孩子和母親待在一個房間內,並將一個包裝精美的禮品盒放在他們面前,研究人員告訴孩子們他們可以得到這份禮物,但前提是必須等媽媽填完一份問卷調查。接下來,研究人員發現一些母親會在填寫問卷調查時不停地安慰孩子,告訴他們自己會很快填寫完,請他們稍等片刻;而另一些母親並沒有進行這樣的安慰,甚至完全不顧孩子的情緒。這項實驗顯示了這些母親教育孩子的方式,以及他們與孩子的日常相處模式。在四年後,盧比和她的團隊回訪了這些志願者,並對92位孩子的大腦做了核磁共振成像,結果顯示,那些得到父母更多關愛和支援的兒童,海馬體比沒有得到關愛的兒童平均大10%。

這92位兒童95%都是由親生母親養育,不過盧比表示,是否是親生父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母愛的投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