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這次地方選舉,民進黨取得創黨以來最佳的地方選舉成績,22 個地區拿下了 13 個,若再加上台北市,則是 14 個。許多論者指出,「國民黨慘了、民進黨別笑」,背後的道理即是,還有一群非國民黨、非民進黨的勢力存在於台灣社會。(註:非國民黨、非民進黨,不是指沒有統獨或國家認同上的價值主張,而是指個人不屬於任何黨籍)

沒有人會否認,本次地方選舉的結果,是太陽花運動、甚至是自 2008 年馬英九上台以來引發的各式社會運動,所帶來的「公民政治啟蒙」的驗收。不只是選舉結果,選舉期間各種訴諸「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回家投票」的網路影片,以及返鄉專車計畫,都是新世代不再對政治冷感的證明。

除了「去投票」,本次選舉更有許多非傳統政治勢力的年輕人「去參選」。

  • 小黨的新力量與大黨的新嘗試:綠黨、樹黨、民主小草計畫

這次九合一選舉的小黨與獨立參選人表現成績算是相當亮眼,綠黨在創黨 18 年後,終於拿下了兩席市議員。分別是桃園中壢市議員的王浩宇及新竹縣議員的周江杰。

10689473_10152992300521159_246424182649486954_n

(圖說:上圖為這次綠黨所有參選人合照,圖片來源:綠黨

王浩宇是知名紛絲團「我是中壢人」團長,自美國返台,並經營該社群媒體三年後,年僅 27 歲的王浩宇在該選區得到第二高票、16269 票,得票率 9.05%,甚至贏過現任桃園縣議會議長邱奕勝,僅輸給現任中壢市長魯明哲。周江杰則在 11 仁參選、應選 6 人的竹東五峰選區中,以 4402 票、第 5 高票當選。

《綠黨選後聲明》:「綠黨的候選人都是過著一般生活的普通人,都是家鄉子弟回家耕耘。他們不是政治世家、不是政商名流,他們以相對非常少的經費,不斷地在選區內進行各種議題的倡議。他們用小額募款來籌措經費、連結地方與社運團體研擬政策,他們以滿滿的勇氣與對家鄉的熱情,每天站在街頭演講、騎三輪車,或多年經營網路社群等方式,來取代滿街的大型看板與旗海。」

今年 8 月才成立的樹黨,在本次選舉取得一席市民代表與一席鎮長。29 歲的陳紀衡打敗現任鎮長嚴鴻邦,以 4061 票、58.5% 得票率當選集集鎮長,成為全南投縣最年輕的鎮長。許育綸則在 11 人參選、應選 8 人的竹北市第 2 選區,以 2489 票、9.79% 得票率、第 4 高票當選竹北市民代表。

10704038_418016025015207_4810189201876153012_n

民進黨在今年太陽花運動後,提出「民主小草」計畫,提供「參選保證金」給有意願參選里長的年輕人。此次選舉中,民主小草共提名 47 席里長參選人,當選 15 席,當選率將近 3 成。當選的里長遍布全國,台北市 3 名、新北市 2 名、桃園市 1 名、台中市 3 名,宜蘭縣、雲林縣、屏東縣、新竹縣、南投縣、澎湖縣各有 1 名。(圖片來源:民主小草

  • 獨立參選人的嘗試,打破政治這堵高牆

王奕凱是 2008 年野草莓運動的參與者,他在今年太陽花運動期間,也因為不滿決策小組做出退場決議而進入立法院議場「抗議」。此次選舉,該選區 21 名參選人、應選 13 名,最後王奕凱得到 8551 票、得票率 2.8%,為該選區第 16 高票的候選人,剛好贏過因雙子星弊案遭判 10 年的賴素如。

1658649_423290081153514_2548182855897385160_o

總部位在高雄的基進側翼政團,今年提名 4 位高雄市議員參選人與 1 位新竹市議員參選人,新竹市議員參選人黃彥儒,在 9 人參選、應選 6 人的香山區獲得第 6 高票,但因該區的 1 名婦女保障名額而遭「排擠」,因此落選。高雄的 4 位市議員參選人的成績則為,7/8、10/12、11/18、10/11(按:A/B,A 為得票排名,B 為該區參選人數)。

儘管這次沒有人當選,但在高雄的得票率也都相當高。甚至在前鎮小港區參選的醫生陳信諭,以 26 歲的年紀、短缺的競選經費初試啼聲,就拿到了一萬多票。而在新竹香山區的市議員參選人黃彥儒也是接近當選的門檻。在得票率上不僅值得鼓勵,選舉經費五個人參選也只花了三百萬,相較其他黨提名的候選人,是花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

基進側翼總召陳新一說,

入政之前,我便說這一戰會很慘烈,是「撞牆」的自殺行為,但沒有這樣做,高牆永遠無法下拉,只會越疊越高。

投入之前,我用” Crossing the Rubicon”的典故,說明我的內心兩難,跨越之後沒有回頭路,將是一場悲劇;但不跨越則只有靜靜等待毀滅。

在悲劇跟毀滅之間,我毅然決然地選擇前者。很開心,基進的伙伴,一同選擇了前者,打了一場慘烈的戰役。只有在悲劇的基礎上,才能寫就未來的喜劇收場。


這場選戰事實上都是為台灣政治的高牆撞開一道裂痕,讓所有對政治有興趣,有理想的年輕人知道,想要參政不一定要花大錢,只賣理想不賣利益,台灣仍是有選民會買單。

就短期的選舉成果而言,在全國層次與傳統政黨相比,所謂的「太陽花世代」並未真的取得多少席次,畢竟「選擇從政」在個人層次上是件門檻不低的事情,更不用說資源問題。台灣一直以來最大的政黨國民黨,在這次選舉栽了大跟斗,但台灣的未來究竟會怎麼樣,端視這個新世代如何努力。

(圖片來源:Google 首頁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