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價格戰被罰,廣發證券為拯救投行業務太拚了? | PTT新聞
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打價格戰被罰,廣發證券為拯救投行業務太拚了?

近日,廣發證券的一份罰單牽動投行業的心。廣發證券因低於成本價參與公司債券投標,而被責令整改。年報數據顯示,廣發證券投行業務2018年暴跌超5成,低價搶市場或與此相關。

4月22日,廣東證監局發布了針對廣發證券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廣發證券因存在以低於成本價格參與公司債券項目投標的情形,被勒令整改。事實上,券商低價搶客戶的現象屢屢發生,這一次,廣發證券也成為第一個因打價格戰被罰的券商。

此次廣發證券不遺余力的搶市場,不禁讓投資者想起其在2018年投行業務夭折的業績。年報顯示,2018年投資銀行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 12.04 億元,同比減少55.71%。而廣發證券也在2018年交出了五年來的最差成績單。

或許,正是強大的業績壓力,才令廣發證券大打價格戰搶佔市場。不過,金融行業不同其他行業,風險控制水準至關重要。低於成本價,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各種風險控制手段不到位,最終傷害二級市場債券投資者。可能,在此次處罰之後,投行業長期以來低價競標的惡性競爭將得到一定程度的遏製。

來源:廣東證監局網站

//

打價格戰被罰

//

4月22日,因存在以低於成本價格參與公司債券項目投標的情形,廣發證券被廣東證監局下達了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

該處罰決定顯示,廣發證券存在以低於成本價格參與公司債券項目投標的情形,違反了《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第七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

此次處罰決定表明了監管層對打價格戰行為的打壓。據了解,券商低承銷費在業內並不少見,尤其是一些頭部券商,本身就有其規模優勢,為了衝規模和維護客戶,更不惜低於成本。此次監管層首次以公開方式出手,頗有“殺雞儆猴”的意思,而廣發證券也成為第一個因打價格戰被罰的券商。

據報導,在北京,中信建投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等大券商都已針對60多家央企形成了價格聯盟。對央企的企業債、公司債的承銷費收費在1000元、10000元不等,甚至還有不收費的情況發生。

而券商打價格戰最大的原因則是因為行業環境不好,企業債和公司債的承銷費率本身就在走下坡路。而對央企等高信用評級的債券,券商往往為獲得承銷資格不惜代價。因為高信用評級的平台對券商品牌和業務行業排名將產生直接的貢獻。

另外,廣發證券債券融資部相關人士稱,“價格戰不僅是券商內部的行業競爭和角逐,其實也與發行人招投標規則設定有關。”

業內人士稱,現在多數城投公司都要進行招投標,這其中極少部分是關係好內定的,會設置一個承銷報價下限,但是,大部分是既要靠關係又要拚價格,例如10億以上的企業債要想中標,券商至少要報到0.3%費率。

此前,更有投行人士爆出,一家大型央企百億規模公司債項目在進行承銷招標,有券商給出最低的承銷費率報價,僅為0.0001%,這就意味著,報價僅為1萬元。

然而,在打價格戰的同時,發行人開始逐漸重視承銷費和券商優質服務的匹配。因為,確有不少券商雖然價格戰下來費用很低,但是,相應服務質量亦偏低,甚至為了節省差旅時間和費用,遠程進行寫材料和打底稿。

對此次證監局的處罰,有機構人士表示,長期以來低價競標的惡性競爭將被遏製,而這也可能成為行業收費的轉捩點,對未來市場持樂觀態度。

//

為拯救投行業務拚了?

//

此次廣發證券被罰,不禁讓投資者想起其在2018年投行業務夭折的業績。年報顯示,2018年投資銀行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 12.04 億元,同比減少 55.71%。

2016年,因市場持續震蕩,券商開始發力投行和資管業務,廣發證券也不例外。但是其投行業務在經歷了2016的增長之後就一直處於下滑趨勢。年報顯示,2016年,投資銀行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27.38?億元,同比增長?32.55%。而2017年投資銀行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 27.18 億元,同比減少 0.74%。2018年更是驟降55%。

而其投資銀行業務主要包括股權融資業務、債務融資業務及財務顧問業務。其中,其股權融資業務下降明顯,2018 年 IPO家數和融資規模分別為 105 家和 1,378.15 億元,分別下降 76.03%和 40.11%。

而此次處罰所涉及的債務融資業務,在近兩年也是處於下降通道。2018年,公司主承銷金額同比下降 17.20%。債券承銷及保薦業務淨收入 4.18 億元,同比減少 29.12%。2017年,主承銷金額同比下降 27.06%。債券承銷及保薦業務淨收入5.90億元,同比減少 31.49%。而在2016年,廣發證券還實現了債券承銷業務淨收入8.61億元,同比增長156.74%。

除了投行業務,2018年年報也是廣發證券近五年來交出的最差成績單。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2.70億元,同比下降29.43%,淨利潤43億元,同比下降49.9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39.03億元,降幅為53.25%。

這是廣發證券自2014年來盈利最少的年度。2014年至2017年,其淨利潤分別為50.23億元、132.01億元、80.30億元、85.95億元。

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雙大幅下降,與其自身主業大幅下滑密切相關。除了財富管理業務微增3.34%外,投資銀行等三大板塊全線大降,降幅分別為55.71%、72.53%、 39.73%,整體而言,相較2017年,三大板塊業務減少約66億元。

//

發力國際業務巨虧9億

//

大環境不好,券商日子就不好過的特性讓各大券商都在自謀出路,力求勝天半子。由於傳統業務發展緩慢主要依賴國內二級市場,國際化水準低,無法起到足夠的對衝作用。國際業務則成為了各大券商的“搶灘”之地。而境外業務發展關乎分類評級,券商也有動力去發展。

而從近幾年廣發證券的布局可以看出,其發力國際業務的意圖明顯。2017年年報顯示,廣發證券境外子公司營業收入增長幅度達101.92%,實現營收11.68億元,海外業務佔總收入的佔比不斷提升。

2018年8月,廣發銀行H股宣布對其廣發控股香港進行增資,增資數額達52.37 億港元。而廣發控股香港在2018年廣設國際業務據點。設立加拿大分公司GF Canada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後者在加拿大設立資產管理公司GF Asset Management(Canada) Company Limited;此外,公司全資子公司廣發信德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設立子公司Ever Glory Limited並成立基金公司Ever Glory Limited。

不僅如此,廣發證券還在一份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中,明確提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投行。

然而2018年,其對衝基金爆雷全年虧損達1.39億美元,導致廣發證券去年合並淨利潤減少9.19億元的噩耗無疑給廣發證券潑了一盆冷水。

而此次虧損也被廣東證監局指出,公司存在對境外子公司管控不到位,未有效督促境外子公司強化合規風險管理及審慎開展業務等問題。

而剛擔任廣發控股(香港)公司總經理,負責國際業務還不到1年的湯曉東也於2019年4月13日離職。而其離職也被業務揣測與此次基金爆雷有關。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湯曉東國際工作背景豐富,履歷精彩,此前擔任華夏基金總經理。此前,湯曉東曾在荷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機構擔任要職,9年海外大型金融機構從業經歷,業內以猛將著稱。

而廣發證券內控缺失的問題早已存在,2018年,其在經營過程中曾因違規領受12張罰單。而截至2018年底,公司尚未了結的訴訟、仲裁案共74宗,共涉及金額約10億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