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小說筆記5:家鄉@毛茸茸牧場|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17 07:01:17| 人氣18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亦舒小說筆記5:家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故事背景:香港回歸前一堆人趕著移民,故事人物:季力是季莊的弟弟,吳彤是季力前女友,張學人是陳之的男朋友。季力為了想弄到美國護照與女友分手,打算與美國籍新女友結婚。
-------------------------------------------------------------------
之之聽過許多許多有關移民的光怪陸離原因,真沒想到,競走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吳彤下意識要比季力走得更快,她要報復,季力能做的,她要做更成功。
吳彤完全沒想到後果。
她可能連蘇格蘭不是英格蘭都不知道,英格蘭的法律去不到蘇格蘭,蘇格蘭的大學文憑不為英格蘭接受,一無所知,為著意氣,抓住白頭翁,就預備跟他走。
那人可能已屆退休年齡,可能有兩個前妻,她們又各有三個孩子,還有,這三名孩子當然早已成年,也許已各為他們的父母添了三名孫子,白頭翁子孫滿堂,做夢都想不到艷福齊天,會被條件過人相貌娟秀的東方女郎看中。
吳阿姨吳阿姨,你真打算帶著滿箱的華倫天奴套裝與成百雙查爾佐丹皮鞋去投靠這位老伯伯?
之之要掩住嘴角才強制著不叫出來。
她呆立街角。
時代悲劇最悲哀的地方是荒謬得使人笑,這樣一對合襯的戀人竟為一紙護照而各奔前程,各自在匆忙間找到如此可笑的新對象。
是什麼令他們怕得這樣厲害,之之想破頭不明白
要過很久,之之才回過神來。
她發覺自己站在中區一間名貴的時裝店門口,想熟的售貨員隔著玻璃櫥窗向她招手。
也許是因為實在太憤怒了,她推門進去打算好好花一筆。
店員迎上來,「陳小姐看看我們的鞋,六五折。」
之之擺擺手。
店員忽然說:「陳小姐,幹革命也得穿皮鞋,不能打赤腳上陣,你說是不是。」
之之一呆,沒想到她會用這麼新鮮的推銷術,只得答:「是,是。」
「愛國也不用打赤膊,學運分子打扮得不曉得多時髦,襪頭都有花邊,可知兩者沒有牴觸,陳小姐,這幾套衣服我是特地留給你的。」
之之吞一口誕沫,茫然抬起頭。
「我替你包起來,不喜歡儘管拿回來換,改天付帳不遲。」
已經過了上班時候,之之匆匆回寫字樓,坐下來。用手托住下巴,癡癡沉思。
跟張學人到悉尼(澳洲)去?
人家也許根本不會答應帶她去,即使小張有誠意,到了那邊,又怎麼樣?
陳之雖然不嫖不賭,但是吃喝玩樂少一件都不高興,留學四年,像是沒有離開過一樣,動輒回香港渡假,從沒想會在那個陰沉沉的國度(英國)留下來。
之之見過家貧的護士學生在恆久的冷天氣下瑟縮,也見過同學為著省幾角電費在室內穿得比室外更多。
看夠了,是以一畢業連文憑都不拿便趕回家來。
那張證書還是校方稍後空郵寄給她的。
悉尼又會好多少?
枯燥小市民生活,辛勞的主婦,才廿三歲半,就得一天做三餐,用腳去搖嬰兒車?
陳之還未到反璞歸真的高級境界,陳之還沒有開始哪,陳之先要揚萬立名,做遍雜誌封面,成為一行的翹楚,也許才會在最高峰期歸隱田園。
不是現在,絕對不是在廿三歲。
之之像是被誰用斧頭斬斷了廿年的榮華富貴,不甘心,但是反抗無門,有怨無路訴。
她用手捧著頭,害怕起來,之之打了一個冷顫。
她像是看到自己已蹲在廚房裡,窗外單調的一幅草地與兩棵樹,春去秋來,四季不變,天天打理家務,漸漸喝土製白酒解悶,然後在有空的時候寫信給親友,也許不為欺人,也許只為自欺,便開始拼一幅幸福家庭圖:春光多麼明媚,丈夫多麼體貼,孩子多麼聽話,希望你們都來,祝罪惡而快樂無恥的香港沉淪。
張學人千兒八百的薪水只能供應她過那樣的生活。
他們沒有能力住到黃金海岸天天駕帆船出海作樂。
在陌生的異鄉,無遮蔭的地方,只得胼手胝足。
想到這裡,之之自己嚇自己,已經臉色蒼白,一額冷汗。
她太愛香港,之之願意被她搾乾精力時間,同時也利用她名成利就。
鞠躬盡瘁也心甘情願,之之不願離開。
四點半,大堂已經靜下來,同事們走得七七八八。
她們曾經有過趕通宵的時候,沒有人覺得累,七手八腳同心合意地趕工夫,吆喝著,揮著汗,互相取笑,分工合作,一下子把計劃趕出來交給客戶,連營影印機的小伙子都精神奕奕,敬業樂業。
世上沒有第二個這樣的城市了,絕對不是因為人家不夠好,只因為他鄉不是我鄉。

-------------------------------------------------------------------

這段文字呈現出東方人的崇洋與剛完成學業之年輕女子的心態,陳之害怕才二十幾歲就要窩廚房帶小孩,很多現代年輕女子都有這種想法,辛苦讀老半天書出來,為何就要這樣斷送青春。不過我倒覺得還好啦,早婚晚婚各有利弊,時間是公平的,現代人沒意外都能活到七老八十的,一樣的時間,端看自己投資到哪裡,闖事業,成為女強人,或是結婚生子,趁年輕力壯有力氣與心思好好照顧教養孩子,如果教養成功,晚年能享享天倫之樂也不錯。沒有哪一樣是絕對好與絕對不好,選擇自己想要的就好。

不過,陳之最後一句話我很認同,只因他鄉不是我鄉。小時候傻傻的不斷幻想能嫁個阿斗仔到西方國家住大房子,卻在真的來到美國念書後每天想著回家。當然這是我個人想法,很多人依然覺得能嫁給外國人很好,反正台灣工作難找政治情況曖昧不明嘛。我喜歡到處旅遊,體驗不同的風土民情,但是我絕不要一輩子住在他鄉,這是我自己唯一非常確定的自我信念。

日前室友推薦我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同名同性」,也是我看的第一部印度電影,內容是說一位印度女郎在還很年輕時就嫁給一位在美國念博士的印度男子,並於美國這個新天地紮根的故事。兩人在美國生子,孩子受美國教育長大,對父母也用guys這種稱呼,並對父母的傳統觀念嗤之以鼻。印度丈夫在即將出遠門到另一州出差前擔心妻子,妻子安慰丈夫並說孩子們也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丈夫卻回答說我不擔心孩子們,因為他們在美國出生長大,美國是他們的家鄉,不是你的。後來,印度丈夫出差沒多久竟然就突然心臟病發作過世,妻子很長一段時間悵然若失,不知接下來的人生該做些什麼,並感慨的說她遠嫁美國後只發覺這個國家不斷奪走他的親人,首先是無法孝順雙親,父親過世前也沒見著最後一面,之後是孩子受美國自由教育一長大就鮮少連絡,像陌生人一般,最後是丈夫過世。印度女郎思慮很久後終於做了決定返回印度度過晚年。這部電影我還蠻喜歡的,有許多令人深思的內容。

台長: 野生綿羊
人氣(18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男女話題(愛情、男女、交友) | 個人分類: 讀書猩得 |
此分類下一篇:信任
此分類上一篇:亦舒小說筆記4:人性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