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24年廣東GDP增長目標確定,廣州、深圳也有了新任務 - SL886 日誌

5%!2024年廣東GDP增長目標確定,廣州、深圳也有了新任務

By admin
2024-01-23

1月23日,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在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吿,總結回顧2023年取得的成就。

報吿指出,2023年廣東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堅決扛起經濟大省勇挑大樑的責任擔當,2023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57萬億元,增長4.8%,是全國首個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總量連續35年居全國之首。

其中,廣州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39萬億元,增長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7萬億元,增長5.8%。深圳成為廣東第二個萬億元消費城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4萬億元,增長4.4%,工業投資連續3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佛山成為廣東第二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的城市。

同時,全省經營主體突破1800萬户、全年淨增172.8萬户,其中個體工商户突破1000萬户,企業達780萬户、佔全國1/7,呈現出韌性強、活力足的良好勢頭。

值得關注的是,在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與帶動下,廣東的經濟發展實現了“”“齊升。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4.1:40.1:55.8,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32.7%,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達6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 7.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超7.5萬家,均居全國首位。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全國第一。


2024年GDP預期增長5%


工作報吿顯示,2024年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進出口總額增長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3%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10萬人以上;糧食產量1270萬噸。

同時,廣東將堅決扛起“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責任,以“走在前列”總目標統領各項工作,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以走在前列的奮鬥與業績,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廣東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穩住經濟大盤、民生就業、社會預期,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處理好“立”與“破”的關係。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中展現新作為、創造新業績。


經濟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


報吿指出,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須始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按照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要以“走在前列”總目標統領廣東各項工作。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以走在前列的奮鬥與業績,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穩是大局和基礎,經濟大盤、民生就業、社會預期等該穩的一定要穩住,進是方向和動力,要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處理好“立”與“破”的關係,立字當頭、先立後破。要堅決扛起“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責任。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經濟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其他各市要比學趕超、奮發有為,共同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再造一個新廣東”作出應有的貢獻。


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


王偉中作省政府工作報吿時表示,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並舉。支持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電家居等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發展集成電路、新型儲能、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製造、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支持深圳、廣州、珠海建設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超前佈局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學、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創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技術,要搶抓風口機遇,發揮廣東省算力設施、產業規模、數據要素、應用場景等優勢,打造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開闢新賽道、搶佔制高點,努力贏得未來。

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大力發展工業母機、精密儀器、檢驗檢測等高端裝備製造業。實施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工程,拓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深入實施工業投資躍升計劃,開展工業技改“百企千項”示範行動,推動超9000家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遴選一批“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新培育超250家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新推動5500家以上企業“小升規”,讓廣東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

促進製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新推動92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創新發展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產業。實施工業設計賦能行動,創辦國際設計大賽。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定製生產、柔性供應等新模式,不斷提高廣東製造的“含智量”“含綠量”“含金量”。

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創建質量強國標杆城市和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範區。推進質量標準實驗室、質檢中心建設。制定發佈新一批製造業標準體系規劃與路線圖。強化重點工業產品質量監管,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


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


王偉中表示,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攻堅,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落實國家“民營經濟31條”和省“民營經濟30條”,“快、準、實”出台惠企政策,各地各部門要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審慎出台收縮性、抑制性舉措,清理和廢止有悖於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增強政策取向一致性,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優化經營主體反映問題的快速響應處理機制,健全防範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民營經濟佔全省經濟的“半壁江山”,只能壯大不能弱化,各級政府要亮明態度、毫不含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枝繁葉茂”。

大力實施“降成本”行動。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降低經營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產業園區轉供電改造,推進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有效降低物流成本,鼓勵支線機場發展航空貨運,引導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發展鐵水、江海等多式聯運。降成本是廣大經營主體的共同心聲,要努力打造政策高地、成本窪地,最大限度幫助企業降成本、強信心、添活力。

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積極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深化財税國企改革。推進實施新一輪財税體制改革,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完善轉移支付制度體系,壓實市縣支出責任,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深化省域治理“一網統管”、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數據資源“一網共享”,建設灣區數據要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