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芯等「戰鬥藍」看似能戰,依然都是在搶「優勢選區」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徐巧芯等「戰鬥藍」看似能戰,依然都是在搶「優勢選區」

徐巧芯等「戰鬥藍」看似能戰,依然都是在搶「優勢選區」
Photo Credit: 徐巧芯臉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民黨加快新陳代謝,是否能就此扭轉國民黨過去缺乏對年輕選民的吸引力,還值得觀察。此外,雖然年輕人看似能戰,但依然都是在搶「優勢選區」,號稱亮眼的戰鬥藍入選的民代名單,也沒多少出自「艱困選區」,是否真的「敢戰」,也是未來值得觀察的重點。

文:楚焱堯

國民黨2024的立委候選人上個月陸續進行初選,由於國民黨在上次初選沒有採用黨員投票。所以原本很多黨內的新生代民代,以為這次也是全民調。

結果這次台北市初選卻出乎某些人意外,有些區採用加計黨員投票,有些區則全民調。感覺就像因人設事。

實際上黨員投票,在民主國家本來就是很奇怪的設計。又不是選黨主席,民意代表的初選卻考慮黨員民調?難道黨意高於民意?

難怪連泛藍很多自己人,都不認同?

當然有人會說,全民調會有敵營搗亂(指反對黨的支持者會挑弱的投)。但事實上,這個問題,任何政黨都會面對到。民進黨有些選區,也曾因此出現初選意外落馬的情況。但這也不是支持黨員投票的理由

有很多人建議採美國的公辦初選。不過美國的公辦初選都不是每一州都如此,何況台灣也不是完全的兩大黨制,公辦初選很難整合同政治光譜但不同政黨的人。

不論如何,全民調還是在取捨各方意見後,最多數民主國家政黨選擇的方式。

這次合計黨員投票,徐巧芯依然勝出,筆者認為有以下三層意義:

一、民心思變

本來多數人預測徐巧芯或許能在民調勝出,但黨員投票會輸,結果居然徐巧芯連黨員投票都贏了(贏一票已經很難得)。很多人解讀是世代交替,我個人倒認為是人民已經厭倦了老面孔,「民心思變」。

放眼全國藍綠初選。很多現任立委都在初選中落選了,而且和年齡無關,王世堅贏何志偉,台東賴坤成贏劉櫂豪等等,這都是老贏少。

筆者解讀,是民眾已經厭倦了「老面孔」,和年輕與否無關。一些沒有明確政績,爭議不斷的「老政客」將逐漸被人民淘汰。

二、越來越多國民黨的年輕人成為民代,和年輕人的距離越來越近

過去國民黨民代跟官員就是給人官僚味道重,暮氣沉沉,感覺很養尊處優,和人民有一大段距離。

筆者舉例,2020年國民黨立委不滿監察院人事名單,要霸佔立法院抗議,居然要求開燈、開冷氣?對比2014年太陽花運動的學生抗議可是在太陽底下靜坐。

當然季節略有不同,太陽花是在3至4月,監察院名單則是6月底。不過相信在太陽底下,肯定也不會比室內舒服。

先不論誰的主張是對或錯。國民黨過去的政治人物就是給人這種嬌生慣養的觀感。這樣的政黨,當然很難被年輕人喜歡。

國民黨當然知道這個問題,一直有青年部、青工會等組織,不過由於國民黨以前一直都是選舉佔據優勢,這些年輕人只能等到起碼中年,才有機會參政。但2014年後,除了一些政二代投入之外,從地方到中央,陸續有很多落選的民代,便順勢交棒給年輕助理,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歷練過的年輕官員,投入民代選舉等等。

現在的國民黨民代,已經越來越年輕化,而且熟悉網路操作,和年輕人的距離也不像過去那麼遠。而且有一就有二,未來會有更多「徐巧芯們」投入選戰之中。

三、新型態的媒體操作——也就是空戰——在選戰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

未來的政治人物想跟過去一樣依賴傳統的陸戰,想要勝選,可能越來越難。國民黨過去也不習慣所謂的空戰,而是依賴陸戰。

所謂的空戰,泛指「各種網路操作」,從與網民攻防論戰、帶風向,梗圖製作等等新媒體操作。

陸戰,則是地方組織戰。好一點的就是勤作選民服務,深切去了解地方選民的需求,並提出相關政策等等。也有另一種方式就是地方綁樁,也就是和特定地方利益團體綁定利益交換。

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即使是50歲以上的中生代,也懂得擅用網路。就連去年民進黨敗選,也曾經歸咎於「抖音」,指抖音有大量對民進黨不利的短影片。顯然短影片的操作,民進黨的側翼也不熟悉,當然可能也跟抖音是中國大陸的產品有關。

image_(72)
照片特別取自費鴻泰四年前臉書,當時宣傳「費鴻泰+徐巧芯」世代合作的市場共同服務攤位首映會。如今來看,更有象徵意義

不論如何,「徐巧芯們」的存在無疑像是給了國民黨震撼教育,也給了民進黨震撼教育。徐巧芯在確認勝出後, 公布的民進黨候選人許淑華相簿,打得許淑華用「慈悲沒有敵人」來對一個「政敵」喊話。

不只是徐巧芯一個,還有好幾個國民黨民代,除了多次亮眼的網路爆料之外,和綠贏側翼論戰,導致綠營側翼多次翻車。即使空戰出色,就連陸戰也積極投入,和選民越來越親近。

就以徐巧芯為例,松信區大概有5000個黨員,黨員投票可是除了電話拜票,如果對方有接電話,還親自去按鈴拜票。這種「勤奮」很難不讓人感動。

結論

在以上三個因素的加速下,可能會大幅加快國民黨的新陳代謝,是否能就此扭轉國民黨過去缺乏對年輕選民的吸引力,還值得觀察。不過隨著國民黨越來越多年輕人投入選舉,以及民眾黨的存在、甚至壯大,民進黨想像過去一樣單純依靠國民黨散發腐朽的氣息,而反向吸引年輕選民的優勢,可能會越來越不如意。

筆者也期待國民黨可以就此丟棄「黨員投票」這種過去威權時代遺留的陋習,更像個「正常」政黨。

同時,筆者也要點出問題,國民黨過去還給人感覺遇到問題軟趴趴,一個個對外「溫良恭儉讓」?結果反而是外鬥外行,只有內鬥內行。

這一點在趙少康組成的「戰鬥藍」興起之下,形象有稍微扭轉,徐巧芯也是其中一員。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只解決了一半,雖然看似能戰,但是依然都是在搶「優勢選區」。號稱亮眼的戰鬥藍入選的民代名單,可沒多少出自「艱困選區」。就連本文主角徐巧芯搶的也是藍營具有優勢的松信區。

真的敢戰嗎?也是未來值得觀察的重點。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芯費大戰勝出的徐巧芯,代表了甚麼意義?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