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券查詢平台挺你 別怕再碰上「貴婦奈奈」 - 金融 - 工商時報
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禮券查詢平台挺你 別怕再碰上「貴婦奈奈」

圖為民眾手持發票排隊等待兌換消費禮券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
圖為民眾手持發票排隊等待兌換消費禮券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禮券變廢紙」事件一再上演,北市府與信託公會聯手出招。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表示,台北市政府建置的「禮券查詢及資訊整合平台」與信託公會連結現已上線,消費者只要在該平台一查,就知道該禮券有無履約保證功能或是有無其他違法情形,也可直接在該平台申訴或檢舉。

「貴婦奈奈」開的醫美診所惡性倒閉、捲款逃亡事件歷歷在目,受害者有的人買了50萬課程券一次都還沒用就變廢紙,過去許多禮券變廢身事件也層出不窮。呂蕙容指出,民眾購買禮券後如果未即時使用,只要發行禮券的店家仍正常營運,之後仍可順利消費,然而大多數引起消費紛爭的案例,是有些不肖業者大量發行禮券後即惡性倒閉或停業,讓消費者手中的禮券變成廢紙而投訴無門。

呂蕙容表示,目前消費者最容易忽略的,是沒有養成查詢禮券履約保障機制的習慣,但現在「禮券查詢及資訊整合平台」已由銀行在自家網站,先彙集該行所有禮券預收款廠商查詢方式,並由臺北市政府連結各受託銀行,讓消費者可以在單一平台,一次查詢手上所持有禮券是否有遵循主管機關規範,若發現,有廠商未提供履約保障機制,也可以儘速通知相關單位,更能有效落實對發行廠商的監督並保障自己的權益。

以經濟部的「零售業等商品(服務)禮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為例,零售業者發行禮券時,應提供至少一年的履約保障,其中與銀行有關的有二種,包括銀行足額履約保證及預收款交付信託專戶。經濟部在2017年,開放將電子支付機構依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規定踐行之履約保證,亦納入零售業等商品(服務)禮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經其許可的履約保障機制,使消費者可透過電子支付方式購買禮券,也同樣享有消費保障。惟各主管機關針對各業別之商品禮券,所訂定之履約保障選項可能不同。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