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修復疊加低估值,港股基金開始堅定做多
share_log

业绩修复叠加低估值,港股基金开始坚定做多

業績修復疊加低估值,港股基金開始堅定做多

證券時報 ·  04/11 08:53

港股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首次在最近兩年擠進QDII基金業績前十,凸顯出中國經濟復甦的韌性。

在內地公募資金南下、海外資金回流的助力下,港股市場連續多日大幅跑贏A股,低迷已久的港股市場正迎來複蘇,甚至一些在基金合同裏擁有投資美股權限的基金經理,也放棄了美股機會,反而堅定重倉更具性價比的港股。對此,多個基金經理強調,港股市場當前正處於嚴重低估和業績修復雙重效應下,有望逐步展開一波反彈行情。

港股逐漸強勢,部分QDII重倉持有

今年2月之後的一段時間,A股大跌後強勢反彈,港股則略顯平淡,反彈幅度也較小。如今,隨着內地公募基金和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產品加速發行上市帶來的資金增量南下入市,以及海外市場在港股業績修復和極低估值下的資金回流,港股市場近期顯著跑贏A股。

4月10日,在A股市場收跌情況下,港股恒生指數依然大幅上漲1.85%,恒生科技指數更是大漲超2%,整個市場資金極爲活躍,港股主題基金經理重倉的小鵬汽車大漲近8%,嗶哩嗶哩漲超6%,阿里巴巴漲近5%,市場做多氛圍明顯升溫。

正因爲最近兩週港股市場的表現開始明顯強勢,港股QDII基金最近兩年來首次進入QDII業績十強,尤其在最近幾日做多港股的效應下,重倉港股龍頭的基金經理開始嚐到甜頭。大成基金旗下大成港股精選QDII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已超14%,根據披露的持倉信息,該基金通過深港通交易機制投資的港股公允價值爲1.84億元人民幣,佔期末基金資產淨值的比例爲78.91%。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上述基金披露的相關合同,大成港股精選QDII在基金合同範圍內實際上是可以大比例配置美股市場的,但基金經理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重倉美股的“權限”。截至目前,大成港股精選QDII基金持有的全部港股倉位高達86.42%,僅象徵性的持有4.42%的美股倉位。

可以看出,部分港股QDII基金經理並未因爲基金合同的某些條款而去追逐熱門的美股,而此前不少港股QDII基金基本上變成了美股主題基金。上述情況也表面,一些QDII基金經理開始真正看好港股市場尤其是低估嚴重的中國龍頭資產。

業績報喜疊加低估值,資金明顯回流

公募基金和海外機構在港股投資往往很看重業績。因此,隨着不少港股公司業績修復明顯,正處於年報披露期的港股開始受益於資金回流。

長城基金負責海外投資的基金經理曲少傑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爲,港股投資的策略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尤其是海外大型機構投資者在港股市場更是堅守這一策略,也就是說,必須觀察到市場和相關投資標的基本面出現顯著變化,才會出手佈局。因此,部分海外機構資金開始逐步回流到中國資產,而港股作爲海外機構配置的核心,顯然明顯受益。

上述邏輯也意味着,在3月末、4月初密集披露港股年報的期間,那些“報喜”的公司會顯著吸引基金經理的關注。有機構研究報告強調,港股市場通常在4月表現較好,作爲高度機構化的離岸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整體較高,對盈利確定性的要求也更高。只有當盈利基本面確定性回升時,投資者才願意給予較高的估值。大部分港股年報在4月初披露完畢,隨着確定性提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將有所回暖。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3月末,中概互聯ETF跟蹤的全球中國互聯網指數最新市盈率僅有10倍,處於不到7%歷史分位數。也就是說,目前該指數比超過93%的歷史時間都更具性價比。與之相關的是,港股上市公司年報正反映出當前中國經濟明顯復甦,甚至不少虧損的新經濟龍頭在最新披露的年報中,都出現了毛利大幅增長、扭虧趨勢明顯的情況。

有機構指出,從港股核心公司的業績上看,以恒生科技爲首的新經濟板塊和香港本地股盈利居前。從行業上看,消費者服務、零售、技術硬件與設備、公用事業和汽車盈利同比增速居前。

風險偏好提升,港股進一步反彈可期

關於當前港股市場的投資機會,大成港股精選基金經理柏揚認爲,港股的不利因素在估值中已有較多反映,尤其是部分短期利空因素,已被較多地反映在長期估值因素中。如果未來出現利好因素,港股市場便具備向上的動力和充分的彈性。

“年初以來恒生指數一度回落至16000點之下,當時我們認爲是時候以偏積極的思維應對港股了。”柏揚認爲,在投資品種選擇方面,與“中特估”相關聯的高分紅的優質央企,在目前市場熱點多變、結構性行情持續性不強的情況下,仍是中長期投資者較好的穩健選擇。在行業方面,上游資源類公司在美國通脹高企、中國經濟逐漸復甦的當下,是值得重點關注和持有的對象。在投資風格上,年內應該有增加組合的風險偏好以擴大組合彈性和潛在收益的機會,但現階段仍會更加側重於價值類特別是穩健紅利類風格,對於性價比較好、具有很好安全邊際的成長類股票也會積極考慮。

華安大中華升級基金經理蘇圻涵也認爲,港股作爲整體低估的板塊,相比A股更有性價比,結構上還是堅持槓鈴策略。

重倉港股的國富基金經理徐成也認爲,中國處在轉型期中的新經濟方興未艾,未來發展空間較大,新經濟中核心企業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得到改善。同時,硬科技、數字經濟、新能源、高端製造、生物醫藥等領域業績增速仍有望維持在較高水平,而港股市場中長期的邏輯主要體現在目前市場估值處於歷史低位,港股市場仍有不少被低估的個股等待挖掘。

編輯/new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