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看完新股招股書 教你掌握招股書要點 | MoneyHero

十分鐘看完新股招股書 教你掌握招股書要點

MoneyHero

MoneyHero

最後更新於 17 六月, 2021

雖然有話買新股前一定要睇招股書,不過,新股招股書動輒都成千頁,要每頁每頁去詳閱是很花時間,如果想減少睇招股書的時間,就要知道招股書中哪一個章節最重要,哪一個不太重要,並懂得在每個章節中找出重點,以及注意事項。MoneyHero今次為大家講解睇新股招股書的要點,幫大家減少睇招股書時間。

iPhone 15

招股書有咩睇

新股招股書可以話將公司的一切都顯示晒俾投資者睇,甚至比日後的年報內容更為具體,除了一般的招股金額、集資用途、公司財務表現外,細節的行業表現、公司業務、以至管理層的住址都會寫出來,所以睇招股書是了解新股必要的一步。

正正因為十分詳細,所以招股書無返咁上下厚度會放唔晒咁多資料。唔好以為過千頁的招股書就已經好厚,有部份做礦場的上市公司,為顯示所有礦場,招股書可以多達三、四千頁,相信會嚇怕很多想投資新股的初哥,因而在決定是否抽新股時,寧願相信消息以及市場氣氛,而不去看招股書。

所謂熟能生巧,招股書只要睇得多,就會知道不用頁頁都去細睇。以下MoneyHero團隊會講解有邊幾部份是必需要睇。


看招股書前準備

如果到港交所網站睇招股書,會分做兩個版本,一個是「全文檔案」,一個是「多檔案」。建議選擇「多檔案」,因為會將招股書以每個章節細分為多個檔案,可直接閱讀重要章節,而不用全個檔案慢慢「碌」落去睇。

睇招股書前,假設新聞已報道新股上市消息,公佈招股詳情,建議先看一看報道,雖然並不會成本招股書內容都報道,但最基本的集資額、招股價、上市日期、入場費都會提及,雖然有關資料都可以在招股書中看到,但直接看報道就不用在招股書中尋找。


招股書重要章節

了解到新股的集資額、招股價及上市日期後,就到看招股書。招股書中必看的章節一定是「概要」,大約10多頁,無論想多快看完招股書,這10多頁的「概要」都一定要睇,因為基本上是成本招股書每一個章節的總結,已經將之後的內容大幅縮寫。

如果連這10多頁都不想詳細看,想看得快點,就要有點技巧,「概要」的每一部份亦有分不同的重要程度,但並不是每間上市公司的招股書都適用。

概要重點內容

首先「概要」的首兩、三頁是講公司業務到底做甚麼,這部份最好多花點時間看。會簡單介紹公司業務、旗下甚麼品牌出名、市場的佔有率、近三年的收入及淨利潤、以及基本的業務模式。可以留意住「品牌」、「業務」、「收入」等重要字眼,去睇想要的內容。

之後到「業務模式」,通常會是一張業務流程圖,簡單顯示公司與供應商,以及客戶的關係,要留意公司如何從客戶獲得收入,以及其如何支付給供應商。

舉例,如果一間公司是做網上汽車保險中介平台,就要了解到其收入主要是來自保險公司的佣金,而支出方面是維持網上平台的競爭力。當了解到業務模式後,就要評估到底該業務模式是否可持續,以及市場的競爭有多大。

看完「業務模式」,就可以看「財務表現」,不過要知道,不少上市公司會盡力粉飾近三年財務表現,而且有説法是,多數上市公司都是會在公司增長最快時上市,上市後代表公司高峰期快過,不過亦有不少上市公司於上市後表現節節上升。「財務表現」中,直接留意損益表中的收入、毛利率及淨利潤情況,不過有時上升太快反而要小心,可能是公司在上市前勉強整靚盤數。

相關連結:【業績報告】學識公司業績指標 詳解營業收入、毛利率、淨利、純利

相關連結:【毛利率】8分鐘學識點計毛利率

另外,亦要留意公司的現金流量表中,經營現金流是否正數,如果是正數,反映公司做的業務現金流入多過流出,是揾到錢。如果經營現金流是負數,但淨利潤是正數都要打個折。

以上是「概要」中較重要的部份,最好可以睇耐一點。之後談一些相對不太重要的內容,大家睇時可以快一點。

市場、公司主要客戶及供應商

市場、公司主要客戶及供應商三個部份。市場方面,以網上汽車保險中介平台的公司為例,如果只顯示汽車市場的增長,未必有用,因為不是上市公司直接面對的市場,建議到「行業概覽」直接找網上汽車保險中介,或其他更相近的行業統計資料,會較在「概要」提到的「市場」統計資料有用。

主要客戶及供應商就要留意,公司的收入對現有客戶的依賴度,如果依賴太高,而且主要客戶佔整體收入比例愈來愈大就未必理想。當年天彩控股,是運動相機GoPro的供應商,GoPro這個客戶對天彩收入佔比很大,但當上市後GoPro的收入下跌,對天彩打擊亦很大。

派息政策、競爭優勢及策略

派息政策,一般的企業會分兩種,如果是高增長企業,就會說明不會為派息訂下固定政策。而一些發展多年,盈利穏定的企業,多數會指未來派息比率不低於盈利的30%。這一部份的重要性不大,因為有關政策在上市後是沒約束力,可以隨時改變。

公司競爭優勢以及公司的策略兩部份,只需快速看一看。優勢上的內容多數是賣花讚花香,至於策略,反而看集資用途會更好。另外,公司控股股東一欄中,亦只會談談公司的股東,但即使股東是知名人士,其實與公司上市後表現亦沒有直接關係,所以未算重要。

近期發展及控股股東禁售期

最後有兩部份較為特別,一個是近期發展。因為,公司交上招股書的財務報表的截至日期,與上市時間有距離。例如,財務報表是更新至2018年9月,但企業最終於2019年3月才上市。中間6個月時間發生的重要事,公司會在近期發展中談及,但是否重要就要看過才知。

另一個是控股股東禁售期,早期有不少上市公司上市目的是「啤殼」,一到禁售期完,控股股東就將其上市地位,售予其他公司,一般主板上市的地位約值HK$5、6億。不過,證監會及港交所不希望公司上市的目的只是為了「啤殼」,因此出了不少政策去限制有關行為。

而有部份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更會主動提出延長禁售期,由一般的24個月不能出售控股地位,延長至36個月。不過,為了證明清白而主動延長禁售期,反而令人覺得此地無銀,因為要轉讓控股地位並不一定要出售控股股權。因此,大家看招股書時,可在「概要」留意控股股東會否延長禁售期。


招股書其他章節

其實單單看完10多頁的「概要」,並不能完全了解公司的業務,尤其是一些工業及生物科技公司,生產的物品可能從未聽過,亦不知用途,建議如有時間,還要多看其他章節。以下會談及一些大章節的重點。

風險因素

就咁睇到風險因素,是不是會以為很重要,能找到公司真正的問題,幫你決定到公司值不值得投資?事實上,大部份風險因素內容都是對投資者決策無幫助。在長達幾十頁的風險因素中,列出的風險大部份都是「阿媽是女人」,包括收入跌會影響公司、客戶減少會影響公司,公司犯法後會對收入有影響。這些問題,即使不說你都會知道。

即使公司會指出近年毛利率持續下跌,公司會答未來不保證會回穩,再提你如果毛利率再跌會影響到公司盈利。咁到底公司管理層對毛利率看法是如何,可能要等管理層在記者會上會否回答,但風險因素這一章是答不到的。

行業概覽

行業概覽大約會有兩種,一是對應上市公司的成個大環境的市場增長,另一個是對應上市公司的行業。以上述網上汽車保險中介平台為例,會先顯示整個汽車市場的過去至未來的增長預測,另一個會是相關行業過去至未來的增長預測。

假如當年是2019年,可能會顯示2013至2022年的前後10年的增長。較為有用數據是相關行業的預測增長,以及過去近2年的增長。行業過去的增長,可與上市公司過去2年的收入增長做比較,知道公司的表現是否優於同業。未來增長的預測,可用作是假設公司未來收入增長速度,用來計算其預測市盈率,以作一個粗略估算其招股價會否過貴。

相關連結:何謂市盈率及市帳率?計算市盈率高低投資優質股

 

 

另外,部份詳細的行業概覽,會再有成本增長預測,工資增長預測等,不過並非每間上市公司的招股書都會詳列。如果留意到過去行業增長過慢,例如只有2%,即使公司增長快亦要小心,增速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公司在上市前基數低,二是可能來自公司上市前的粉飾。公司好有可能會受到相關行業的限制,回復至低增長。

歷史及公司架構

可以詳細了解到公司由成立至今,引入了多少新投資者、新投資者收購價及股數、以及目前持股數目,並知道公司有沒有大型的投資者。另外,如果公司過去曾上市或申請上市,亦會解釋退市、申請被拒、以及來港上市的原因。

業務

招股書對業務的介紹,會較日後年報對業務的描述詳細得多,特別是工業公司,會說明公司生產品用途,並會有產品的相片等資料。零售行業就會提供所有分店,銷售產品的相片,以及說明公司的目標客戶群。另外還會顯示整個業務由生產至銷售的生產流程以及所需時間。

所以,如果對公司的業務不了解,其實不用去維基百科查,招股書的業務可能會較維基更為詳細。日後遇到一些上市公司,不知道其業務如何營運時,都可以翻查其招股書業務那一部份。

關連交易

關連交易要留意的地方,是公司與公司的大股東有沒有生意來往。對於國營企業分拆出來的子公司,子公司會與其母公司有很多生意來往,因為子公司業務來自母公司,這個是國企行業的特質。

要留意的地方有兩個,一是如果大股東是個人,如個人的生意與公司有很多業務來往,就要值得留意。例如,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私人名下有很多零售店舖,出租予上市公司時,就要留意出租的金額有沒有高於市價。

另外,早年有一間太陽能薄膜上市公司,其收入大部份都是來自母公司的生意來往。最終因此在上市後被證監會停牌交易至今,要求減少其關連交易才可以復牌。

財務資料

除了在概要會有財務資料外,財務資料一欄會有更多資料,包括分區的收入,分店的收入。另外,近年不少新經濟股上市時,財務都顯示有巨額的虧損,其中一個原因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值錄得虧損。

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值的名字很長,出現原因是來自公司上市前的投資者入股時,所得的股份為優先股,每股價格會較招股價為高。當公司上市時,因為投資者的優先股會轉為普通股,但因為優先股原先的價格較普通股為低,當中的差價會視為虧損。

舉例,如果一個上市前投資者以每股HK$2入股公司的優先股,最終公司以每股HK$5上市,中間的HK$3差價就會當成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值虧損。因為,在會計上理解,公司每股值HK$5,但優先股之前平賣HK$2,中間的HK$3就當成虧損,但實際上公司是沒有現金或業務上的損失。

當公司上市後,由於上市投資者的優先股會已轉為普通股,所以不會再有相關的虧損。

另外,在財務資料上,會有上市開支的金額,一般會是HK$2,000萬至HK$3,000萬。不少上市公司在上市後盈利倒退時,都會將上市開支作為盈利倒退的藉口,所以投資者可自行將倒退的盈利加回上市開支,用以計算撇除上市開支後,盈利的表現。

基石投資者

公司上市除了有公開發售,讓一眾散戶認購外,大部份都是國際配售,並由機構投資者認購,所謂的機構投資者,可以是大型企業、大型基金公司、甚至乎是國家級的退休基金公司,如新加坡財政部100%擁有的投資者公司淡馬錫控股,有時都會參與認購新股。

國際配售中,有部份大型機構會在上市前已表示會認購一定金額,因此成為了上市公司的基石投資者。提早確定認購一來可以增加其他認購人對公司的信心,二來上市公司亦較易尋找足夠的認購投資者。

集資用途

自港交所發出指引後,要求上市公司描述集資用途時不能太空泛,自始上市公司的確增加對集資用途的描述。要留意是,公司有沒有具體的擴張目標,如收購併購,或是有多少用於償還債務。另外,公司上市後亦要定期公佈集資資金使用情況,以及會否更改集資用途。

相關連結:【IPO 攻略】自學新股分析 新股上市前後買賣策略


MoneyHero或本網站關於證券、投資、稅務,會計或法律意見的內容,都不會構成任何買賣投資要約、招攬、建議或意見,亦不涉及任何公司、證券或基金的產品代言、推許或贊助。MoneyHero.com.hk之內容僅屬一般參考,並非個人化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買賣證券的誘因。

MoneyHero Global Limited及/或其分支機構不能,亦不會對任何資訊、特定投資項目之回報與可持續性,或資料來源的潛在價值,作出評估、驗證或保證其適當性、準確性或完整性。MoneyHero.com.hk可能透過本網站所提及的品牌或服務收取報酬。

延伸閱讀:【IPO攻略】新手抽新股 如何借盡孖展增加中籤率?

延伸閱讀:【月供股票vs借錢買股票】各有利弊 現金不足新手必讀

延伸閱讀:股票投資新手攻略:港股之入門

想知道最新嘅理財貼士,就要留意 MoneyHero Blog,同埋緊貼我哋嘅 Facebook Page

FINANCIAL TIP:

Use a personal loan to consolidate your outstanding debt at a lower interest rate!

金融產品、理財熱話、投資知識
立即訂閱MoneyHero電子通訊,最新理財資訊、獨家優惠搶先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