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牆醫院@iM網欄】體現「無牆醫院」的精神 醫護人員走進社區助長者居家安老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iMoney智富 - 名人薈萃 - D201008

【無牆醫院@iM網欄】體現「無牆醫院」的精神 醫護人員走進社區助長者居家安老

名人薈萃

發布時間: 2020/10/08 10:02

最後更新: 2020/10/13 18:32

分享:

分享:

隨着香港人口老化速度加快,安老服務的需求大增,按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的推算,如現時安老服務未有增加,30年後本港安老服務需求將是現時的四倍。政府近年為延緩安老服務的需求,推出居家安老的概念,鼓勵長者在家安老,然而不少長者因不同的疾病,需要長期到醫院接受醫療服務,如職業治療、物理治療等。除了到醫院接受治療外,他們還可以有其他更方便的選擇嗎?

「無牆醫院」的理念由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前任院長巴治安醫生提出,主張醫護人員應主動走出醫院,進入社區為大家提供醫療服務及健康教育工作,幫助有需要的病人在家中接受治療,尤是體弱的長者,可助他們實行居家安老的概念。此外,病人在醫院完成治療後,醫護人員亦可進行探訪,跟進病人的情況,減少病人再次入院的機會,減輕對醫療系統的負擔。這類外展復康服務,為長者帶來莫大的方便,賴太的丈夫便是一個例子。

他因腦部受損入院,住院初期,雖然可自行起床步行,卻失去認知能力,甚至不知道甚麼是筷子及鉛筆,治療師問他十條簡單問題,卻只懂回答一題,故被醫生評為嚴重認知缺損。

賴太當時感到徬徨無助,而且照顧丈夫的壓力很大,「感覺就快爆煲」,夜半無人時,常不由自主地偷偷垂淚,曾連續多晚不能入睡。其後賴太選擇安排丈夫遷入院舍,但只住了一個月就急急接他回家。因為眼看丈夫在院舍愈來愈缺乏日常生活中的刺激,也缺少專業的治療師為他提供訓練,怕他會「愈住愈呆」,唯有硬着頭皮,堅持讓他在家居得到照顧和訓練。

本會提供家居復康的職業治療師上門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為賴太的丈夫作出針對性的認知訓練,也教導身為照顧者的賴太如何從旁協助丈夫。丈夫最初的專注力、閱讀能力很弱,尤其對數字的概念更差,職業治療師把每行報紙放大,教其閱讀;使用工作紙及平板電腦做運算練習,以加強對這方面的認知,賴太也跟着「有樣學樣」,每天陪伴丈夫閱讀一小段新聞,持之以恆,漸漸進步至能讀完整版報紙而沒有遺漏;並且每天做一篇工作紙練習,紀錄完成所需的時間,結果愈做愈快。

看見訓練有成,賴太及丈夫的信心也增強,並依照治療師所教的方法與丈夫在家進行各種訓練。現在丈夫的反應及記憶力有所提升,已經能夠記得自家的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大廈的大門密碼、提款咭的密碼等,更由最初不懂得自理,到慢慢重拾簡單煮食的能力。對於賴太的丈夫來說,那打素外展復康服務團隊走出醫院,提供上門的治療,不但能改善他的認知能力,亦減輕賴太作為照顧者的壓力,體現了「無牆醫院」的精神。

本專欄「無牆醫院」將分享更多貼士及個案,使大眾可學習健康護理及復康知識,亦可了解醫護人員及患者的心路歷程。

 

職業治療師使用平板電腦作記憶力訓練

物理治療師靈活運用家中物品作運動訓練

物理治療師從旁協助病者進行戶外步行訓練

作者_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簡介:

為實現「無牆醫院」精神,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主動走出醫院,進入社區為大家提供最專業、最準確的健康護理及復康資訊。

機構網站:https://www.nethersole.org.hk/

更多無牆醫院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立即訂閱掌握投資創富資訊【 https://imoney.hket.com/im/subscription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無牆醫院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