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 | 建築 設計 美學 文化 現象 科技
spot_img

精選

鐘聲響徹靜謐山海,日本吳市「称名寺の鐘撞堂」雕塑屋頂,大西麻貴與百田有希延伸積木遊戲的設計

「称名寺の鐘撞堂」位於日本廣島縣吳市阿賀地區,建於曾是海域的小鎮與山脈間。拾階而上,鐘撞堂映入眼簾,遠處則是遼闊的海景。每當鐘聲響起,似乎迴盪於山海之間,帶來無限寧靜與祥和。日本建築師大西麻貴和百田有希決定將鐘撞堂面向海洋,使鐘聲更悠遠傳遞。

私人土地上公有排水溝爭議引發建築師被付懲戒!何震寰教授暫解建築師困境

何震寰教授於建改社LINE群組中感嘆,剛參加完地方建築師懲戒委員會,成功暫時解救了一位無辜建築師。案件涉及某基地內的公有排水溝,建商試圖挖除,引發居民抗議與檢警介入。因法令無法反制,調查焦點轉向建築師的建照文件。戴小芹建築師質疑排水溝的合法性,強調責任不應由建築師承擔。此事件反映出台灣建築法規的漏洞,建築師的職業風險亟待解決。

看見建築魅力

Foster + Partners打造杜拜奢華新篇章:The Lana – Dorchester Collection 酒店及豪宅,享受垂直花園與濱水景觀綠色生活

在杜拜的核心地帶,馬拉西碼頭附近,「The Lana - Dorchester Collection」蘭納酒店及蘭納寓所成為最新的奢華生活地標,這個開發案位於長達12公里的水岸長廊,這條名為「水岸花園」的廊帶上布滿商店、餐廳與咖啡廳,充滿生機。酒店與豪宅由兩棟高達31層和30層的建築組成,內部設有七座垂直花園,為住戶提供大量開放空間與休憩區域,每層樓的陽台皆擁有絕佳的景觀。蘭納住宅大樓為39戶住戶提供專屬的私密體驗。

鐘聲響徹靜謐山海,日本吳市「称名寺の鐘撞堂」雕塑屋頂,大西麻貴與百田有希延伸積木遊戲的設計

「称名寺の鐘撞堂」位於日本廣島縣吳市阿賀地區,建於曾是海域的小鎮與山脈間。拾階而上,鐘撞堂映入眼簾,遠處則是遼闊的海景。每當鐘聲響起,似乎迴盪於山海之間,帶來無限寧靜與祥和。日本建築師大西麻貴和百田有希決定將鐘撞堂面向海洋,使鐘聲更悠遠傳遞。

建築反映文化:首爾漢南洞現代與在地交織 Hannam Place/One O One Architects

首爾漢南洞的「Hannam Place」由One O One Architects設計,其建築靈感來自於漢南洞豐富的文化與歷史。該建築採用獨特的上下分隔設計,透過細膩的空間規劃和入口設計,達到視覺與功能的完美結合。韓國建築師Choi Wook在設計中融入了韓國建築的「터Tuh」哲學,強調與環境的和諧共處,,色和材質選擇也展示了建築的獨特性,其中潔白的外觀與鮮紅的細節相映成趣,突顯其在都市中的獨特地位。 .

京都向日市的歷史農家與現代住居:畑友洋建築設計事務所「向日市の家」探索新型生活容器

京都向日市這片被廣闊農田和竹林圍繞的土地上,日本建築師畑友洋面臨著如何在保留歷史的同時融入現代生活的挑戰。「向日市の家」私人住宅試圖將過去的農家型住居與現代生活需求結合,創造出一種新型的居住方式,設計者巧妙地將傳統的寬敞生活空間和階層化建築群轉變為多個互相連接的小型生活容器,形成一個整體的生活空間,實現了歷史與現代的和諧共存。

與富士山共舞的兒童樂園!靜岡縣「高嶺の森のこども園」幼兒園:讓孩子在四季更迭中感受自然的美麗/山下貴成建築設計事務所

日本靜岡縣的「高嶺の森のこども園」幼兒園位於富士山不遠處,由山下貴成建築設計事務所精心打造,專為零至五歲學齡前兒童設計的認定こども園。木構園舍設計成圓弧形,屋頂如花瓣綻放,與茂密樹林及遠方山景遙相呼應,營造出充滿活力與美感的學習環境。孩子們在此自由奔跑,感受四季變幻,享受童年的快樂時光。業主深知,唯有在這片樹木茂密、地形起伏的森林中,孩子們才能自由自在地發展,創造學習與成長的天地。

蚊式轟炸機啟發的住居:Monocoque Cabin,英國農場上的繭型小木屋

英國建築師Peter Markos設計的「Monocoque Cabin」座落於英國什羅普郡一個農場,這座有機繭形的木屋外形猶如蛋殼,設計靈感來自航太和汽車工業中的單殼結構。這些技術被應用在1940年代的蚊式戰鬥機上,如今透過CNC技術的精確施工與傳統木工技藝的結合,這座木構小屋由樺木膠合板製成的肋骨構成,外覆裝飾性的雪松木瓦,內配有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板,提供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

景觀設計

在氣候危機中保留珍貴水資源!倫敦切爾西花卉展WaterAid展園引領綠色設計新風潮

WaterAid展園於2024年切爾西花卉展(RHS Chelsea Flower Show)亮相,並獲得RHS金獎。由著名建築師Je Ahn與獲獎景觀設計師Tom Massey設計,獲得Project Giving Back的支持。展園旨在提升公眾對可持續水資源管理的認識,展示雨水收集的重要性與應對氣候變遷的創新方法。中心設計為一雨水收集亭,靈感源自WaterAid全球推動的解決方案,能夠有效收集、過濾並儲存雨水供灌溉使用。展園展示了一系列能應對不同降雨量的植物和再生材料,並強調改善土壤健康和減輕碳足跡的重要性。

墨西哥Bacalar潟湖紅樹林保育生態公園,Colectivo C733打造世界最大淡水細菌礁的守護者

位於墨西哥的Bacalar生態公園由Colectivo C733設計,旨在保護當地珍貴的自然資源。Bacalar Lagoon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細菌礁所在地,擁有無價的進化寶藏。然而因為城市擴展,潟湖邊唯一的紅樹林面臨脆弱性。景觀設計包括一個200米見方的碼頭,能避開紅樹林並滑動,提供觀察潟湖和紅樹林的場所。這片大型生態公共空間內設有展示生物多樣性歷史的小型博物館,並為當地居民提供免費的公共空間,促進社區交流。

推薦閱讀

室內設計

徠卡在紐約:從舊肉市場到現代旗艦店的華麗轉身 運用自然光重塑內部空間

徠卡Leica在紐約肉品加工區開設旗艦店和藝廊,這家店的前身是一座1950年代的肉市場建築,經過舊建築改造後,成為擁有奶油色鏤空磚牆立面的現代建築。內部經過徹底整修,面積擴大至372平方米,保留了原有的木質框架天花板,並在上層設有天窗引入自然光。室內設計結合了木鑲板和玻璃展示櫃。

透過溫度梯度設計,提升住宅環保性能,Takk在巴塞隆納10K House實現低成本高效能重新裝修

「10K House」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是Takk設計團隊負責的一個50平方米住宅整修計畫,預算僅為10,000歐元。巴塞隆納生活成本高昂,房地產價格和勞工費用亦高,因此如何在有限預算內達成翻新並提升使用和環保意識成為挑戰。設計團隊利用溫度梯度配置空間,根據不同需求調節溫度,最大化自然資源利用,減少能源消耗。室內設計主要材料選用MDF密迪板和當地天然羊毛,不但能夠降低成本,也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這種設計方法不僅環保,還能提高房屋整體效率,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滿足不同功能區域的需求。

台北繁華中心的科技藝術融合!老宅轉身為餐飲AI科技研發基地,神農氏|SHEN NONG SHI/共序工事建築設計事務所 Ürobrous studioLab

「神農氏|SHEN NONG SHI 」位於台北市黃金地段,保存典型台灣老宅風貌。該建築由共序工事設計,外觀展示歷史痕跡,與周邊現代商業建築形成對比。創造能與城市對話的建築面,不同於傳統商業建築,並融入人工智能技術,為未來空間使用和建築表達設定新方向。結合AI、機器人技術及餐飲創新,提供全新的生活和餐飲體驗。四樓為展覽與講座空間,三樓設接待與辦公區,一、二樓則為技術實驗和展示空間。共序工事的設計亦重視科技與廚房的結合,採用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及模擬技術,推動餐飲業的未來發展。此外,建築的外立面設計特色為可動的蘭花防塵網,反映出都市環境的互動性和變化性。

把「Hotel Rakuragu」設計酒店擠進東京鬧區中!小大建築設計事務所如何以內縮陽台為建築增添動態感,巧妙打造開闊、無壓迫感的舒適空間

小大建築設計事務所位於東京市中心的「Hotel Rakuragu」,以獨特的造形與內縮的陽台設計保障住客隱私,並賦予建築動態與層次感。該酒店占地僅83.5平方公尺,在高樓林立的東京鬧區中,以鋼架結構提供靈活的室內空間,支柱隱藏於牆體中,避免造成視覺阻礙。14間客房採用灰色調與外立面呼應,設計團隊以梣木家具搭配灰色牆面與地板,營造和諧的室內氛圍。套房擁有大型陽台,而雙床房無陽台,使不同房型均衡分配。陽台和露台的配置允許自然光最大化進入,創造開放、舒適的居住空間。

探索內在平靜的熱帶避風港,巴西當代住居Serena House/Módulo 4 Arquitetura

位於巴西雷西費的「Serena House」,由Módulo 4 Arquitetura擔綱室內設計,專為尋求心靈寧靜之人打造。這個50平方米的迷你住居融合自然元素與現代設計,創造出一個溫馨且現代的生活空間。內部裝潢由Itamar José操刀,選用了自然材料與精選家具,呈現了對細節的關注,也強調了與家人連結和情感傳承的重要性。這處住宅不僅是一個居住空間,更是一個能激發居住者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場所。

深夜食堂新選擇:「ザ・銀皿」居酒屋,東京目黒區的隱藏寶藏

「ザ・銀皿」於東京目黒區東山一棟大樓的四樓誕生,由設計師依木想太主導,旨在創建一間適合深夜用餐的居酒屋。選用木紋片與膠合板作為主要材料,藉此保留昭和時代的傳統風格,同時呈現獨特的美學觀點。大型吧台設計促進顧客互動,而靈活的空間利用,如可重新配置的啤酒箱,使其不僅是餐飲場所,更成為文化的一部分。

關注我們

52,324FansLike
4,545FollowersFollow
34,532SubscribersSubscribe
spot_img

創作者們

James Turrell:「我的作品就是光。」— 探索以光為媒介的藝術邊界

美國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 )利用光與空間創作,挑戰感官認知的邊界。自60年代起,他的裝置不僅令人沉思,更是實現精確的感官傳遞。著名作品如《羅登火山口》、《天空空間》,展現了光如何構建抽象空間。然而因為特瑞爾的創新,他的作品被全球多家博物館收藏。不但能夠讓觀眾面對現實與幻覺,也可以透過作品體驗到光與自然的融合,讓人感受到不曾有過的感知。

探索臺灣19個建築創意工作空間:Marc Goodwin鏡頭下的設計靈魂

在過去十年間,建築攝影師Marc Goodwin致力於記錄全球眾多建築公司的工作空間。這項計畫提供了獨特機會,深入了解著名事務所的內部環境,捕捉到各式各樣的工作氛圍。與建築師、出版人、教育家及策展人Alessandro Martinelli合作,Goodwin呈現了最新系列照片,探索了19個工作場所,包括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九典聯合建築事務所、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衍序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陳漢儒建築師事務所等。這些照片不僅記錄了辦公空間的物理結構,更深入地反映了臺灣建築文化的多樣性和創新精神。Goodwin的作品超越了單純的視覺記錄,捕捉到空間工作者們產生創意的物理空間,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和創意的火花。

2024能登半島地震 坂茂與VAN緊急建築方案幫助災民 需要您共同伸出援手

非營利組織VAN與日本建築師坂茂(Shigeru Ban)合作,為2024年能登半島地震受災者提供救援。坂茂建築設計團隊在石川縣金澤市的額谷ふれあい体育館及石川縣河北郡内灘町設立「紙管間仕切りユニット」和「段ボールベッド」,提供隱私與舒適的臨時住宿。這項救援行動不僅展現了環保和可持續性的理念,也體現了對災區人民的深切關懷。有意支持者可至坂茂建築設計網站捐款。

巴塞隆納隱藏的寶石 蒙塔內爾的建築遺產

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的建築作品雖在巴塞隆納(Barcelona)占主導地位,然而因為路易斯·多梅內克·蒙塔內爾(Lluis Domenech i Montaner)的貢獻也不容小覷。蒙塔內爾不僅創造了多項建築奇蹟,如聖十字聖保羅醫院(Sant Pau Recinte Modernista),更是現代主義建築的先驅。他的作品不但能夠融入城市,也可以增強巴塞隆納的文化氛圍。

STYLISH

John Pawson x Dinesen世紀聯名「Pawson Furniture Collection」打造極簡木頭家具新篇章

英國建築師John Pawson為丹麥製造商Dinesen打造了Pawson Furniture Collection木製家具系列。該系列包含Lounge Series和Dining Series兩套家具,分別由道格拉斯冷杉和橡木製成。Pawson設計理念強調回歸木材本質,以木材尺寸決定家具比例,呈現清晰、節奏和重複的美感。Lounge Series沙發和座椅採用丹麥紡織公司Kvadrat的布料,Dining Series餐桌則有巧妙的陰影縫隙細節。

櫻花季暢遊押上、淺草區域 東京晴空塔特別推出優惠套票

每年春天,東京晴空塔®附近的隅田川櫻花盛放,該區域成為深受日本國內外遊客歡迎的遊覽目的地。近日為吸引海外遊客,東京晴空塔特別推出優惠套票「SKYTREE ENJOY PACK」,其中包含東京晴空塔入場券、淺草和服租借、江戶切子玻璃雕刻體驗或墨田水族館入場門票等權益。近期,該區域的餐廳還有春季限定美食推出。從東京晴空塔開始,期待遊客深入探索現代與江戶風情交融的押上、淺草地區。

隈研吾設計新品「○○□」揭曉 與自然對話的家具之美 坂本龍一遺願成真 more trees與Pearl+聯手打造

隈研吾、坂本龍一、John C. Jay等人跨越時空合作,於京都Ace Hotel舉辦more trees與Pearl+新作「○○□」發表會。這件作品展現了對自然與藝術的共同追求,以及對已逝友人的紀念。隈研吾的設計體現了對自然材料的深刻理解和現代簡約風格的融合,既是生活用品也是藝術品,旨在提倡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方式。

白井屋ホテル的獨特香氛體驗「SHIROIYA the SCENT」藤本壯介設計

日本建築師藤本壮介(Sou Fujimoto)為白井屋ホテル(白井屋酒店)量身設計的香氛「SHIROIYA the SCENT」近日上市,由100%自然素材製成。這款香氛反映了藤本壮介對白井屋ホテル的設計理念,並創造出身臨其境的體驗。銷售價格為每瓶3,500円,容量30毫升,融合薩哈林冷杉、檸檬馬鞭草、酸橙、苦橙葉等成分,由アットアロマ(At Aroma)株式会社製造。

WIRE雜誌推薦,2024年最值得期待的18款電動車

2024年,眾多汽車製造商將推動全電動車的發展,其中包括Kia EV3、Hyundai Ioniq 5 N、Ioniq 7、全電動Range Rover、Ford Explorer EV、Polestar 4、Porsche Macan EV、Audi Q6 e-tron、Nimbus One、BMW i4 2024年款、Lotus Emeya、比亞迪BYD Seal U、Volvo EX30等。這些車型不僅展現了外觀設計上的創新,更是在性能、內裝設計、動力系統和自動駕駛技術上取得重大進展。2024年的電動車市場將呈現多元化和高性能的新面貌,特別是中國汽車製造商如理想汽車和Luxeed S7的崛起,預示著市場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