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衝動!認清「餘額寶」到底是什麼,再決定要不要用它來投資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先別衝動!認清「餘額寶」到底是什麼,再決定要不要用它來投資

關於支付寶新推出的「餘額寶」業務,引發了很多關於互聯網金融的爭論。糟糕的是,由於廣大人民群眾對於基礎金融知識的匱乏,使得很多爭論和猜想完全沒有意義。在因@江南憤青那條微博而起的大部分爭論裡,個人感覺一半以上都是因為缺乏基礎金融知識的「雞同鴨講」。

所以,讓我們暫時放下互聯網金融之類高深莫測的大旗,回到最基礎的金融知識,看看「餘額寶」到底是什麼、哪來的高收益,以及普通人該不該用這個新東西。

一、「餘額寶」的功能和原理

銀行賬戶上活期存款的利息很低,只有 0.35%。但是支付寶賬戶裡的錢利息更低,是零,因為支付寶不是銀行,金融監管政策不允許支付寶給賬戶上的錢發利息。於是,支付寶就金融創新了一把,推出了基於支付寶賬戶的「餘額寶」功能。

支付寶賬戶上的錢跟原來一樣,可以隨時消費和轉賬,但是沒有利息。可一旦把錢從支付寶賬戶轉到「餘額寶」,支付寶公司就自動幫你把錢買成名為「天弘增利寶貨幣」的貨幣基金,這樣一來你在「餘額寶」裡的錢就可以得到貨幣基金的收益,同時支付寶還允許你直接用「餘額寶」裡的錢進行消費(個人測試結果是不支持轉賬和還信用卡,如有錯誤請指正)。

所以,直接用「餘額寶」和銀行活期存款比較是不合適的。「餘額寶」的收益不是利息,而是貨幣基金的收益——儘管貨幣基金的風險很低,但還是要比法定付息的存款風險要高。而對於銀行賬戶來說,如果你不把錢放在活期賬戶上,而是通過銀行買了貨幣基金,同樣可以獲得類似「餘額寶」收益,只不過這個貨幣基金裡的錢需要換成銀行賬戶裡的活期存款才能花。

個人認為,「餘額寶」是在「賣」貨幣基金的流程上進行了小小的創新。在買貨幣基金的過程中,「餘額寶」和銀行賬戶都是一樣的,你今天確定要買,不是立刻就能把錢換成貨幣基金,而是需要隔一個工作日(假期不算的喲) ,並且這個「買」的過程裡沒有收益。

銀行賬「賣」和「買」的過程類似,確定賣之後,隔一個工作日你才能拿到錢;而「餘額寶」除了相同的「賣」,還可以選擇實時贖回,直接用於淘寶和天貓的消費。也就是說,你不把「餘額寶」裡的貨幣基金變成現金,也可以直接在淘寶天貓上花。

那麼,「餘額寶」是不是可以秒殺銀行賬戶呢?當然不是。可為什麼現在的相關討論亂成一團呢?是因為討論沒有建立在相同的知識平台上。錢這個東西很特殊,需要從很多角度一起去判斷,不能只根據收益高不高就下結論。所以我們引入以下的的標準。

二、判斷標準:流動性、收益性和安全性

當我們討論金融工具或金融資產,維度永遠是三個:流動性、收益性和安全性。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任何脫離這三個維度討論金融工具優劣的行為,都是耍流氓。為了方便討論,我們把安全性留到最後,先假設「餘額寶」的安全性和銀行存款相同,只考慮的兩者的流動性與收益性。

流動性,就是錢花的時候方便不方便;收益性,就是錢放在那裡不動能拿到多少收益——兩者顯然都是越高越好。對於 A 和 B 兩種金融工具,如果 A 的流動性和收益性都比 B 更高,那麼顯然 A 比 B 更好,應當讓 A 來淘汰 B。但是,如果 A 和 B 一個流動性高、另一個收益性高,我們就沒法說一個比另一個更好,只能認為這兩者是用來滿足不同需求的金融工具,都好。

現在我們根據以上原則比較「餘額寶」和銀行賬戶——更準確的說,比較的是支持「餘額寶」的支付寶賬戶和支持購買貨幣基金的銀行賬戶。

在基礎賬戶收益性方面,放在支付寶裡的錢利率是零,低於銀行賬戶 0.35% 的活期利率——銀行賬戶勝出。

在購買貨幣基金的流程方面,「餘額寶」和銀行賬戶都需要一個工作日才能把錢換成貨幣基金,也都不收手續費——兩者平手。

在貨幣基金收益方面的情況比較複雜。以截至 6 月 17 日的近 6 個月收益率排隊(全部換算為可比的年化收益率),排名第一的「南方現金增利貨幣」為 4.08%,排名第 98 位的「匯豐晉信貨幣 A」僅為 2.46%。「餘額寶」購買的「天弘增利寶貨幣」剛剛成立,只有短期的 7 日年化收益率為 3.48%,可以算是中游水平。雖然通過銀行賬戶買貨幣基金可選擇的範圍更大,但畢竟選擇也是成本,而且咱們也未必能選上那些未來收益表現更好的貨幣基金,因此還是判定兩者平手。

最後,在賣出和使用貨幣基金時,才是「餘額寶」勝出的地方。對於銀行賬戶上的貨幣基金,只有一部分支持贖回立刻到賬,而且你必須等錢從貨幣基金回到銀行賬戶上之後才能使用。相比之下,「餘額寶」不僅可以直接把貨幣基金換成支付寶裡可以自由使用的錢(筆者沒試過,待驗證),還可以直接用「餘額寶」裡的貨幣基金進行消費——顯然是「餘額寶」勝出。

由以上分析可見,「餘額寶」其實並不是一個幫助你提高理財收益的工具,而是一個讓你更方便地花掉自己貨幣基金的工具——在天貓淘寶上花。

同時,由於「餘額寶」的支付被限定在消費領域,並不支持還信用卡還款和銀行卡轉賬,因此你仍然需要在手裡保持一部分現金和一部分銀行賬戶裡的活期存款。也就是說,如果你使用「餘額寶」之後會有更多的收益,也是犧牲流動性換來的,支持「餘額寶」的支付寶既不能完全代替銀行賬戶,也不能全方位勝出銀行賬戶。

而且,別忘了我們還沒有加上安全性喲。儘管支付寶和基金公司可以把風險控製做的很好,但歸根到底,只有銀行存款的風險才可以認為是零。銀行需要為你的存款付利息是法律規定的,不存在討價還價的餘地,即便第二天銀行要關門,也得先把利息結清才能清算剩下的財產。相比之下,貨幣基金付給你的是收益,並沒有法律規定貨幣基金不能虧本或必須給你多高的收益,以前很多年沒出事不代表未來不會出事。

開個互聯網的玩笑,這種對貨幣基金的信心,有點像對中國移動短信業務的信心——倒不倒霉和歷史經驗無關,只和微信什麼時候橫空出世有關。

三、「餘額寶」用還是不用?

對於看熱鬧的從業人員,當然可以繼續沿著「金融創新」或「互聯網金融」的光輝大道繼續討論。我認為支付寶這次幹得很漂亮,不管創新是多麼微小、多麼似曾相識,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總不是一件壞事。

差不多所有的金融學教科書講到金融創新的時候,都會提到一個 70 年代在美國誕生的「NOW 賬戶」。現在看來,這個「NOW 賬戶」真是平淡無奇,不過是面對支票賬戶不允許付利息的美國政策,銀行鑽空子讓客戶既能方便開支票、又能拿上存款利息罷了。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舉措成為了金融創新歷史的經典案例。誰知道現在的「餘額寶」會不會就是另一場大變革的開端呢?

當然了,與正經八百的金融創新「NOW 賬戶」相比,「餘額寶」很難說是徹底的金融創新。「NOW 賬戶」在不降低支票賬戶流動性的前提下,成功提高了支票賬戶的收益性。相比之下,「餘額寶」雖然同樣提高了收益性,但也付出了降低流動性的代價——只不過借助阿里系的優勢讓流動性降低的較少。

可是,新聞說得再熱鬧,廣大普通的消費者一點也不關心什麼創新或變革,只需要明確自己到底該怎麼做。我傻傻地認為,媒體有義務從個體消費者的角度進行分析,不能整天想著為行業巨頭搖旗吶喊。在這次「餘額寶」的宣傳中,我不知道究竟阿里係是不是故意混淆了利息和貨幣基金的差別,但我可以肯定這種錯誤的比較對「餘額寶」大大的有利。

作為一個正在學習理財知識的菜鳥,我的觀點是:普通人根本沒必要使用「餘額寶」。站在普通消費者的立場,如果本來就沒有把錢充到支付寶上的習慣、短期內大可不必關心「餘額寶」這個東西,按照之前的習慣繼續下去就好了。

  • 具體來說,筆者對普通消費者使用「餘額寶」的提醒有兩個:

一是別把「餘額寶」當成理財工具用。

如前分析,「餘額寶」這東西不是幫你提高收益的,而是幫你更方便花掉自己的貨幣基金去買東西——恰好還是在阿里系旗下的淘寶和天貓買東西。如果真的很在意活期存款利率太低,應當在存錢和降低現金比例這方面下功夫,而不是琢磨怎麼能讓要在淘寶天貓買東西的錢有點利息。更何況,具體到消費這個職能,顯然是信用卡更有誠意——信用卡是掏出真金白銀先借你買東西,「餘額寶」只是讓你方便地花掉自己的貨幣基金。

在個人理財時,衝動消費永遠是最大的敵人。除了 ​​信用卡,為衝動消費服務的金融工具都應該砍掉,然後專心致志地在信用卡上跟自己的消費慾望作鬥爭。

二是別以為「餘額寶」跟存款一樣沒風險。

這款產品太新了,新到對應的貨幣基金只能查到 14 日的年化收益率,並且還是來自一家規模很小的基金公司。又沒有什麼特別巨大的好處,幹嘛跑去給阿里系和天弘基金當小白鼠呢?

從貨幣基金的運營看,如果這個貨幣基金只靠支付寶來募集資金,應對流動性的困難會非常多。現在的年化收益率 3.48% 能保持一年嗎?要是不幸墊了底,只有排名 98 位的 2.46% 收益率,是不是又該大力宣傳「銀行大戰支付寶,支付寶資金改用一年期存款收益立刻提升 21.9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3%,較 2.46% 高 21.95%)

延伸閱讀:

銀行完蛋了:不只電商,馬雲還要做阿里金融

虎嗅提醒:作者 wum 從創新角度分析〈為什麼說支付寶推出餘額寶值得讚賞?〉,也值得一讀。

(圖片來源: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