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华兰嫁到袁家,婆婆为何处处为难她,连她的嫁妆也不放过?

[图片]
关注者
9
被浏览
72,906

6 个回答

华兰是高嫁,婆婆自然要拜高踩低的拿捏华兰。再者,华兰婆婆本就刻薄,对待温顺贤良的华兰,只觉得是她自己高攀,乐意被伯爵府夫人搓扁捏圆。

华兰是盛家嫡女,当初盛家嫁女儿的时候,因为聘雁等事闹过矛盾,王大娘子看在眼里气在心头,每每想到自己的嫡亲长女被袁家如此羞辱,就气不打一处来。



因为那时候的盛家只是个通判,袁家虽已没落,却也比一个通判在京中有面,华兰嫁进袁家后没及时怀孕,婆婆便甩脸子闹脾气,之后又唆使华兰管家,说是管家实则是变相的坑华兰嫁妆。

华兰婆婆把持田产铺面等重要钱财来源,而伯爵府上下的开销则都由管家的华兰出,没进账只出账,华兰只能拿自己的嫁妆哪来贴补。



华兰在婆家过得不痛快,跑到盛家委屈,母亲王氏听闻火急火燎的要找袁家问个清楚,注意,这时候的盛纮已经在京为官,袁家已经不比盛家高贵多少,但袁家主母依旧不惧盛家,处处为难华兰。

盛老太太自小就疼华兰,对于袁家主母的做事风格,盛老太太看不上也瞧不起,直接对华兰说“把事都交由管家去做,自己调理好身子,早日替袁家生下一男半女,不要把书读迂腐了,怎么畅快怎么来。”



盛老太太什么风浪没见过,对于华兰婆婆的手段,她都不屑于自己出手。

再说回袁家,华兰嫁的是嫡次子袁文绍,嫡长子袁文纯娶的是华兰婆婆的亲外甥女,袁家主母对娘家人的大儿媳妇偏心至极,连带着也就偏心大儿子,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大儿子夫妇,不论她生不生儿子,丝毫不会有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时候,相反,华兰第一胎是女儿,袁夫人挖苦讽刺,极力挑拨华兰与丈夫的感情。



后来,华兰顺利生下儿子,却仍不讨婆婆欢喜,变着法的寻华兰麻烦,借口华兰没做好月子,自顾自的把实哥儿抱到自己房里养着,一天实哥儿睡醒爬到地上打翻了熏炉差点烧伤,幸好有庄姐儿及时护住,只是庄姐身上都被烫起了水泡,可怜华兰只能找母亲哭诉。



由此,还不间断的往二儿子身边塞通房,其目的就是为了离间华兰与丈夫的情感,对此,华兰只能听之任之,毫无还手的余地。

相比较华兰婆婆对待华兰的态度,袁家出门的姑娘,也就是袁文韶姑姑对华兰那叫一个喜欢,袁夫人娘家浑噩不堪,老一辈挥霍无度,少一辈不学无术,一味的插科打诨攀扯袁家关系,为的是能托关系寻个好门路。



袁夫人又是个拎不清的主,贪婪蠢钝拿袁家的银子贴补娘家挥霍,袁伯爷对这亲家相当烦恼,而寿山伯夫人对这个弟媳也是厌弃至极,若不是看在孩子们的面,恐怕袁伯爷和寿山伯夫人早把她休了。

袁伯爷对华兰处理的家事相当满意,其态度和她婆婆冲突,也正因为华兰的性格温顺家教又好,她婆婆才嫉妒刁难。



华兰每次受到婆婆刻薄对待,袁伯爷都会训斥自己的发妻,恶性循环下袁夫人更加厌恶华兰,华兰在婆婆眼里更是一无是处。

庆幸的是明兰棋高一着,让华兰给自己公公寻了一房小妾,自此,华兰婆婆被这个小妾治得服服帖帖的,既夺了管家之权,又不敢在袁家横着走了。

没有原因,原著里的华兰婆婆就是婆婆的一种类型,自私贪婪爱占小便宜,大儿媳是自己外甥女就偏向大房,其实基于古代家庭伦理规则,未来分家后婆婆要跟着继承爵位的大儿子大儿媳过,从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婆婆不但拿不亲的小儿媳嫁妆补贴和自己更亲的大儿子,而且还拿自己大儿子也就是老公家的财产倒贴娘家,这就比较nc无药医了

知否里华兰婆婆就是往娘家倒贴钱的一类,还有一种是贺小红他妈,往自己姐姐家(对,你没看错,曹家其实连贺三太太娘家都不是)倒贴儿子幸福的一类婆婆

都是奇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