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主計處報告:經濟成長率、GDP、消費者物價指數代表什麼意義?|經理人
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CJ Nattanai via shutterstock

政府宣稱台灣經濟表現佳,上班族卻無感?3 種面向解讀 GDP 的意義

2022-06-06 整理.撰文 林庭安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 5 月 27 日公布的「國民所得統計及國內經濟情勢展望」,台灣 2021 年經濟成長率為 6.57%,人均 GDP 為 3 萬 3011 美元;預測 2022 年經濟成長 3.91%,較今年 2 月預測的數字下修了 0.51 個百分點,消費者物價指數(CPI,Consumer Price Index)則是上修了 0.74 個百分點,預測上漲 2.67%。

主計長朱澤民指出,國內疫情開始變嚴重是在 4月,上次估計時是俄烏戰爭剛開始,那時還沒有把戰爭影響、疫情升溫等因素放進去考量,所以這次才會做出些微調整。不過,這些與總體經濟相關的數字指標,我們該如何看待、解讀?

延伸閱讀:薪水變厚了,你有感覺到嗎?主計處:台灣人平均月收入 5.5 萬

國家的整體業績!GDP 怎麼看?誰賣、誰買、賺到的錢分給誰

《孫主任的經濟筆記》指出,無論分析國家經濟實力或是預測未來景氣,國內生產毛額(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幾乎是全球一致的重要指標。GDP 這個詞大約是在 1930 年後,美國經歷經濟大蕭條後才出現的。當時羅斯福接任美國總統,想要採取積極的財政和寬鬆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所以請「國民所得之父」顧志耐(Simon Kuznets)組成專案小組,發展出 GDP(定義為:一國內人民在特定期間,生產的所有最終商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用一個指標就讓大家都知道經濟情勢,擁有具參考價值的經濟數據,才能對症下藥。

你可以把 GDP 的代表意義想像成國家的「業績」,經濟規模與成長幅度都很重要。GDP 主要分成 3 個觀察面向:生產面、支出面、所得面,簡單來說,就是誰賣、誰買、賺到的錢分給誰。

以 2021 年台灣 GDP 來說,總成長率為 6.57%,其中工業(第二級產業)的成長占比最高,占了 4.79%,工業包含了製造業、營建、水電、燃氣等,而製造業又可分成 2 大塊:資通訊產業、非資通訊產業,如紡織、石化、橡塑膠、金屬等;服務業(第三級產業)占了 1.89%,農業(第一級產業)則是負成長。也就是說,台灣 GDP 的「生產面」為工業、服務業、農業 3 大產業的生產總額。

再來是「支出面」,也就是誰來買這些商品或服務,它有 3 個分類:消費、投資和貿易。比方說,同樣是買一台台灣生產的汽車,台灣民眾買回家自用是「消費」;台灣企業買去做生意叫「投資」;如果賣到其他國家,就歸類到「貿易」中的「出口」項目。

投資是經濟的領先指標:這季的投資,會變成下季的出口

一般來說,民間消費是最大宗的支出,也就是每年經濟成長率好或不好,民間消費是關鍵影響因素,這也是為什麼政府要發放振興券來刺激消費。再來是廠商擴增產能、綠能設施布建與運輸業者提升運力的資本形成(投資),《孫主任的經濟筆記》指出,比起消費和貿易,投資常對景氣有更明顯的領先效果,因為這一季的投資,會變成下一季的出口。

朱澤民也表示,這幾年台灣廠商的投資讓本土產能增加許多,海外訂單在國內生產的比重提高,從 2018 年的 47.6%,提升到今年 Q1 的 50.2%,「國內生產比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國內產值可以增加 67 億美元。」

根據主計處預測 2022 年有 3.91% 的經濟成長率,朱澤民表示,受惠於新科技應用,加上供應鏈缺料狀況及產品漲價等問題,目前國際市場對台灣的產品有需求,內需占了 2.36%、外需貢獻則是 1.55%。其中,占內需比例最高的是資本形成,也就是機械設備、營建工程及運輸工具投資,對經濟成長貢獻許多。也因為如此,雖然民間消費因為疫情關係會減少,但對經濟成長率的影響不大,僅影響 0.5~0.7%。

為什麼經濟年年成長,上班族卻無感?

最後則是「所得面」:企業做了這些生意,賺到的利潤怎麼分配?根據 2019 台灣 GDP 的所得面資料,受雇人員報酬占整體 GDP 的 46%;再來是營業盈餘,由老闆與股東拿走約 32%,剩下的還有 16% 折舊、6% 稅負支出。

表面看來員工占比較大,看似拿了比較多,但勞工總人數多、老闆與股東總人數少,雖然只有 32%,但分攤下來老闆與股東得到的利潤還是比較多。而根據《孫主任的經濟筆記》,書裡拉出 1981 到 2019 年台灣 GDP 分配趨勢,發現早期是員工多、稅收多,但現在則是機器折舊多、老闆與股東拿更多,從這個結構來看,就能說明為什麼經濟看似年年有成長,但很多上班族卻無感,薪資也沒有跟著調整的原因。

至於民眾最在意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因為主計處預估,廠商的成本壓力將逐漸反應至產品售價,預測 2022 年會上漲 2.67%。朱澤民表示,這個數字在全球來看,算是滿好的數字,因為根據 IHS Markit,全球物價上漲率是 6.7%。

延伸閱讀:薪資成長被通膨吃掉!1、2月實質總薪資年減0.16%,通貨膨脹是什麼?

他進一步指出,最近各國物價上漲原因是來自石油價格與農工產品價格的上升,但台灣對石油進口的依賴程度已逐步降低,不像 1970~1980 年代來得高。相對地,受到的影響不會那麼嚴重,民眾可以不用擔心會像過去年代出現停滯性通膨(定義為:經濟停滯、失業、及通貨膨脹同時持續成長的總體現象)。

本文不開放合作媒體轉載。

繼續閱讀 時事觀點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