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可能不會愛你》到《不夠善良的我們》,編劇站在C位的台劇時代來臨了 | 米果 / 台北捌玖零 | 獨立評論
影劇評論

從《我可能不會愛你》到《不夠善良的我們》,編劇站在C位的台劇時代來臨了

徐譽庭的腳本比較溫柔,但溫柔之中也能刀刀見骨。 徐譽庭的腳本比較溫柔,但溫柔之中也能刀刀見骨。 圖片來源:《不夠善良的我們》劇照

比起演員,也就是戲劇卡司,其實我更介意編劇是誰。看戲看久了,頻率對上了,漸漸就會成為編劇的追隨者。追隨的意思包含等待與耐心,以及觀察,試圖理解編劇的用意,才有追隨的意義。

然而,比起編劇的說法,我更愛的是「腳本作家」這個頭銜。好像也不能用頭銜,因為那是一份工作、職業。在作品拍成戲劇,正式公開之前的那段時間,編劇是孤獨的,尤其在資淺的菜鳥階段,甚至要處處妥協,成為有收視率的老鳥之後,才能大聲堅持。可能被交付一個故事,可能是自己原創,或許獨自去田調,獨自去扮演腳本裡的每個角色,給他們對白,給他們愛情或友情親情,給他們成功或失敗。腳本書寫同時有孤獨跟過癮這兩種反差且近似嗎啡一樣的依存,當然還有拍成作品之後被改到面目全非的風險。

譬如最近成為話題的《不夠善良的我們》,寫出這個劇本的徐譽庭,她既是簡慶芬也是Rebecca;她也是何瑞之,同時還是于向立;當然她也是何媽,還是總經理。在忍耐了文字創作過程的孤寂之後,徐譽庭還是這部8集戲劇的導演,因為劇本裡的人物已經夠立體了,而她也是這些角色的「親娘」。最後從文字走出來的這些人物,附身在這群出色演員的身上,最後我們看到的每個場景、燈光、音效、服裝、配樂,蔡健雅的歌,還有林依晨依附在簡慶芬身上的那些科學哲學般的囈語,很棒,對不對?編劇給了故事,拍攝團隊各方奇才雕琢出枝葉骨幹和光彩,而看戲的人只要被款待就好,相對來說,是比較幸福的。

寫出《不夠善良的我們》劇本的徐譽庭,她既是簡慶芬也是Rebecca;她也是何瑞之,同時還是于向立;當然她也是何媽,還是總經理。

我的日本腳本作家口袋名單

我有一份日本腳本作家跟隨名冊,譬如坂元裕二。雖然最早看他的編劇作品其實是《東京愛情故事》,但當時只注意到原著漫畫作者柴門文,後來他的原創作品包括《Mother》、《Woman》、《即使如此也要活下去》、《最高的離婚》、《四重奏》、《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還有他跟是枝裕和編導合作的電影《怪物》,作品累積的厚度已經成為一個派別。既然成為坂元裕二的追隨者,自然是習慣他說故事的風格,只有演員卡司的不同而已,但他可能還是有鍾愛的班底,譬如瑛太、松隆子、滿島光。

坂元裕二的作品累積厚度已經成為一個派別,近期跟是枝裕和編導合作的電影《怪物》。圖片來源:《怪物》劇照

我也愛宮藤官九郎的腳本,他是個奇才,不太受傳統拘束,往往有新意,要先抓到他說故事的速度跟角度,一旦習慣了,就一路順下去。早期看他改編石田衣良暢銷小說《池袋西口公園》,我先讀過小說,但之後也被宮藤官九郎的腳本說服,另有種戲劇迷人的風貌。他可以把很硬的議題寫得很有趣,譬如NHK晨間劇《小海女》,譬如講男校女校的《Sorry 青春》。《我們離婚吧》將政二代笨蛋跟女優老婆以離婚為前提的國會議員競選這種硬主題寫成黑色幽默,但絕對不是胡鬧。剛下檔的日劇《極度不妥》則是昭和穿越到令和再穿越回昭和的過程,娛樂與說教兼具,這不容易,但宮藤官九郎是這方面的高手。

跟宮藤官九郎一樣鬼怪奇才的還有三谷幸喜,我最早看他的戲是《古佃任三郎》,但真正入迷的是那三部經典電影《有頂天大飯店》、《魔幻時刻》、《鬼壓床了沒》,能夠把NHK大河劇寫出速度感的當推《鐮倉殿13人》,電影《清須會議》的時空背景是織田信長命喪本能寺之後,一場權力分割的會議,卻被三谷幸喜寫成喜劇,十分厲害。

喜歡宮藤官九郎跟三谷幸喜的劇本,大致已經進入他們的魔幻領域中,我曾經推薦他們的作品給其他人,但不喜歡的人,覺得難以理解,到底哪裡有趣?我後來想說,會不會是存在一個類似結界那樣的分隔線,跨過去跟跨不過去,原本就難勉強,譬如我沒辦法看中國宮廷劇的道理是一樣的。

日本女性編劇之中,我關注到向田邦子的作品時,其實她已經不在人世間了。比較鍾愛的是改編漫畫的大熱劇《逃避雖然可恥但是有用》(台灣播出的劇名是《月薪嬌妻》)的野木亞紀子,她後續的原創劇本如《UNNATURAL》、《MIU404》、《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以及看似小品卻充滿深刻人生況味的《古瀧兄弟的四苦八苦》(台灣播出的劇名是《古瀧兄弟出租中》),都充滿女性執筆者纖細縝密卻又不失犀利凜冽的觀察。

最近以《Silent》、《至愛之花》急速竄起的是31歲的生方美久。她的劇本特色應該是大量對白,也不是囈語,有時候極平淡卻直接鑿入胸口那般沉重與直接,但也有讓人會心一笑的地方。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很快又看第二遍的《至愛之花》,不是收視率很高的日劇,但我很喜歡。若成為編劇的追隨者,每隔一段時間重新複習是必要的,譬如坂元裕二的劇,只要串流平台不下架,就會每隔一段時間再看一遍。

生方美久的劇本,有時候極平淡卻直接鑿入胸口那般沉重與直接。更多請見:〈《First Love》與《Silent》,以及我記得的那些日劇〉圖片來源:《Silent》劇照

繼演員之後,編劇也站在了C位

跟日劇一樣比重的是台劇,當然也成為幾位編劇的追隨者,不是宗教膜拜那種信徒,而是類似陪伴的交情,自以為是這樣的革命情感,而今台劇成為我期待的百花齊放,其實很感動。

首先是呂蒔媛。直到寫這篇文章的此時才發現14年前很愛的那部《倪亞達》竟然出自她的改編,但真正被她征服的是《出境事務所》,以及後來的巔峰之作《我們與惡的距離》。說是顛峰之作不代表以後就要走下坡了,不是這樣的意思,我覺得她應該還會超越顛峰更往上,就像台劇不斷出現天花板,然後天花板很快被踹破,又出現新的天花板。

呂蒔媛的巔峰之作《我們與惡的距離》。圖片來源:《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照

再來是徐譽庭,我開始看她的劇,應該是2011年的《我可能不會愛你》,我甚至連後來改編的日劇都看了。之後極喜歡的是植劇場的《荼靡》,她後來開了外掛去當導演,跟呂蒔媛合作了《誰先愛上他的》,應該是吃到一些苦頭,但我很喜歡這部電影,有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當然最近也出現巔峰之作《不夠善良的我們》,同樣的話再說一次,巔峰之後還會峰峰相連,創作的人,不會甘於站在原地,他們不會讓自己過得太安逸。

徐譽庭編劇的《我可能不會愛你》。圖片來源:《我可能不會愛你》劇照

我的感覺是這樣,徐譽庭的腳本比較溫柔,但溫柔之中也能刀刀見骨。呂蒔媛的下手比較狠,但有趣的地方也不會小氣。但要說拿衝鋒槍出來掃的,我推鄭心媚,曾經有16年媒體經驗,不管是她原創的《鏡子森林》,還是改編自楊青矗小說《奇蹟的女兒》、共同參與的《燦爛時光》、《國際橋牌社》、《商魂》,鄭心媚有她很特別的書寫角度與節奏,沒在風花雪月的,但是她筆下也不是沒有愛情,只是都愛得很苦。

再來是杜政哲。我是從2014年《16個夏天》才開始注意到他,然後是2017年的《酸甜之味》,2020年台語劇《若是一個人》,2021年的《華燈初上》,2023年的《有生之年》,還有共同參與編劇的《此時此刻》。杜政哲很擅長寫家庭,我喜歡他筆下的家人關係,不是沉重或誇張的那樣,對,我感覺他讓可惡的人也有機會得到觀眾的同理,反派不是絕對反派,這個他很擅長。

杜政哲筆下的家人關係,不是沉重或誇張的,他讓可惡的人也有機會得到觀眾的同理。更多請見:〈在有生之年看了《有生之年》,真好!〉圖片來源:《有生之年》劇照

最後是溫郁芳,我是從《含苞欲墜的每一天》知道她,後來很愛的是她共同參與的《長不大的爸爸》,然後她也出現巔峰之作了,《她和她的她》。

向來戲劇宣傳的重點都放在演員卡司,或劇中有沒有激情床戲,而編劇往往隱身幕後,面容很模糊。但是台劇現在也漸漸有那種編劇名號亮出來就可以站在宣傳C位(Center)的實力,徐譽庭跟杜政哲都已經編導集於一身了,台劇有了讓人期待的新局面,會越來越好。

瀏覽次數:14557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文字工作者,小說與雜文書寫者,網路重度使用者。台南出身,喜愛棒球與日本推理小說。不愛好萊塢電影和韓劇。曾獲幾項文學獎,寫小說是正職,寫雜文是嘮叨。最怕演講座談,也怕走在路上被認出來,是個早睡早起的「晨型人」。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文字工作者,小說與雜文書寫者,網路重度使用者。台南出身,喜愛棒球與日本推理小說。不愛好萊塢電影和韓劇。曾獲幾項文學獎,寫小說是正職,寫雜文是嘮叨。最怕演講座談,也怕走在路上被認出來,是個早睡早起的「晨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