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生與公社精神 ( 楊雨霑)@鄺慧中的心情日記|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18 15:23:31| 人氣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正生與公社精神 ( 楊雨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正生與公社精神   (楊雨霑)

 

 

在電視裡看到一群曾經濫藥的孩子, 離鄉背井, 千里迢迢來到人跡罕至亂石叢生的孤島, 住在破爛的屋子裡共同生活共同學習、共同生產, 為的是希望重過新生, 投入社會!

 

 

往戒毒學校正生書院的路上, 山明水秀間是一段段崎嶇的小徑, 孩子面對的, 除了陌生寂寞、與世隔絕和艱苦體驗外, 還要在接著的30個月適應學校生活, 包括 每天6點多要返學, 下午要按分配勞動工作, 晚上進行小組討論

 

 

最令筆者嘖嘖稱奇的, 不是生活紀律, 而是學校透過公社精神提升學生自信技能和人際溝通技巧在電視節目裡, 陳校長曾提到, 學校開設製作公司, 讓學員掌握專業製作器材, 滿足市場需要。學還要分擔不同工作, 如燒飯和家務, 讓彼此建立亙相和默契。 一方出事, 八方支援, 無怪乎孩子們在逆境中, 能不屈不, 亙助亙愛, 堅實地成長起來

 

 

30個月以後, 接渡船最終把一批批青年送回市區。在顛簸不定之泛舟, 他們應不會輕易回頭, 因為他們不是孤島的, 他們是生命的希望和見證

 

 

公社精神, 在21世紀人心荒蕪的時代裡, 或許有點守舊, 但生命的激流不會因岩石和暗礁而停下來, 憑著愛與誠, 可捲起最美麗最斑斕的浪花。筆者也聽過英國有相若的公社生活。在1989年開始, 英國顧問富蘭克林和朋友們在鄉區建立公社, 鄰居間合作居住, 共同管理公社住戶群內大小事務, 包括綠化社區, 參與公益, 照顧鄰居老幼, 修理草坪設施, 聯誼聚餐, 分擔設備成本等。 聞說英國越來越盛行這合作居住模式, 這可能與“反孤島心態”和生活成本有關。

 

 

孤島心態, 大概與都市人生活模式、節奏和經歷有關。正如陳校長所說, 不少正生學生面對家庭問題, 他們的父母或許更需要別人關注和愛, 試問孩子在這環境下如何不消極逃避? 或許, 孩子因缺乏他人關愛誤入歧途, 但文明的香港人, 又何曾綠化自己的心去呼喚愛呢?

        

                                     

正生風波, 反映分化問題外, 更反映都市人失去了“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之精神。個人私心重, 家庭私心重, 每個人、每個單位都成為孤島, 失去了對外溝通的橋樑。 我們只能在孤島上蹦跳打滾沾了一身泥, 最後連自己成了泥人也不自知。或許當我們有勇氣游出孤島, 生命的浪花才能夠洗滌混濁的心靈, 令我們重拾金子般的心。 公社精神讓人洗盡鉛華, 回歸大同和博愛。 孩子們能做到了, 您們呢?

 

台長: 慧中
人氣(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