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花園】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

最新消息TOP NEWS

2020/10/27 林獻堂博物館

林家花園

林獻堂,名朝琛,諱大椿,號灌園,字獻堂,出身霧峯林家頂厝系。

林獻堂先生身處新舊思想交替的年代,因而具備新舊知識分子優點。一方面有著好善樂施、濟弱扶貧、熱心公益的傳統仕紳角色;另一方面又致力於社會改良、文化啟蒙、引進新知,成為新知識分子的典範。這兩種特質的融合,使獻堂先生成為台灣二十世紀前半期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獻堂先生對台灣的貢獻相當廣泛,大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
 
一、文化教育:加入櫟社保存漢文學,任《台灣青年》雜誌會長,成立「台灣文化協會」,發行《台灣民報》,推動設立台中中學校(今台中一中)、萊園中學,協助建立「私立臺中商業專修學校」、延平中學,開辦文化協會「夏季學校」與「一新義塾」漢語講習所,捐款幫助台灣海外留學生。
 
二、政治運動: 包括爭取台灣人平等的「同化會」,要求政治改革的「啟發會」(後改名「新民會」),倡導政治自主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成立第一個台灣人政黨「台灣民眾黨」,從事地方自治事業的「台灣地方自治聯盟」。
 
三、金融活動: 為打破日本人金融壟斷成立大東信託株式會社(今華南銀行),二次大戰後改組彰化銀行,並任首任理事長。
 
四、文學著作:在環球遊覽後寫成《環球遊記》,開啟台灣人國際視野;在日本期間著有關懷台灣前途與世界時事的《東遊吟草》;《灌園先生日記》更為台灣歷史上最重要的私人文獻之一。此外還留有眾多詩作,輯成《灌園詩集》。
 
五、其他領域:成立社區總體營造的「一新會」,重視女權與女子教育,捐款協助宗教團體,贊助傳統與現代樂團,推廣新式運動,提倡剪辮、解纏足、禁鴉片、破除迷信等風俗改良,贊助新式藝術。
 
獻堂先生個人才華洋溢,待人處事溫和圓融,但卻有著無比的道德勇氣與堅持。他終生不求聲名顯赫,不計艱辛險阻,不畏強權打壓,為爭取台灣人的利益與尊嚴奮鬥不懈。他的成就使其被後人譽為「台灣議會之父」、「台灣第一公民」,在台灣歷史上絕對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
 
明台高中董事長林芳媖女士身為林家後人,對於能擁有這樣一位偉大的先祖深以為榮。她認為林獻堂先生的事蹟值得後人追思與敬仰,其風範更應廣為人知。故在2000年成立「林獻堂文物紀念館」以資紀念,並期許後人效法先賢愛鄉愛土義行與堅持教育的精神,繼續為文化傳承盡最大的心力。

本館成立至今已有數十萬人次蒞覽,並配合校園國定古蹟景點,舉辦過許多次大型文化活動,成為台灣重要的文化地標。

2018年在台中市文化局指導下,原有「林獻堂文物館」將擴大為「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展區由100坪擴增為250坪,由林獻堂曾孫林承峯副董事長擔任第一任館長。學校強調保留傳統的目標,增加現代與科技元素,展出霧峰林家歷史文獻、文物、生活用品,讓參觀者深入認識這個與台灣共同成長的家族。

目前林獻堂博物館所收藏的展示包括幾方面:

一、林獻堂先生與其子林攀龍先生遺留的墨寶、手稿、圖畫、照片、檔案、文獻、明信片等,以及獻堂先生與當時文人往來的記錄。
 
二、霧峰林家當年所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家具、男女服裝與飾品、時鐘等。
 
三、與林獻堂相關的活動照片與資料,如櫟社、一新會、夏季學校、台灣議會請願運動、讀書會,及林獻堂父子參與其他活動照片等。
 
四、與林獻堂約略同時期的文人書畫,如梁啟超、徐悲鴻、莊太岳、傅錫祺、杜聰明的書法作品,台灣早期本土畫家陳慧坤、郭雪湖、楊啟東的畫作。
 
五、林芳媖董事長個人多年來的收藏品,包括家具工藝、服飾配件、琉璃、瓷器等。

館中展出每一件家具、飾品、文物,背後均有其歷史故事。透過這些器物的展示,不僅可以一窺昔日豪門的生活起居,亦可欣賞台灣精湛的手工技藝,及精緻華麗的文化,讓我們對當時的生活方式有更深的認識與瞭解。因此,走入林獻堂博物館,可說閱讀了一部林獻堂先生的傳記,以及一篇瑰麗錦繡的「立體的台灣史」。

#林家花園  #霧峰林家 #台中霧峰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