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外資觀點-侯乃鳳:台灣金融業 重返成長軌道

侯乃鳳:台灣金融業 重返成長軌道

本篇文章摘自:Smart智富月刊.第 118 期 / 外資觀點 / 作者:張國蓮

最近,外資圈引爆官股金控熱!第一金控(2892)成為外資首選,外資持股已由3月20日的24.02%,增加至5月16日的30.75%,是外資持股最多的官股金控!股價也同時擺脫近年盤整區,創下新高。

除了官股金控被摩根士丹利、德意志證券等外資點名,國內各大法人預期兩岸三通帶來的內需與投資提振,將重新帶動消費金融(消金)、企業金融(企金)兩大市場,因此推薦下半年潛力標的時,也不敢再忽略金融族群。

顯然,金融股熱度愈來愈高,呼應德意志證券分析師侯乃鳳所言,台灣金融產業正走在復甦的軌道上,2007年銀行獲利動力是呆帳提存的減少,2008年則來自營收的增加。

小檔案_侯乃鳳

出生:5年級後段班

學歷:美國凱斯西儲大學MBA、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公共行政碩士

經歷:野村證券金融產業分析師、里昂證券

現職:德意志證券金融產業分析師




從掌握3大商機多寡 抓出有潛力的標的

侯乃鳳指出,消金風暴、呆帳等都是過去式,現在要看的是未來成長的空間有多高,也就是從營收來抓出有潛力的標的。

營收的來源主要有2大方向,一是淨利息收益,一是非利息收益。依據侯乃鳳的觀察,非利息收益將是主戰場,且繫於3大商機,誰掌握商機愈多,勝出機率愈高,這3大商機分別是:

〈商機1〉手續費收益 是否多樣化朝跨售服務發展

侯乃鳳表示,手續費商機,得從業務本身、客戶服務基礎兩角度研判。先就業務端來看,雖然幾乎每一家銀行都提供財富管理業務,但以台灣單一家戶平均收入3~4成都放在銀行存款,真正買財富管理產品的頂多3成,且財富管理中的資產管理每一個人平均金額,相對其他亞洲市場也偏低,顯示財富管理市場的滲透度偏低(編按:單一客戶可支配金融資產中,拿來購買財富管理商品的比率)。此雖台灣個人偏向自行操作習性有關,但也與台灣這幾年政治上不確定性導致消費者理財態度傾向保守有關,因此,當未來整個大環境開放與不確定因素降低後,侯乃鳳預期,消費者在理財態度上會有某種程度的改進,這將是銀行發展業務很好的起點。此外,產品本身也持續地進步,2年多來,國外銀行併購國內銀行,並引進財富管理產品,讓金融商品更加豐富。

客戶方面,財富管理不像放款,客戶借了錢就會持續生利息,而是收一次性的手續費,接下來要再收手續費就要再想辦法。因此,除了一般消費者外,中小企業主將是下一波個人財富管理最大的需求者。

侯乃鳳觀察發現,官股銀行開始針對現有客戶在消金與企金作跨售,這是新增的潛在成長動能,因為不只是作資產配置、財富管理,更進一步是海外市場服務、企業金融服務等,這些都是手續費的來源,侯乃鳳樂觀預期跨售的潛在商機。

侯乃鳳舉出實際數字做佐證,目前整個手續費(財管、信用卡、企金、其他等)占銀行淨收益約20%,比2002年~2003年的7%~10%,持續增加,代表整個市場仍在成長,且主要由大型行庫主導,大者恆大趨勢不變。

雖然大的金控都有機會,但侯乃鳳眼中最看好的是基期較低、據點多,客戶層廣的官股金控,因先前經營效率不足,現在的成長空間反而大,短期內比較容易勝出。至於民營金控業者,挑戰在於舊客戶滲透度高,該如何於未來1年~2年,挖掘新客戶以維持高成長動力?

〈商機2〉海外市場 是否複製經驗擴大手續費收益

以全球角度來看,侯乃鳳不認為台灣的銀行規模有太大的優勢,但若要從中發掘具相對優勢的銀行?大型銀行,尤其是海外據點多的官股銀行顯然是不二人選,相對於一般民營銀行會有較好的立足點。

至於業務方面,目前80%~90%海外獲利來源還是利息收入,且以企金為主,相較於台灣本土逐漸偏向手續費的經營模式仍有相當差距。侯乃鳳再次強調,未來海外的獲利來源是手續費,銀行一定要把台灣成功的消金或企金業務複製、移植到海外市場,海外市場的手續費成長空間才會變大。〈商機3〉中國市場 是否鎖定台商中小企業放款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政府緊縮放款政策,導致許多台商回台籌措資金,台灣中小企業等增加對台灣的銀行融資的需求,在過去2~3季已明顯看到。侯乃鳳表示,銀行今年放款成長主要來源就是企金,尤其是中小企金這塊業務,因此,兩岸三通的第1波商機是台灣中小企業的放款。

長期來看,兩岸發展趨勢正面,但考慮中國政府的規定,台灣已在中國設辦事處的銀行,相對於其他銀行要進入中國市場,處於有利的位置,機會比較大。

ROE、股價淨值比愈高 愈值得買進

多年來,台灣金融股相對亞洲其他金融股便宜,但很難獲得外資青睞,原因就在於「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不在成長趨勢上」,侯乃鳳點出了根本的原因。外資評估金融股投資價值的方法是把ROE與P∕B(股價淨值比)一起評估, ROE∕股價淨值比愈高,代表公司獲利相對於成本是低估的,愈值得買進。

侯乃鳳指出,台灣的金融產業亂流不斷,從亞洲金融危機、企金危機、消金危機、次貸風暴,台灣的金融業因體質不夠強,容易受影響,股東權益報酬率並不吸引人。但目前不確定的因素都消失了,銀行的獲利面也有來自不同層面的成長動力,可以預期ROE趨勢是明顯往上,因此外資再度把眼光看向台灣金融股。

侯乃鳳看好金融族群的理由

侯乃鳳看好金融族群的理由



台灣金融業發展大事紀

台灣金融業發展大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