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命 C 完全攻略!如何從食物補充?攝取量與挑選建議 - Unik Blog
Unik LOGO
/
/
維他命 C 完全攻略!如何從食物補充?攝取量與挑選建議

維他命 C 完全攻略!如何從食物補充?攝取量與挑選建議

相信大家對維他命 C 都不陌生!但大家知道要如何攝取足夠的維他命 C 嗎?本文將帶大家了解維他命 C!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國民營養調查指出,平時只要依照「我的餐盤」均衡飲食建議,每餐攝取的蔬菜份量略比拳頭大一些,再加上一拳頭大富含維他命 C 的水果,如碗裝 8 分滿切塊芭樂(維他命 C 含量約 125 毫克(mg))、1/3 個木瓜(維他命 C 含量約 88 毫克(mg))等,就能輕鬆補充到每日維他命 C  建議攝取量 100 毫克(mg)了!

維他命 C 是什麼?

維他命 C(Vitamin C,也是維生素 C),也稱為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這意味著我們的身體無法自行合成,因此我們需要透過飲食或補充劑獲得它。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可以中和體內的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損害。它還可以幫助合成膠原蛋白,促進傷口癒合。

維他命 C 的功效/好處及可以預防什麼疾病?

心血管健康

維他命 C  有助於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因為它有助於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降低膽固醇和降低高血壓風險。

抗氧化作用 

維他命 C  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有助於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氧化損傷,降低慢性疾病風險。

皮膚健康

維他命 C  對皮膚有益,有助於減少皮膚老化跡象,增加膠原蛋白的生成,並幫助治療皮膚受損。

抗炎作用 

維他命 C  可以降低炎症反應,有助於預防炎症相關性疾病,如退化性關節炎。

降低癌症風險 

一些研究表明,高攝取維他命 C  的人可能對某些癌症風險有所降低。

舒緩感冒症狀

維他命 C 常被稱為「抗感冒維生素」,因為它對免疫系統有益。雖然它不能直接阻止感冒,但它可以縮短感冒的持續時間和減輕症狀的嚴重程度。維他命 C 有助於刺激免疫系統,使其更有效對抗病毒。

維他命 C 雖有助預防某些疾病,但均衡飲食和生活型態,才能讓維他命 C 的效果得到更好的發揮。

飯前或飯後吃維他命 C?

維他命 C 在空腹時吃吸收力會較低,所以比較建議飯後吃。如果你容易受到胃部不適,你可以在用餐時一併服用維他命 C,以幫助緩解這些症狀。

維他命 C 一天用量/攝取上限建議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建議,一般成人每日維他命 C 最低建議攝取量為 100 毫克(mg)。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維他命 C 的攝取上限為 2000 毫克(mg),超過這個劑量可能會導致腹瀉和腹部不適。

請記住,始終建議通過飲食方式獲取維他命 C,並在考慮補充劑時諮詢醫生或營養師。

年齡建議維他命 C 攝取量(毫克)維他命 C 上限攝取量(毫克)
0-12 個月40
1-3 歲40400
4-6 歲50600
7-8 歲60800
9-11 歲751100
12-14 歲951600
15-17 歲1001800
18 歲或以上2000
建議維他命 C 攝取量

誰適合吃維他命 C?哪些族群容易缺少維他命 C?哪些人需要補充?

維他命 C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有益的,但特別適合以下人群:

吸煙者

吸煙會減少體內的維他命 C,所以吸煙者需要額外攝取維他命 C 以維護健康。

孕婦

孕婦需要額外的維他命 C,以支持胎兒的免疫系統發育。

高壓力人群

長期處於高壓力環境下的人可能分泌更多的腎上腺素,並因此消耗維他命 C。

關節炎患者

維他命 C 有助於減輕關節疼痛和炎症。

缺乏維他命 C 症狀?

疲勞、無力感

維他命 C 在合成膠原蛋白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膠原蛋白是皮膚、血管、關節和組織的主要結構蛋白,所以缺乏維他命 C 可能會導致這些結構的變得脆弱,從而感到疲勞和無力。

牙齦出血

維他命 C 缺乏可能導致牙齦萎縮、出血和牙齦發炎。

皮膚問題

皮膚可能變得乾燥、粗糙,容易出現瘀傷和淤血。

消化問題

一些人可能在維他命 C 缺乏時出現胃部不適、腹瀉或便秘。

免疫力下降

維他命 C 對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非常重要,因此缺乏它可能使你更容易感染。

貧血

雖然維他命 C 本身不是造成貧血的原因,但它有助於鐵的吸收,所以缺乏維他命 C 可能會導致貧血惡化。

如何從食物補充維他命 C?點食?

維他命 C 最常見的來源是食物,特別是柑橘類水果(例如橙子、檸檬)和綠葉蔬菜(例如花椰菜、菠菜)。此外,草莓、番茄、紅椒和綠茶也含有豐富的維他命 C。

以下是幾個例子:

食物毫克(mg)/份佔每天需要所攝取的%
柳橙汁/橙汁(3/4 杯)93103
柳橙/橙(一個)7078
奇異果(一個)6471
青椒(1/2 杯)6067
花椰菜/西蘭花(已煮過 1/2 杯)5157
草莓/士多啤梨(切片 1/2 杯)4954
蕃茄汁(3/4 杯)3337
馬鈴薯/薯仔 (一個)1719
蕃茄(未煮過 1 個)1719
菠菜(已煮過 1/2 杯)910
青豌豆89
豐有維他命 C 的食物

維他命 C 的創意食譜 吃法一次看/食法一次睇!

水果沙律

切碎新鮮的水果,如橙子、草莓、藍莓和木瓜,然後加入一些新鮮榨取的橙汁,撒上椰子絲或薄荷葉。這是一個美味的水果沙律,提供豐富的維他命 C 。

維他命 C  醃漬蔬菜

將紅椒、青椒、黃瓜和紅洋蔥切成薄片,然後將它們浸泡在橙汁、檸檬汁和橄欖油的混合物中。這是一個清新的醃漬蔬菜,提供維他命 C 和纖維。

柚子蔬菜烤雞 

將橙汁和柚子汁用作烤雞的調味醬,並在雞肉上撒上橙子和柚子的皮屑。這為烤雞帶來了豐富的柑橘風味和維他命 C 。

新鮮草莓橙汁冰沙

混合新鮮草莓、橙汁和冰塊,做成美味的草莓冰沙,提供大量維生素  C。

檸檬蒸魚

將新鮮檸檬片放在蒸魚上,並用檸檬汁、橄欖油和香草調味。這簡單的食譜提供豐富的維他命 C 。

維他命 C 不能跟什麼一起吃?

雖然維他命 C 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安全的,但它與某些食物和物質一起攝取可能產生不良影響。避免以下情況:

與鐵補充劑同時攝取

維他命 C 可以增加的吸收率,所以如果你正在服用鐵補充劑,不要與維他命 C 同時攝取,以免出現過多鐵的問題。

與某些藥物一起攝取

某些藥物例如:抗凝血劑,含鋁的胃藥,都可能與維他命 C 相互作用,請在使用前咨詢醫生的建議。

挑選維他命 C 要注意哪些細節?

當你購買維他命 C 補充劑時,應該注意以下細節:

  • 劑量:根據你的需求和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劑量。
  • 形式:錠劑、粉包和膠囊都是可選擇的形式,請選擇最適合你的方式。例如,吞咽有困難的人可以選擇粉包。
  • 選購信任的牌子:選擇知名和信譽良好的品牌,因為它們通常更嚴格控制產品質量,例如檢查是否通過 ISO、SGS 規定或澳洲治療用品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TGA)等國際機構認證。
  • 價格:要平衡價格和品質,建議比較不同品牌和產品的價格和成分,以找到最適合你預算的選擇。
  • 購買前先做資料搜集:查看其他人的評論和反饋,了解產品的效力和任何可能的副作用。

進食維他命 C 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項

維他命 C 通常是安全的,但高劑量的長期使用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包括:

腸胃不適

高劑量的維他命 C 可能導致腹瀉或胃脹感。

腎結石

在某些個案下,高劑量的維他命 C 可能增加形成腎結石的風險。

過敏反應

個別人可能對維他命 C 中的某些成分過敏,引起過敏反應。

在使用維他命 C 時,請注意以下事項:

  • 不要超過建議的每日攝取量,以避免副作用。
  • 如果你正在服用藥物或患有特定疾病,請在使用前諮詢醫生的意見。
  • 維他命 C 不能替代均衡飲食,請仍然保持多樣化的飲食習慣。

總而言之,維他命 C 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素,對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以上為大家介紹了維他命 C 的好處、注意事項、副作用等等,希望大家能對維他命 C 有更深的了解。

但請記住,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所以在使用之前,最好咨詢醫生的意見以確保你的維他命 C 攝取是合適的。

推薦 Unik 旅行活力補給配方 Travel On the Go Essential

輸入折扣碼「BLOG25」,讀者限定優惠全站 75 折 💚

✓ 綜合提升維他命 B 群+C x1
✓ 320 億腸道保健益生菌 x1
✓ 超強吸收螯合鎂配方 x1
✓ 免疫鋅配方 x1

旅行活力補給配方 Travel On the Go Essential」是專為旅行者打造的科學複合配方,素食者可食。提供豐富維他命 B 群+C,促進代謝及補充能量;320 億腸道保健益生菌有助腸道暢通,維護消化系統健康。超強吸收螯合鎂配方緩解旅途疲勞,減少抽筋,同時免疫鋅配方維護皮膚健康,提升免疫力。無論是出差或度假,每日一包「旅行活力補給配方」讓你輕鬆無憂,全面提升旅途中的體力和精神狀態。

本文參考國內外資料

FAQ 常見問題

維他命 C 能預防感冒嗎?

維他命 C 雖然不能直接預防感冒,但它可以減輕感冒症狀和縮短感冒時間。

除了補充劑,還有哪些食物含有維他命 C ?

水果像柑橘類、草莓、奇異果等都含有豐富維他命 C。蔬菜如甜椒和小番茄、綠色蔬菜也是良好來源。

維他命 C 有哪些副作用需要留意?

 維他命 C 安全劑量廣泛,但過量時可能造成輕微腸胃不適。腎結石患者要留意高劑量的風險。

Unik LOGO

Next Generation Wellness Platform

全店一件8折、兩件7折、三件6折

–  免責聲明 DISCLAIMER  –

本文部分由 AI 工具協助撰寫,並經編輯團隊與澳洲、香港營養師檢閱查核。

本文提供的資訊僅作參考之用,並不代替專業醫療意見、診斷或治療。

我們鼓勵讀者在考慮任何健康相關的決策或措施前,主動尋求專業醫療人士的建議。

文中可能對讀者有幫助之相關網站,我們對於所連結上任何資訊或內容不負任何責任。

Lates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