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華語樂壇十年榜TOP200——80年代篇(1980-1989) - KKBOX
香港/華語樂壇十年榜TOP200——80年代篇(1980-1989)
歌單 - 100 首歌曲 |

香港/華語樂壇十年榜TOP200——80年代篇(1980-1989)

2022-04-08
試聽 收聽全首
100 首歌曲
說起80年代,大家會想起什麼?說不定就是粵語跟華語流行樂壇的全盛時期。
先說說香港方面,當時絕對是樂壇的全盛時期,影響力遍及中國大陸、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華人地方。自70年代許冠傑掀起的唱粵語歌取代當時國語時代曲或西洋英文歌為主流的風潮以來,很多本來當時靠唱國語歌或英文歌出身的羅文,徐小鳳,溫拿樂隊,林子祥,關正傑,都紛紛改唱粵語歌。自那段時期起,個人風格強烈且能獨當一面的經典粵語歌手輩出,配合幕後音樂人才湧現,成就了經典巨星的時代。共分為“實力演唱派”,“唱作派”以及“超級偶像派”等,都在同時大放異彩,至今仍擁有跨時代的影響力。八十年代的歌手無論在音樂造詣、現場功力及曲風多元等方面均有相當的水平,為樂壇後起者樹立了典範,而當時的唱片的發行量及銷售量,亦印證了這段時期的香港粵語流行樂壇已發展成熟。
如果要數當時樂壇焦點,非“三王一后”莫屬了,於當時開始雄霸樂壇,不但唱片銷量以及演唱會入座率屢創新高,歌藝、形象和台風亦風靡了大量的歌迷,當時所有頒獎禮設立的歌星獎、金曲金獎等幾乎全由四人包辦,與後來90年代四大天王幾乎壟斷各大頒獎禮可謂如出一轍......
先說校長譚詠麟,自在1979年從溫拿單飛之後,忽然在1983年憑《遲來的春天》在樂壇冒起,再在翌年憑著《霧之戀》和《愛的根源》兩張專輯戳升為為非常受歡迎的男歌星,在該年度的樂壇頒獎禮上獲得多個大獎。而哥哥張國榮出道初期因被指聲綫幼嫩,發展不太順利,直到1983年《風繼續吹》開始確立低沉的唱法,才開始爆紅,再在翌年憑著一曲《Monica》榮登一綫歌手與校長並列。隨後兩人競爭轉趨白熱化,雙方歌迷關係緊張,更發生雙方樂迷打架的事件,成為日後校長宣佈從此退出領獎以及哥哥宣佈退出樂壇的導火線,事後校長多次在專訪或者其他音樂節目中表示,自己其實跟哥哥是非常好朋友,只是當年歌迷不成熟以及傳媒胡作新聞造成雙方不和假象。
至於陳百強方面,自1979年甫出道即迅速走紅,音樂才華備受肯定、是香港流行樂壇史上第一位被冠「偶像」之藝人。同時也是一位創作型歌手,自創金曲多不勝數,成為家傳戶曉的金曲,亦替陳百強帶來多個年齡階層的樂迷,相比起其他同期出道歌星,Danny事業比較短暫,但傳世作品卻不比其他人少,反而多如繁星。雖然在1985至86年(即《深愛著你》時期)曾一度出現創作樽頸,更一度被八卦雜誌誤傳死訊,不過在1987年,他的原創作品《我的故事》為他贏得十大中文金曲獎,在1988年,他推出的專輯《神仙也移民》中的《煙雨淒迷》讓他重回勁歌總選。並於翌年憑《一生何求》再創高峰。
女歌手方面,梅艷芳繼徐小鳳及甄妮後稱霸樂壇,自1984年起可謂一支獨秀。1982年,梅參加無綫電視舉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奪冠而入行成為歌手,首支歌曲《心債》 推出時已廣受注意。及至1985年,專輯《似水流年》和《壞女孩》令其登上「十大勁歌」「最受歡迎女歌星」的寶座;1985至1989年間,她更五度奪得此獎,直至1990年宣布不再領獎為止。1989年梅曾得藝術家年獎,得到流行文化以外的肯定。
此外,自70年代廣東歌開始興起以來一直不乏改編翻唱歌曲,大部分都是翻唱英文歌,但自80年代初開始,日本歌曲開始逐漸取代英文歌成為改編歌曲主流(有時也包括韓國或台灣甚至東南亞),其中校長、哥哥、梅姐與四大天王皆有許多招牌歌曲是改編歐美日韓歌曲。更值得留意的是,校長除改編多首日本曲外,甚至特別邀請日本作曲家度身訂造廣東歌(例如《愛情陷阱》、《朋友》)等。這些情況曾被樂迷指出改編歌曲主導樂壇令其發展變得不太健康,直至1995年以俞崢為首的商業電台高層宣佈禁止改編翻唱歌曲派台,才令樂壇徹底擺脫翻唱影響。

聽過的人也聽

    更新時間

    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