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同布林肯举行会谈,谈中方对中美关系的「三个一以贯之」,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据@玉渊谭天 微博,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时,就中美关系表示,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和拜登总统在…
关注者
1,644
被浏览
6,081,830

653 个回答

美国也真是,派了个哑巴来搞外交


全程来了一句话没说,光听王毅说了


政治正确是不是玩得有点过分了

美中会晤存在很多“分歧和挑战”,这其实并不超出大家的预期。但是仔细审视双方的公开表态,还是能发现一些难得一致性。其中最大的“一致性”,就是双方都表达了对于“misunderstandings and miscalculations”(误解和误判)风险的担忧(虽然表述方式不一样)。

“三个一以惯之”可以被视为CN对于这层担忧,重申自己政策的一个总结性的表述。

从底层逻辑上说,这也是双方竞争进入“深水区”,“敏感期”的一个重要表征,特别是在美国政治(两党)进入大选周期的鹰派特性下,CN其实愈加认识到管控这种“分歧”和“强硬”的重要性

务实!务实!还是务实已经成为CN对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实整体回顾一下布林肯的访华行程,都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以上的逻辑特征,在布林肯访问开始前;

美国展开了对华301调查、美国提高了对CN钢铁铝税、美国在菲律宾部署中导、美国国会投票剥离Tiktok、产能过剩以及国会最新的对台特别援助等等。

可以说美国行政当局尽其所能的在布林肯的访问前提升了对抗的姿态。

但是如果在另外一个角度,特别是熟悉中美贸易历史的角度去评估美国的举动,你其实会发现美国行政当局做的“雷大,雨小”(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简单说,我认为美国的很多举动是“政治性”的 ,更加偏向于迎合美国国内的选举需要,其实稍微关注一下拜登总统在铁锈带的一系列演讲,再回顾他目前的“对华强硬”,你就能理解这里的差异性(如果CN真的要担心关税,我认为不是现在,而是2025年!)。

当然了,这里还有一个佐证。如果看看最近CN对应的反应(前段),除了国内互联网舆论的沸腾,如果比较理性的去评估CN的“报复”,其实是相当的“温和”

CN在布林肯来访的一系列公开表述中,也体现了这种姿态,总的来说是更恻重于“双方需要整体氛围的改变”(宏观上),而并不专注于具体议题,这其实是比较抽象(相对应美国明确公开的议题)。

因此,我认为这次的访问,能出具体成果的“有限”(但也有,其中包括联合扫毒,也可能包含520的克制,我就不展开了),更多的来说:属于美国把美国的关切告述CN,CN把CN的关切告述美国,双方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以确定红线,避免走火。

但是在政治上美国可能进行更多的“冒险”以迎合大选周期,而CN则可能会更加聚焦于“后大选时代”的双边关系的高度不确定的风险

简而言之,中美关系是一套很复杂的“多重博弈”,这是基于不同层面的利益诉求这个客观事实。中美关系不可能再回到过去,怎么样在这种不确定,和摩擦中寻求“和解”和“稳定”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一件事情,这也是三个一以惯之下的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