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利是营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惟利是营

[wéi lì shì yíng]
汉语成语
惟利是营(wéi lì shì yíng),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 [1]
这则成语意指只谋求利益,不顾及其他。其结构为倒装动宾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 [1-2]
中文名
惟利是营
拼    音
wéi lì shì yíng
注    音
ㄨㄟˊ ㄌㄧˋ ㄕㄧˋ ㄧㄥˊ
出    处
《左传·成公十三年》
语法功能
作谓语、定语

成语出处

播报
编辑
《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惟利是视。” [1]
后世据此典故提炼出成语“惟利是营”。 [1]

成语故事

播报
编辑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很不稳固,天下分为许多诸侯国,势力比较大、领土比较广的国家总想占更多的土地,取得霸主的地位,秦国和晋国就是两个想争霸的国家。
最初,秦国和晋国本来关系是很好的,经常彼此用联姻来表示友好,秦穆公的夫人就是晋献公的女儿,秦穆公曾三次帮晋国安定君位;当初晋公子重耳,即晋文公被迫流亡在外时,也是得到秦国的大力帮助,才回国继承王位。
但是,由于两国的国境相接,彼此都想扩展自己的领土,所以两国虽然有良好的关系,但仍然时常为了争夺势力范围而发生冲突。从秦穆公到秦桓公三代中,秦晋两国就曾连年用兵。
在晋厉公即位以后,秦、晋两国又为边界问题发生了纠纷,于是两国国君就约好在令狐(今山西临猗西)会面,订立了盟约,解决了边界纠纷。
可是秦桓公回国后,马上就背叛了盟约。他邀晋国一起攻打自己边界上的一个小国白狄。白狄是秦国的敌国,却和晋国有着姻亲。晋国国君知道这件事后,对秦国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十分痛恨,于是派吕相去和秦国绝交,并对秦桓公说:“现在每个诸侯国都知道你们秦国是一个惟利是营、背信弃义的国家,所以,大家都愿意和晋国维持友好关系,而对秦国痛心疾首。现在,我们和各诸侯国都作好了和秦国交战的准备,你们秦国如果愿意遵守盟约的话,我国便负责劝诸侯国退兵,否则,我们只有在战场上见了。”
秦桓公根本不把晋国放在眼里,于是后来晋国率领各诸侯国在麻隧和秦国大战,秦军大败。 [3]

成语寓意

播报
编辑
“惟利是营”这则成语告诉人们,失信,必失心;失心,必失利。人不可只争名利,为名利而苟活;不能惟利是营,唯名是夺。只有不怀嫉妒心,不为名利累,才可以见其光明境界。秦桓公见利忘义,背叛盟约,和各诸侯国在麻隧大战,最终秦军大败,就是一个警示。 [3-4]

成语运用

播报
编辑
成文用法
“惟利是营”指只谋求利益,不顾及其他。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 [1-2]
运用示例
元·脱脱等《金史·阿离方传》:“卿宗室旧人,乃纵肆败法,惟利是营,朕甚恶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