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套現資金流向哪裏?報告︰樓市成熱門 不少用於生活費 投資者非賭徒心態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506

加密貨幣套現資金流向哪裏?報告︰樓市成熱門 不少用於生活費 投資者非賭徒心態

個人增值

撰文: 涂宇佳

發布時間: 2024/05/06 13:30

分享:

分享:

加密貨幣套現資金流向哪? 樓市成熱門 不少用於生活費 投資者並非賭徒心態

那些早一波入場加密貨幣的投資者已經擁有能改變人生的財富——在互聯網上,該論調已經屢見不鮮。

那些受惠於加密貨幣紅利的投資者,是否真如社交媒體渲染一般,揮霍自己的收益?答案卻是否定的。彭博社報導,哈佛商學院發表論文《加密貨幣財富對家庭消費和投資的影響》顯示,加密貨幣中的大部分收益都流向了基本生活開支與樓市。

加密貨幣投資者並非賭徒心態

額外的財富能給予投資者多大的信心去消費更多?該現象被經濟學家稱作「財富效應」——這是加密貨幣估值飆升時的熱話。

論文研究團隊曾嘗試去量化「財富效應」但最終發現,在美國,加密貨幣所帶來的紅利並沒有像彩票獎金一樣被迅速揮霍掉。到目前為止,加密貨幣這28萬億美元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相對較小。然而,如果該資產類別持續繁榮,未來也許會出現消費模式的遊戲規則改寫者。

  • 研究人員估計,在過去10年間,新財富使得家庭消費總額增長了約30億美元——每1美元的預期收益可帶來9美分的支出
  • 在股市收益上,該數字是其邊際消費傾向的近2倍
  • 而在彩票等意外收入上,這一數字大約是其邊際消費傾向的3分1

即便社交媒體大肆渲染加密貨幣投資者的豪奢,但並非所有收益都流向蘭博基尼與金銀珠寶:不少財富被用於家庭開支、投資樓市,後者在加密貨幣市場十分流行。

楊百翰大學萬豪商學院金融學助理教授 Darren Aiello表示:「如果一個家庭傾向於向對待賭博一樣對待比特幣,那麼它們也會像揮霍獎金一樣揮霍收益。相反,我們的估算顯示,家庭支出加密貨幣的模式更像支出傳統股市收益。」

樓市成熱門選擇

1美元加密市場收益帶漲15分樓價

研究人員發現,加密貨幣投資者收益的主要份額流入了當地樓市,尤其是在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猶他州以及其他加密貨幣流行的城市。

2017年,比特幣價格從950美元飆升至1.4萬美元(7425元升至10950元),漲幅接近1400%。研究人員將加密貨幣財富較高與較低的地區房價情況進行對比顯示,加密貨幣財富高的地區房價增長快了43個幾點,在12個月內將房價中位數推高了約2000美元(約1.56萬元)。

研究顯示,2023年以前的10年間,家庭的加密貨幣財富每增加1美元,就會在隨後的3個月內將房價中位數推高15美分。

2018年~2023年期間從加密貨幣經紀商處提取至少5000美元(約4萬元)的投資者中,在大額提款後的1年內,其總支出較上年增加約5754(約4.5萬元)美元。雖然在大額提款之前的6個月裏,抵押貸款支出不變,但在大額提款之後,抵押貸款支出顯著增加。

楊百翰大學金融學助理教授Jason Kotter表示:「大額提款的家庭中,有5%的家庭首次購買了房產。」

加密貨幣投資對於低收入者是成敗之舉

在今年,現貨比特幣ETF推出並擴大潛在比特幣投資者範圍後,該話題愈來愈引起經濟學家的注意。

研究發現,在被研究的家庭中,有16%在該10年間曾向零售加密貨幣交易所存款。

尋找消費與加密貨幣投資之間的聯係可能很棘手,因為許多加密貨幣投資者投資其他資產類別是為了加杠桿,而非單純的從市場盈利後的大宗消費。因此,研究人員分離出加密貨幣收益中用於長期購買或持有的部分以便直接衡量加密貨幣收益對支出的影響,而非關注即時投資。

「有一個爭論長期存在:鑒於其高風險、基本面模糊,加密貨幣在家庭投資組合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Kotter表示。

加密貨幣媒體Crypto Is Macro Now的撰文者Noelle Acheson表示,相較於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探討加密貨幣如何對不同類型的投資者產生不同的吸引力的見解更值得關注。「對於不太注重財富保值的低收入投資者而言,加密貨幣投資也許是得不償失的成敗之舉。因此,把所有收益都放在如房產之類的大宗商品上是合情合理的。」

註:該論文研究數據來自6000萬人自2010年~2023年的數據,涵蓋了數以萬計的銀行、信用卡和借記卡交易,以分析加密貨幣財富是如何溢出到美國實體經濟。

相關文章:

比特幣減半後 礦工收入不一定減半?挖礦公司表現或將更優

幣圈沉船生還者?鐵達尼號遺物逾千萬成交 買家原來是FTX前高層 錢從何來?

比特幣ETF|香港首批現幣Bitcoin ETF一文睇清!500元可入場

=====
想自己砌高息股組合,低風險兼月月有息收?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學堂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