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浸会大学就读体验?

关注者
10
被浏览
12,469

6 个回答

各位知乎社区的朋友,大家好!

在知乎社区,我们看到过许多朋友的提问,在香港浸会大学读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其中,有很多留学服务的朋友、热心的校友都写出了真实的感受。今天,就来听听我们自己的回答。


报读浸大,成就非凡之旅。https://www.zhihu.com/video/1485370050970877952


作为亚洲博雅教育的先行者,香港浸会大学在教与学、创新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发展范畴上力臻至善。除了提供专业和通识学科的教育外,还不断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并通过多元活动自我增值,以迎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浸大跨领域的博雅教育在专业知识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如坚毅、灵活和创新思维,使他们无论在当下时代遇到任何情况,都可以从容面对,不惧挑战。


香港浸会大学教学及行政大楼


浸大多年来一直坚持“全人教育”的理念,通过提供广博的课程、各类实习计划、体验计划和及丰富的校园生活等,培养学生成为有修养、积极自信、关爱社群及有承担的社会栋梁。

文理互通 全人教育

浸大四年制本科课程亦专亦广,学生须完成至少128个学分,包括四大类别:专业课程60-67个学分,选修课30-37学分,大学核心课程13学分和通识教育课程18学分。透过接触不同的思考模式和结合不同的学术范畴,丰富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将全面强化全人教育,推动“果效为本”理念,以培育有丰富学术和专业知识、良好语文基础、正确道德观和广阔的人文和文化知识的领袖人才。浸大更提供最高达37个学分的自由选修科,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攻读“副修”,而文学院部分课程提供“双主修”选择。


浸大本科课程结构


大学核心与通识教育课程合共占31学分。大学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和可转移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以至日后人生,得到均衡、丰盛的发展。通识教育课程展示博雅教育的要素,如多角度及批判性思考、同理心等。通识教育课程强调跨学科学习,让学生透过不同层次的科目,发掘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并能将所整合的知识加以实践和运用。在这个创意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大学希望学生能够创意为尚,向新的想法和观点敞开心扉,想象无限可能性。

多元文化 关爱社群

在生活上,大学地处环境清幽的九龙塘,安全且舒适。浸大除了在校园积极推广关爱文化和精神健康、鼓励同学关心社区外,更通过多元化的课程及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同学提升品格、发挥才能和增广见闻。


通过各项活动及服务考察团,从认知、体验、反思及行动四个层面培育同学成为具国际视野的社会领袖。


浸大鼓励同学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以培养关爱的精神及回馈社会。大学过去举办了多个有关计划和服务团,服务地区广泛,包括香港、内地、及欧亚国家,如缅甸、印尼爪哇、台湾、泰国、老挝、柬埔寨丶马来西亚丶肯亚等。部分活动更由同学发挥创意和组织能力去自主策划。


浸大鼓励同学积极参与社会服务

多彩生活 拓阔视野

舍堂生活更是同学们熟悉本地文化,提升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大学的舍堂教育致力提供全人的生活学习环境,以促进宿生的多元发展。本科生舍堂内设有四个舍堂,包括蔡元培堂、杨振宁堂、宋庆龄堂及周树人堂。每个舍堂均有舍监、舍堂主任、驻舍学长及宿生会干事与宿生共同生活与学习。


舍堂教育致力提供全人的生活学习环境,以促进宿生的多元发展。


体验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感受。在此我们分享几位毕业生校友的学习体验给大家,来看看各位学长学姐在经历了浸大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活之后,对浸大有着什么样的感受。

希望从我们校友的分享中,能够让你对浸大有一个真实、全面的了解。


2018年毕业生

2018年获得项目资助前往斯里兰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研究院理学硕士项目录取

“浸大的全人教育理念是我一直以来对母校最心心念念的地方。本科的学习有庞大的基础课程体系可以选择。我最庆幸的是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遇到善于引导的权威导师,写作过程愉快、充满学习和交流的乐趣,也为我目前正在计划的博士深造提供了全方位的学术写作经验。

我也通过浸大提供的平台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最难忘的是2018年临近毕业,我获得浸大老师的推荐,成功入选成为联合国大学生志愿者,毕业后立即前往斯里兰卡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志愿及实习工作。


非课堂教学活动(例如讲座、工作坊、比赛、表演和体验式学习)有助丰富同学的学习生活。


这份工作证实了我对政策研究、国际政治经济研究、及发展研究的预期,我也因此结交了世界各国杰出的联合国专家。这份宝贵经历提高了我的工作专业性及对本专业的热忱,我也获得了高评价的推荐信从而开启了我下一阶段的学习。

我理解的全人教育理念就是如此,有充分而优质的机会平台,每条路都是一份独一无二的体验,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选择和努力中成就自己。”

2020年毕业生

伦敦商学院攻读管理学硕士

“浸会大学给予我最自由且充实的平台,让我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路径及更广阔的天空。

回望过去四年,都会感激自己在浸大度过了充实且多彩的生活:大一大二当社团副主席,组织并参加了不下十个志愿活动;大三获浸会大学颁发海外交流奖学金,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进行交流,在更多元的环境下增值自己;大三大四通过校外实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


为同学提供探索事业的机会,与同学并肩寻找合适的事业发展方向。


在今年申请研究生的路上,我获得了帝国理工大学,伦敦政经学院以及伦敦商学院的录取。这些收获都离不开我在浸大工商管理学院一路上的成长。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


2021年毕业生

“在浸会大学就读以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浸大真的在努力让每位学生都有最全面的发展。

大一刚入校,传理学院的院长和老师就组织了与内地学生的茶话会,向我们介绍学院,聆听我们的愿望,让我从一开始就能够将学院、大学当做自己的家庭。

新闻系非常注重实践培养,鼓励我们真正去进行实地采访。升上三年级后,更是让我们自主运营一本新闻杂志,从选题、采访、撰稿、设计均由学生完成,这极大程度上培养了我们的业务能力,让我们在实习或就业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得益于浸大新闻系的悠久历史和雄厚实力,我们在学习期间就能与香港甚至国际媒体进行合作,例如为香港电台制作播客,为南华早报拍摄视频等等。这些经历都成为了我个人简历上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同学可积极参与各学术学会及兴趣学会的活动,更可加入干事会负责筹划活动。


我在2019年夏天参加了新闻系举办的旅行报导,在老师的带领下访问土耳其和在卢旺达进行了深度游,了解当地的新闻环境,从而写出深度反映非洲文化的特写新闻。这样的经历是我们自己旅行所无法收获的。

我相信浸大带给我的学术知识和“全人发展”的理念将会长久地伴随我,影响我。”


2019年毕业生

现于牛津大学攻读统计学硕士

“作为浸会16届的学生,我永远感谢浸会给我提供的平台与机会!无论是大一参加的丰富且有帮助的联通课程,还是大二作为创行和青启两个社团的负责人之一,去组织众多的活动,或者是在浸会与加州柏克莱大学合作的创业训练营中组建自己的队伍并带领大家获得胜利,都坚实了我成长的道路!更让我心怀感恩的是在大三的时候,能作为唯一一个代表浸大数学系去到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交换的学生。这一年的交换学习,不光让我开拓了视野,也鼓舞了我去探索人生更大更多的可能性!”


浸大第62届毕业典礼


面对未来与未知有迷茫有困惑,但年轻即代表着希望。愿学长学姐的体验分享可以帮助到还在认真思考未来的你们。

浸大期待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在你们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中,我们并肩同行。

你对浸大的学习、生活还有哪些疑惑,我们在浸大知乎社区等你提问!


对我来说最深刻的体验:

宿舍性价比真高,如此廉价住在别墅区,以后简直想都不敢想。

美心晚餐真难吃,早餐下午茶不错,但是美心的工作人员真的相对来说是负责的。

学校真心小,这么多年的光影基本就在一栋楼的3个楼层里面来回穿梭了,从头到尾走完整个学校也就30分钟。


它并不完美,有很多问题。但它确实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如今我依然和这学校的老师,同学,学长学弟妹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我现在人在北京,但我依然觉得那段经历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从不后悔当初和现在的选择。


感谢知乎的邀请和各位参与用户的信任与支持,我所举办的【香港传媒影视本科/硕士留学工作指南】已作为精选 LIVE 被编入知乎 LIVE 无限计划中。

我在香港求学(本科+硕士)、工作(传媒类)、生活共近8年,有很多实际的经验分享。适合文科、传媒、影视或想到香港工作的同学和朋友收看和互动讨论,你可以判断是否符合你现在的需求。

请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此live可以无限次收听,及时错过时间也可以之后再听,并没有限制。

我的求学建议总结是,理性思考,长期规划,咱别花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