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踏入保險業起,獎項就已經是每一位保險業務人員無可避免的話題,甚至可說是構成從業環境的重要一部分。先不說各團隊自行設置的獎勵與榮譽,小到初入公司的新人王,中到獎勵旅遊的業績競賽,大到每年的高峰表揚會,或許名稱不大相同,但是每一間保險公司都有這樣的獎勵設置。

而在此之上,更有國際龍獎IDA、美國百萬圓桌MDRT、國際品質獎IQA等各種國際級獎項,將要求與標準寫得明明白白,只待各國保險菁英前來申請。但是,相較於保險業務人員的數量,實際申請國際獎項的人數卻相對低得許多。

為什麼會如此?實際接觸保險業務人員後不難發現,許多未申請國際獎項的業務人員,是因為認為國際獎項只是錦上添花,無法為業績與收入帶來直接助益,反而還要繳交一筆申請費,導致興趣缺缺。

但是國際獎項真的這麼「雞肋」嗎?如果是的話,又怎麼會有這麼多世界級的保險菁英,前仆後繼為了這些獎項而不斷努力奮鬥?

透過採訪這些得獎者及業界菁英,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榮譽獎項的追逐,不只能夠帶來榮譽,更能夠對保險事業起到直接的優良影響;而國際獎項能夠帶來的幫助,可能更甚於公司內部獎項。

要的不只是結果,更是過程

獎項本身是一種證明,是一個能夠向所有人證明自己十分優秀的榮譽,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能夠向客戶證明自己的專業,除此之外,追逐國際獎項這件事,本身也能夠為業務人員帶來以下正向影響:

1.值得要求自己的高標準:有目的性的前進,比起盲目的探索要來得容易許多,更能夠有效調整自己的工作節奏,這也是為什麼每一間保險公司、每一個業務團隊都訂有業務目標的原因。

但是我們該如何說服自己跳出已經穩定下來的舒適圈、挑戰更高的目標?我們感謝公司的栽培,願意以公司的獎項為目標前進,幫助公司發展也成就自己的榮耀;但同時,國際獎項的標準與精神,廣受世界各地保險業務人員所推崇,自然也是一個值得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的絕佳標準。

2.對客戶支持的交代:客戶願意向我們購買保險,除了是對自我風險有所認知外,更是因為願意相信我們。但是再深厚的情誼,也會被時間消磨殆盡,需要多加聯繫,而持續獲得榮譽便是對客戶最好的交代。

試想,一個表現平平的保險業務人員,與一個時常得獎與不斷學習的保險業務人員,哪一個令人感到敬重與信賴?當我們獲得榮譽時,已成為我們朋友的客戶們將與有榮焉,而不間斷地年年取得榮譽,更能夠向客戶證明我們正在不斷進步,從未曾辜負過他們的信賴。

3.應該被習慣的成功:小時候喝不慣的茶與咖啡,在習慣之後便能夠品出箇中滋味,有時不喝還覺得不對勁。其實成功也是如此,曇花一現的成功不足取,但是當成功成為了習慣,便會從中整理出經驗,並且不斷要求自己維持成功的狀態,因為不成功的低端狀態,他們反而已經「不習慣」了!

而這份習慣會影響團隊夥伴,透過仿效學習,同樣吸引一群人不斷蛻變成長,當挑戰榮譽獎項已成為團隊的習慣,就會形成以榮譽獎項為目標的團隊文化,夥伴們相互監督、鼓勵與幫助,終將養成一個習慣成功的績優團隊。

4.夥伴信心的泉源:所謂「將是兵之膽」,團隊主管的能力與氣度,決定了這個團隊能夠多麼強盛。保險業務人員能夠自信的從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因為有主管看著,即使有所差池也能夠得到及時的指導。

但是這份自信的源頭,取決於主管擁有讓夥伴感受得到的強大實力。除了日常的指導外,一個能夠證明能力的頭銜也是必不可少,除了團隊獎項外,主管榮譽獎項同樣能夠增加團隊夥伴的信心,並且引以為豪。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