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的人物)_百度百科

祥林嫂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的人物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祥林嫂是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祝福》中的人物。她经历了两次丧夫,一次丧子,在新春祭拜的欢乐气氛中,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悲惨地死去。 [1-2]
祥林嫂是当时封建社会制度摧残的产物,是封建伦理道德绞杀的结果。作为封建社会背景下悲剧命运的典型人物,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悲惨的一生真实地反映了黑暗的封建时代给普通劳苦大众带来的沉重影响,这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的悲哀。 [3]
(概述图来源:《祝福》插图,黑白木刻,古元作)
中文名
祥林嫂
饰    演
袁雪芬(1946年越剧) [4]
袁雪芬、金采凤(1978年越剧故事片)
白杨(1956年电影)
性    别
登场作品
《祝福》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环境设定

播报
编辑
祥林嫂生活的时代是封建势力十分强大的黑暗的旧中国,生活的具体环境是死气沉沉的江南农村。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晌幽微的火药香和人们忙碌的景象,也说明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的情况。 [6]

人物外貌

播报
编辑
  • 初来鲁家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出自《祝福》) [5]
  • 丧子之后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出自《祝福》) [5]
  • 参加“祝福”遭拒
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出自《祝福》) [5]
  • 死去前夕
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出自《祝福》) [5]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祥林嫂的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5]

性格特点

播报
编辑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应该具备的勤劳、善良、质朴、仁爱、坚强品性,与所有封建社会的女性一样,处于受剥削、压迫地位。然而,她对自己的地位和被剥削命运毫不知晓,心甘情愿地接受封建社会对其进行的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这就是她性格的可悲之处。当命运发生重大变故时,所有的人对祥林嫂都没有同情,她处于矛盾痛苦的挣扎之中,当然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被践踏、被伤害、被愚弄的对象,遭人鄙视,慢慢地被封建社会所吞噬。在祥林嫂的悲剧人生中,她也有反抗,也想抗争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具体的抗争过程如下:当他丈夫死后,她被迫改嫁时反抗了,但还是被她的婆婆压倒。当第二任丈夫和孩子死后,人们认为她是一个不吉利的人,对之进行侮辱和伤害时,她无言承受着,也自认为自己不吉利,是不能从一而终的罪人。因为害怕死后被分尸,她再次抗争,甚至怀疑灵魂是否存在。最后,不仅她没有挣得任何做人的权利,就连死后能够保全自身的希望也破灭了,她完全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从这个过程看,虽然祥林嫂不断抗争,但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压迫、受奴役的真正原因,外表的反抗并不能真正代表祥林嫂觉悟的提升,不能说明她真正具有反抗意识。 [9]

人物关系

播报
编辑
姓名
关系
简介
贺老六
丈夫
祥林嫂被逼改嫁给他,他因为伤寒而死
阿毛
儿子
春天在门槛上剥豆,被狼衔去而死
参考资料: [5]

衍生形象

播报
编辑
年份
作品类型
作品名称
扮演者
1946
越剧
《祥林嫂》
袁雪芬
1956
电影
《祝福》
白杨
1978
越剧故事片
祥林嫂
袁雪芬、金采凤
参考资料: [4] [7-8]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运城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解英兰:“祥林嫂的一生,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受尽了压榨和摧残,而且在精神上也受尽了折磨;不仅生前哀哀无告,还怀着恐惧走向死亡——死亡在她的心目中,不是悲惨生活的结束,而是一种更大的恐怖的开始。这是鲁迅深刻的观察了中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不幸的人们的命运加以典型化的一个完整的悲剧性格。作品正是以这种深刻的悲剧力量而震撼人心。” [10]
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陈敬中:“有的同志认为:祥林嫂完全屈从于命运的摆布,性格是软弱的。我觉得这种看法不符合实际。从外表上看,祥林嫂确实不是那种以暴烈行动,和恶势力进行面对面冲突的‘斗争型’人物。她苦难深重而又愚昧落后。但她并不懦弱,而是十分倔强和有主见。她那顽强的生的意志,对于命运的无言的抗争,以及勤俭能干、刻苦耐劳的精神,都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在她与残酷的命运进行搏斗的时候,这些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