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骏水,顺风顺水!龙舟起水,蓄势待发!_腾讯新闻

新龙骏水,顺风顺水!龙舟起水,蓄势待发!

图片
番禺河网密布,水道纵横,
龙舟文化历史悠久,
据史籍记载,
番禺的龙舟文化已有上千年历史
每年临近端午,番禺大小村落的河涌,以及人们称之为“海”的珠江水域宽阔河面,游弋着一条条龙舟,龙船鼓此起彼伏。端午期间,番禺不同地域有不同的龙舟景。20世纪80年代以后,番禺地区的龙舟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一直到五月初八方才结束
一如珠三角其他地方,从四月初八起龙船, 至五月初八,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番禺地区的河涌到处都是来往穿梭的龙舟,到处都是携家带口看龙舟、吃龙船饭的喜气洋洋的人们,一派盛世和谐的景象。
龙舟从下水到藏龙的一系列仪式和活动,
你知道都有哪些仪式和活动吗?
今天给大家讲讲“新龙骏水”、起龙的习俗。
“新龙骏水”
正式骏水前,各条龙舟负责人手洒“圣水”,口中说着吉利安康、风调雨顺等祝福语。
为新龙船点睛,寓意“龙”真正醒过来,神清气爽、生生猛猛地扒龙船。
图片
随着阵阵锣鼓声响起,来接龙舟的汉子们站在“新龙”两侧,听着号令一齐铆足劲儿,抬着龙舟一步步将它往前推送入船厂前的河中。整个骏水仪式遵循传统习俗进行,每一个环节都是庄重、严肃的,饱含着村民祈求平安、顺利、好运的愿望。
图片
“新龙”成功骏水后,村民随即上船,插旗拿桨,用准备好的黄皮叶擦洗船身,一边擦洗一边祈祷,此举名曰“洒龙水”。
图片
图片
所有的新龙舟顺利骏水完毕,在水面上的“新龙”各自插上村的锦旗罗伞后,鼓手擂响了龙舟鼓,桡手齐划桨,一路缓缓试水,鞭炮不断,新龙舟在船厂门口划了三个来回,寓意“再三礼让”,然后各自返村。
图片
龙船河底藏
广州属于南方多雨地区,
天气比较潮湿,
普通木制品都非常容易发霉,
更何况是每年都必须下水一次的龙船呢?
图片
南方水乡的先民们早已想出了对策,以往珠三角的各条村落都用密度较大的坤甸木制作龙舟,每年龙舟竞渡活动结束之后,便将龙舟藏进村落附近河涌的涌底,龙舟因涌底湿滑的河泥常年包裹,且与空气隔绝,在水中越浸泡越坚实,可经年不朽。
现在有些村子的龙船用杉木制作,俗称“杉木龙”。杉木轻薄且不易被腐蚀,故不需要将龙舟藏于河涌,只需在龙舟活动结束后把龙船存放在河涌边的“龙棚” 即可。起龙更为省时省力。
图片
图片
正式起龙
民谚云:“四月八,龙船透底挖。”也说:“四月八,龙船到处挖。”意思是农历四月初八,每年端午前一个月左右,村中父老便带着村中青壮男丁来到藏龙船的河涌举行起龙仪式,把深埋涌底或池塘里的龙船挖起、洗净、风干。挖龙船之后就要择好吉日起龙,即将船头船尾披红挂彩,擂鼓放鞭炮,洒上净水,将龙船下水。
图片
正式起龙船前,村民在涌边燃香鸣炮,有些甚至擂鼓, 然后才到河涌清淤,请“龙”出水。清淤前,村民在藏龙船的河涌两头筑起围堰,然后用水桶将堰内以及龙船内的水不断舀往堰外,至水位便于龙船浮起即可。
村民来到掩藏龙舟的河涌,下到泥水没过膝盖的河涌当中,先将藏龙船的河涌两头用泥修起一条小围脖,闸住外面的水,然后就用戽斗往外戽水,将船舱的水舀出。
图片
图片
“沉睡”的龙船被“唤醒”后,村民还将会对龙船进行清洗与修补,再涂上桐油,既是翻新,也会起到保护作用。村民还需对龙船进行装饰,藏在龙庙或是祠堂中的龙头龙尾需要进行清洁、重新加添色彩,补充扒桡,有时候还要重新制作罗伞和旗帜等。
图片
图片
千余载扒龙不辍,
一江水满城夺锦。
龙舟文化是番禺人
传承传统文化的典型缩影,
来源:番禺融媒、番禺日报、《番禺民俗》
组稿:许兴尧
编辑:许兴尧‍‍‍
校对:孙轶英
审核:张艳英
复核:胡璐斯
签发:徐建业
图片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