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拉岛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锡拉岛

希腊基克拉泽斯群岛的一个岛屿
旧称“桑托林岛”(Santorini,希腊文 Σαντορίνη)。希腊基克拉泽斯群岛中最南的岛屿。在爱琴海西南部。位于北纬36.40° —东经25.40°。面积75.8平方公里。人口1.1万(1981年)。主要城市锡拉。岛上东半部有喷发火山的遗迹,并有周围60公里的潟湖,湖中心有活火山。最高峰普罗菲蒂斯海拔556米。全岛多熔岩和浮石。所产红葡萄酒著名。多地震,1956年大地震损失颇重。经考古发掘,该岛在青铜器时代已与克里特岛有密切联系。多古废墟。
中文名
锡拉岛
外文名
Thera
面    积
75.8 km²
人口数量
1.1 万(截至1981年)
建议游玩时长
3小时

㏎简介

播报
编辑
圣托里尼——悬崖上的小镇
锡拉Thera
现代希腊语作Thira,亦称Santorin或Santorini。
也译作圣托里尼Santorini,希腊文Σαντορίνη)
锡拉岛是希腊基克拉泽斯(Cyclades)群岛最南部岛屿,位于爱琴海,面积76平方公里(29平方哩),与其他岛屿组成基克拉泽斯州的一个区。岛主要由熔岩和轻石(主要输出品)构成。出产酿酒用葡萄。最高点为东南部的普罗菲蒂斯·伊利亚斯山(Mt. Profitis Ilias;566公尺〔1,857呎〕)。主要城镇锡拉。前2000年前已有人居住。约西元前10世纪初多里安人(Dorian)到此拓居。西元前308~前145年为托勒密王朝保护地。经考古发掘,发现许多古代废墟,表明该岛在青铜器时代与克里特岛有密切联系。有人认为,约前1500年锡拉岛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袭击了克里特岛沿海和中部,使克诺索斯(Knossos)和爱琴海米诺斯(Minos)文化突然灭绝。人口︰岛9,330(1991); 区11,381(1981)。

传说之迷

播报
编辑
锡拉岛与亚特兰蒂斯之迷
锡拉岛被科学家怀疑是亚特兰蒂斯大陆的地点,同被怀疑的还有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巴哈马群岛。锡拉岛是爱琴海上的一座小岛,然而几千年前的一次灾难使它和亚特兰蒂斯联系到了一起。三千多年前,这个岛屿毁于一次破坏性极大的火山爆发,它会不会是一夜之间消失的亚特兰蒂斯呢?
但锡拉岛上的米诺城,被高达18米的火山灰掩埋的时间大约是在前900至1000年,长久以来,对于亚特兰蒂斯到底是毁于9000年还是900年,专家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专家认为锡拉岛的故事从埃及传到希腊时传述中产生了错误,有人将900年错写成9000年,很多人相信锡拉岛就是亚特兰蒂斯,柏拉图很有可能是根据锡拉岛的火山灾难写成了亚特兰蒂斯的故事,以警示后人。
斯皮里东·马林拿托斯1939年的论文是一个突破口,将柏拉图关於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和引起克里特岛上米诺斯文明衰落的这次灾难联系起来。这个理论的反对者认为克里特和圣托里尼的大小不符合柏拉图对亚特兰蒂斯的描述,而且米诺斯文明衰落的时期也远远晚於亚特兰蒂斯消失的日期。JamesLuce和A.G.Galanopoulos等学者的反驳认为对古埃及象形文字和迈锡尼线性文字B的错误解读可能导致了将「百」认作「千」的错误,因而修正过的尺寸和日期能够将亚特兰蒂斯对应於克里特的梅萨拉平原(Messara)以及米诺斯文明约前1450年代的衰落。然而事实上,对於前者来说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埃及象形文字中数字的符号非常易於辨认。 毁灭性的火山爆发:锡拉岛与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
3000多年前在地中海上曾经盛极一时的克里特文明最后突然神秘消失,这是古代史上最长久的不解之谜,也是困扰考古学界多年的难解之谜。
根据科学家通过对锡拉岛上人类文明遗址的考察,证实了三千多年前的火山爆发是历史上少数极具毁灭性的一场火山爆发,威力相当于广岛子弹的4000倍,其喷出的烟柱上升到数千米高空。烟柱中卷起数千吨火山灰随后在地球高空大气层中飘散开来,天黑三日。格陵兰岛、甚至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北美洲都受到了这次喷发的影响。
这场猛烈的火山喷发还引发了大海啸,这对克里特岛来说是一场无法挽回的灭顶之灾——因为克里特岛与锡拉岛相距仅仅60英里,而仅直接喷出的火山灰渣就覆盖了面积达平方千米的克里特岛。高达12米的巨浪几乎在瞬间抵达,席卷了这里的一切,克里特岛的港口和渔村毁于一旦。此后,由于火山灰长期飘浮在空中,遮蔽了阳光,从而导致地中海地区气候变异,农作物大面积歉收。东西方两大文明之间的贸易也大受影响。繁荣的克里特文明随之迅速凋零。
4月27日《泰晤士报》报道:
丹麦科学家在爱琴海的锡拉岛发掘出一块小小的橄榄枝,它上面可能隐藏着:盛极一时的克里特文明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又是为何突然从地球上消失的?
这块橄榄枝是爱琴海的锡拉岛——即现在的桑托林岛上发生的一次灾难性的火山爆发中被埋在地下的。
科学家相信他们能够测算出这棵橄榄树的确切死亡时间。弄清楚锡拉岛火山喷发的确切时间非常重要,因为这次爆发威力是如此强大,几乎可以肯定,以克里特岛为中心的克里特文明就毁在它的魔爪之下。该研究发表在4月28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橄榄枝证明克里特文明毁于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
克里特岛是爱琴海上最大的岛屿,而3000多年前的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起点,尤以富丽堂皇、结构复杂的宫殿建筑闻名。然而,这样一个强大的文明最终却不明不白地消失了。对此存在多种猜测,有人认为它是被来自小亚细亚的蛮族摧毁,有人认为是与希腊城邦交战的结果,还有人认为可能是遭遇了大地震。
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瓦尔特·弗里德里希和他的同事根据从锡拉岛上发现的一段橄榄枝,验证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论克里特文明是毁于一次空前规模的火山喷发及其引发的大海啸。
克里特岛距离锡拉岛只有60英里,弗里德里希认为,大约3600多年前,锡拉岛上一座火山突然猛烈喷发,其喷出的烟柱上升到高空,数千吨火山灰甚至随风飘散到格陵兰岛、中国和北美洲。火山喷发还引发了大海啸,高达12米的巨浪席卷了克里特岛,摧毁了沿海的港口和渔村。而且,火山灰长期飘浮在空中,造成一种类似核大战之后的“核冬天”效应,造成这一地区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作物连续歉收。克里特文明可能因此遭受了毁灭性打击,迅速走向衰亡。
科学家从遥远的格陵兰岛、黑海以及埃及都探测到这次火山喷发产生的灰尘。他们还从爱尔兰和加利福尼亚发掘出遭到这次火山爆发引起的霜冻破坏的植物化石
活性炭的检测,断定这棵橄榄树死于前1627至1600年间。
弗里德里希的另一重要成果在于更加准确地确定了克里特文明消失的时间。他和他的同事通过分析这块橄榄枝的年轮并结合对发现物中活性炭的检测,断定这棵橄榄树死于公元前1627至1600年间。弗里德里希教授说:“知道这次喷发的确切时间很重要,因为这次喷发是一个全球性的时间标志,对它的精确记录,可以把不同文化的时代联系起来。”
他的学生汤姆·普菲弗发现了埋在由火山岩碎片形成的岩石表层里的这块橄榄枝。研究人员确信这棵橄榄树是被火山灰掩埋后窒息而亡的。科学家从树枝中发现有72圈年轮,包括最后一年的年轮。通过对放射性碳的检测,他们把这棵树的死亡年限精确到13年。
从考古物证可以看出,锡拉岛的火山爆发导致克里特文明消失的时间比过去的记录早了一个世纪左右。科学家认为克里特人在火山爆发的冲击下还能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意味着他们的文明灭亡的时间要比现有记录提前100至150年。这种推测又意味着克里特文明与古埃及新王国不是同一时代的。
最新确定的时间表否定了克里特文明受古埃及文明影响的说法。
此前,很多考古学家认为,克里特文明盛极一时,尤以最后的200年的米诺斯王朝达到顶点。当时,米诺斯称雄爱琴海,威震雅典,是联系欧、亚、非三洲先进国家的纽带。米诺斯王朝充分利用了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造船业,并建立了强大的舰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支海军。所向披靡的米诺斯舰队,使王朝能与埃及、叙利亚、巴比伦、小亚细亚等区域保持贸易来往,并成为海上霸权国家,爱琴海诸岛各国纷纷向米诺斯称臣,雅典也得向他纳贡。克里特文明与古埃及新王朝有着密切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受到古埃及文明的影响。然而,最新确定的时间表却否定了这种看法:古埃及新王国开始于公元前16世纪,而那时克里特文明已经不复存在了。
火山爆发曾使埃及上空3天漆黑一片
事实上,早在1967年,美国考古学家便在桑托林岛的60米厚的火山灰下,挖出一座古代商业城市。经考证,这座城市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火山大爆发时被火山灰所埋葬。那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山大爆发,喷出的火山灰渣占地面积广,达62.5平方公里,岛上的城市几乎在一瞬间就被埋在厚厚的火山灰下,并波及地中海沿岸及岛屿。据记载,当时埃及的上空曾出现3天漆黑一片的情景,除此之外,火山爆发引起巨大海啸,浪头高达50米,滔天巨浪,滚滚南下,摧毁了克里特岛上的城市、村庄,米诺斯王国也随之化为乌有。
1980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发掘出一座王宫的废墟。它占地约2公顷,房屋有几百间,均由迂回曲折的廊道连接,结构之复杂实为罕见,迷宫中还发现了双斧标志,学者一致认为,这就是米诺斯王国的双斧宫殿(希腊神话中曾提到双面斧是克里特岛上宫殿的重要特征)。王宫的墙壁上有艳丽如初的壁画,仓库中储存着大量粮食、橄榄油、酒以及战车和兵器。一间外包了铅皮的小屋有国王无数的宝石、黄金和印章。大量绘制精美的陶器和做工精巧的金属器具,表现出克里特人非凡的才华。
虽然这次新发现只是把克里特文明灭亡的时间向前推了100年左右,但其给历史学界带来的影响却不容小觑,西方文明史的起源部分可能要因此改写。

岛上壁画

播报
编辑
著名的壁画《番红花采集者》
锡拉岛上的阿克罗蒂里遗址中的米诺斯壁画揭示了海洋对这个岛国文明的重要性。历史上它与希腊大陆、埃及和近东有着有益的贸易往来。公元前1620年,一次火山爆发,毁掉了锡拉岛,许多壁画埋没在火山灰中,惟有一条绘有船只的檐饰在遗迹中保存下来。壁画中描绘一位年轻男子双手提着两串海洋鱼的情景。人体用赤褐色画出,似乎平涂;形体表现准确,近似现代人,是米诺斯文明的写照。
考古研究证明,在前30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的锡拉岛,在公元前1700-前1600年
达到它文明的顶峰,大约前1450年岛上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毁灭了那些
繁华的城市乡镇,将文明的进程一下子截断了。然而也正是火山灰的掩埋,造成了3000多年
后的人们观赏这些壁画的可能性。
现存的锡拉岛壁画大约完成于前16世纪,是爱琴海地区远古时期以来所知最大的和
保护最好的艺术集合,属于晚期青铜时代,展示出爱琴绘画史上辉煌的新篇章。这些壁画以
渔民生活为题材,出海、经商、祭祀、竞技等等,极富生活气息,是当时岛上人们生活方式
和习俗风尚的生动形象的写照。其中许许多多的细节,从服饰到发型,从用具到房屋,从动
植物到山林,以及其艺术处理方式,对于一些学科的专家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图像资料和研究
对象。锡拉岛的壁画是写实而带装饰味的,让观者感到亲近和似乎容易理解。已经有研究者
指出,锡拉岛的壁画受到遥遥相对、相距约69海里的克里特岛克诺索斯王宫壁画的影响,甚
保存完好的四只大缸
至可能干脆出自那里的画工之手,因为两岛壁画的艺术风格有非常多的想象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