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察:香港不同旗幟的啟示

  • 鄒頌華
  • 自由撰稿人
1997年7月1日,英國向中國移交香港政權。
圖像加註文字,1997年7月1日,英國向中國移交香港政權。自此之後,這塊土地經歷了不少高低跌宕。

上周二,福克蘭群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的選民在公投中以絕對壓倒性多數選擇繼續歸屬英國海外領土。

香港英文報章《南華早報》也於上周二的「每日一民調」提出:「如果有選擇的話,香港人是否會投票重新成為英國海外屬地?」這個帶戲謔的調查當然不能與嚴謹的民意調查相比,但數千名投票的網民中,竟有超過九成人投贊成票,這樣壓倒性的結果,還是反映了一定的民情。

崇洋還是崇優?

其實香港人對英國的「思念」更勝從九七之前,並不是今天才從石頭爆出來的現象。無論是代表昔日殖民政府的香港旗,還是由市民用香港旗改圖而成,象徵香港自治的龍獅旗,近年的曝光率不斷上升。中國當然不甚高興:去年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對此表示心痛,今年更升溫至幾乎等同港獨。溫馨提示變成了嚴正的警告,政治局常委俞正聲就表示「香港不能成為顛覆內地社會主義的陣地和橋頭堡」。

當然,市民都知道,回歸英國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但許多人看到這面久違了的旗幟在關鍵的地點和時刻隨風飄揚,即使不完全支持高舉這面旗幟的人的觀點,還是會發出會心微笑。

大家暗地裏多少也有一種想法:縱然知道殖民時代也有過漫長的黑暗歲月,但對於經歷過八九十年代的黃金時代的香港人,緬懷當年的原因真的再單純不過,就是今天的生活不如從前──屬於自己的地方、資源和制度都被來自「北方」的人潮和勢力佔領甚至吞噬。

這些人大多是普通市民,沒有受外國勢力教唆,也不是戀殖崇洋,而是崇尚過去較優質的生活而已。至少,那時的銅鑼灣、尖沙咀和旺角,仍是屬於香港人的;疫苗、奶粉、醫院牀位和野營營地等生活各方的資源,也不用去搶去爭。

Skip podcast promotion and continue reading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promotion

此外,英國從來沒有強迫港人要愛這宗主國,反而「幫助」港人建立「香港人」的身份和自信,這種「自由」對不少人來說也是令其眷戀前宗主國的原因。當然,他們可能忘記英國背後的政治動機,就是從一開始,趁港人為著九七問題而人心惶惶之際,逃避像葡國政府給予澳門居民宗主國國籍的責任。如今殖民地已成為特區十多年了,「遺民」當不成英國人卻仍眷戀昔日宗主國,猶如是強搶親之下對舊愛的念念不忘。

敏感與幽默

也許,香港人的敏感度不夠高是事實。在漫長的殖民歲月之中,這個彈丸之地就插滿了各國各黨各派的旗幟。香港旗和英國旗常掛在政府建築物上;其他黨派的旗幟也在特定的日子在不同的勢力範圍內出現。

當年,一般香港人看到香港/英國旗不會感動流淚,看到青天白日或五星紅旗有的也只是與我何幹的政治冷感,對雪山獅子旗更幾乎毫無認識。左中右有過受打壓的時候,但最終仍可各據山頭,一方是調景嶺,一方是北角,雙十和十一,旗幟鮮明地在半島和小島上飄揚。

今天,所有旗幟都變得敏感。雪山獅子和青天白日見不得陽光;英國旗、香港旗、龍獅旗揮舞不得,否則動輒得咎;甚至是五星紅旗也碰不得,玩笑開不得。

因此,用國旗、區旗二次創作借題發揮的行動被視為「挑機」;以幽默手法諷刺時弊的時事節目更被視為眼中釘,要除之而後快。香港電台電視部諷刺時弊的長壽節目《頭條新聞》,還有現場論政節目《議事論事》,長期就被視為要整治的對象。唯政務官出身的廣播處長鄧忍光仍要求員工交代「思想過程」,此舉在自由社會中聞所未聞,確有干預編採自主之嫌。

要是再比一比的話,當年這兩個皇牌節目也不留情面地開過很多港英時代的高官玩笑,末代港督彭定康也不例外,但英國人就是以幽默作風稱著,一個玩笑而已,沒有干預的理由;一但來認真的,你就輸了人心。可惜,現在當官的,沒有繼承英國人的幽默感,而是來認真的,最終激起更嚴重的社會撕裂。

民間社會自然也不甘示弱,本來以捍衛本土文化為目標的本土行動,逐部升級至光復行動,在被陸客和水貨客「佔領」的地區宣示主權;繼而有自治論的出現,還有醞釀中並逐漸成形的佔領中環行動。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說,香港人「需要換位思考,顧及內地同胞的感受,避免傷感情。」然而,若「港人治港」退化為一句口號,中共繼續無視香港人多年來的要求,抗爭行動也就必然升溫,也必然引爆更多傷感情的中港衝突。

文章是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

讀者反饋

香港沒有能力、也沒有理由獨立。作為民主改革的試驗區,應該保持高度自治,特首可以普選,但自治不等於獨立。不要把責任都歸結到主權移交上。

香港人不滿意無非就是原有的相對於大陸的優越感消失了。隨著進一步開放,這種優越感會進一步減少。學會適應吧。Arthur, 中國大陸

媒體對「建立私人關係」的預測炒作得太早也太多,不符合美方的需要,因此「特安排」總統夫人缺席,以衝淡「私人」性質。xu jieyuan, Sao Paulo - Brazil

首先,統計學意義上《南華》投票的樣本代表性是有很大問題的,因此該樣本的結論性是值得質疑的。它所代表的港人數目有限。其次,在人種和文化而言,香港人是中國人的子集是無法改變的。你的基因是你的祖宗給的,而祖宗是無法改變的。香蕉人永遠成不了白種人,因為皮還是黃的。何必否定是中國人的既定事實呢?這在邏輯上已經站不住腳。再次,部分港人不滿的槍口必須對凖正確的目標,追求民主自由,反對獨裁壟斷不等同於反對你在大陸的同胞。大陸的人比你們缺少選擇的權利,是不幸,但是他們也有對自由民主的渴望。部分追求更大自由權利的港人要弄清楚你們吶喊和反擊的對象應該是「黨」,而不是為你們提供經濟發展動力資源的中國,更不是你們的同胞。<strong>Cedric, Utrecht</strong><br/>

香港人【緬懷】港英時代原因【很單純】,那就是【今天】不如【從前】。 【生活壓力】增大了,【人權】被打壓了,【法治】被變調了,政府【主要官員】的素質與能力低落了,【中央的承諾】破滅了,本來【為民喉舌】的傳媒噤聲了,不少香港的【核心價值】被扭曲了,【試問】在這些情況底下的港人,【怎能】對那面國旗區旗【望而生敬】? 【怎能】不對國旗區旗【以外的旗幟】尋求【心靈的寄托】?千錯萬錯,難道【全都是】【港人的錯】?孟光, Hong Kong

港獨如果不能大聲的說出, 那注定會地下化, 成為這個時代港人的標記, 敢怒不敢言.我認為今日的局勢早在陳方安生能否任特首時已確立, 如今人覺醒了, 但逆風而行, 會是一場苦戰.AL

港人就算是再懷念自己當年的英國統治者也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就算是有一天他們把港英旗插上了中聯辦大樓,也改變不了香港已經屬於中國的事實。一句話,港人的命運不是他們自己能決定的,當年香港回歸也主要是中英兩國政府間的決定,和港人的意願無關。既然換了主人,又待你不薄、當你是同胞,好好聽話搞好關係才是正道,結果現在的港人卻偏要因為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提出什麼「中港矛盾」,這對他們來說毫無益處,只能給別人留下被殖民統治過卻高高在上的感覺,被孔慶東這樣的人罵也就實屬正常了,真是自討沒趣。Wayne, 英國

無人想和無賴流氓為鄰,不要說」融合「 !greg, 加拿大

什麼」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 …,通通都是騙人的把戲;所以台灣人…走自己的台灣路是絕對正確的選擇。katyusha, Hongkong

台灣在大陸民主之前要維持事實分離狀態,只要一天大陸不民主,台灣作為燈塔的作用無可替代!台灣作為大陸民主的希望不能破滅!Taiwan, 大陸

首先,30歲以下的都沒資格談緬懷香港,1997年回歸時,你們最多十幾歲,有何對英國具體管治的印象,可是現在遊行的很多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我看過某個港台電視節目,裏面有個可能是30歲以上的人說無論怎樣,就是不想是中國國籍,我心裏就想有本事去移民,沒本事就去自殺。現在大陸跟香港可是到了高強度的摩擦期,那是必然過程,不同價值觀,文明程度,那都是可以想像的。上升到脫離中國統治,那就是腦殘行為。我同意民主,自由,法治的社會,而且希望中央政府真能給港人高度自治,這是給中國大陸最好的鏡子。但那是共產黨的事,不是中國的事。要燒就燒黨旗,不要燒國旗!RJ, 中國大陸

事實已經改變不了了。大陸和香港都應面對未來,加強管理,一定會有更好的前途。香港是不是因大陸而富?這是不爭的事實。想要人家錢,又瞧不上人家。是城裏人看鄉下人的心理。不改,就拿不到人家的錢。大陸人喜歡香港相對自由。佔了人家的地兒,用了人家的資源 自然引起人家的反感。那些當官的家人,想要在國內用特權掙錢,在香港享受相對自由的制度,兩種制度的好處他都佔。哪能老這麼便宜啊?老百姓都逼急瘋了,就差揭竿造反了。習總再不管,江山誰也做不牢了。矛盾尖銳了,也就是該解決了。只要雙方都想解決問題,就會有好結果。正好給台灣看看,台灣也可以獻技獻策嘛。未署名

完全不恰當的比喻。福克蘭99%是英國人,而香港99%是中國人,我就不信香港的中國人這麼賤,願當被殖民者?福克蘭歸英阿根廷人答應嗎?阿根廷人有多少?福克蘭島民有多少?再者,越有問題,中國人才越要努力改進,香港和內地無論如何必須走過目前這個「黑暗時期」,團結一致強大起來。中國必須要強大,自信,團結,民主,否則分崩離析的話永遠無法屹立於世界之林。這跟大英帝國解散完全不同。柴永力, 澳大利亞 墨爾本

我怎麼都看到了酸酸的味道!日不落帝國,你已經凋落了!未署名

中國不民主其實是香港的幸運,當內地人都可以自由表達,申斥, 反抗時,真不知道香港人怎麼招架。

不管你香港人愛不愛,大陸就在你身旁,除非來次地殼大漂移,把香港漂走,遠離內地。steven, china

作者談及的是個敏感且令人沮喪的話題。做為生活在歐洲的北京人我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香港人的心境和擔憂。大家都清楚大陸和香港是無法分離的,有事慢慢來解決。一個融洽和諧的關係是雙方都期望的。理智的香港人應清楚,如果發生越來越多所謂中港衝突,最終難以承受的是誰?北京人, Germany

香港就是典型的利己心態:只可同富貴,不可共患難。 現在懷念港英時期了?英國那麼多殖民地,為何只有香港成為了國際大都市?除了港人自身努力,難道不是因為背靠大陸的橋頭堡作用嗎?改革開放三十年,香港從大陸中獲益多少,數的清嗎?如今大陸開放了,香港沒有了橋樑作用;國際經濟趨冷,香港人感受到生活艱辛,就開始懷念港英了?容我提醒,香港現在還享受著免費的國防,和珠江的淡水。大陸人買奶粉香港就不樂意了?OK,不如以後開展「奶粉換淡水」計劃好了。 就算是一對夫妻,也沒有一遇到風波就埋怨對方、懷念前任的道理。香港人如此自私,真讓大陸人感到齒冷。DI

中國政府不應該對HK無原則的繼續傾斜支持,應該胡蘿蔔大棒一起用。既然HK人想玩無賴,那就制裁他們,讓他們感到疼痛。 HK要佔領中環反大陸,那麼就對等的限制HK人到大陸的人數,不能讓HK人反而比那些大陸出生的海外中國人到大陸還方便,對HK人的回鄉證政策應該調整,嚴格限制人數。John, Waterloo

所以我一直覺得台灣還是維持台灣的主權獨立與自由,千萬不要淪落中國的控制。不要相信那一國兩制的官樣文章。台灣永遠是台灣,中國是中國,永遠兩條平行線!mei,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