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自讀日記》(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少年不戴花

儘管《少年自讀日記》(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的譯名有點不明所以,尤其是「自讀」兩字刻意給人的聯想,其實和電影內容沒關係的,但這部電影的確令我再跌入中學時候的美好記憶中。

《少》是三位中學同學的故事,男主角Charlie(Logan Lerman飾)性格內向,而且患過精神病,生命中沒有一個要好的朋友,直至他來到新學校,認識兩位高年級學長:叛逆的Patrick(Ezra Miller飾)和秀氣的女生Sam(Emma Watson飾),令Charlie初見便有莫名的好感。

原本中學日子對Charlie是種折磨,每天在倒數日子過去,因為Sam與Patrick,他的中學生活變得充滿冒險精神和愛情。

電影是導演及編劇Stephen Chbosky的心曲,根據他的自身經歷小說改編而成,由於他曾經患有精神分裂,所以戲中人(特別是Charlie)的情感是很複雜的,我相信只有Stephen Chbosky本人才能把這部戲導得最好。片中還有一位很特別,敢於去愛,不理世俗眼光的同性戀男孩Patrick,他雖然愛搗蛋,但他真誠地愛上家境富裕,有社會地位的男生,對方為了融入主流社會,而狠狠地糟蹋了Patrick的愛,Patrick傷心欲絕的一幕,看得令人心痛。如果由「正常」的人來揣摩戲中心人的情感,這很可能是一部近似《女朋友‧男朋友》的電影,但以作者/ 導演帶點敏感和紊亂的非邏輯思考來看事情,才是一朵獨特卻不起眼的壁花男孩。

Charlie對Sam的愛是含蓄的,但在內心時刻交戰,為了留在Sam的朋友圈子,他不情願地接受了她的好友作女朋友。到了畢業時,Sam要升讀大學,兩人面對別離時,Sam才鼓勵Charlie愛要勇敢才成,不能只放在心裡。她說:

“You can’t just sit there and put everyone’s lives ahead of yours and think that counts as love. You just can’t. You have to do things.”

中學時代離我很遠很遠了。我只是一個平凡的男校學生,缺乏認識女孩子的經驗,但認識過一些令我開闊了眼界的男生,我常說,中學是一個難得的「學壞」過程–不是說我因此變成壞人,用廣東話的「曳」比較合適,小學時代的是個品學兼優生,因為大部分時間接受父母的安排,到了中學才是一次個性的小爆發,跟隨同學們去玩,游泳跑步踢足球,合資買色情雜誌,蹺課去電子遊戲機中心,第一次明白「手淫」是什麼……

《少年自讀日記》是一闕揮別少年時代的心曲,像翻開一本麈封的中學紀念冊—記下了青春的躁動及愛情的疑惑。我不會忘記刻骨銘心的最佳損友,因為大家明白,最好的日子……都在校園。

作者: 
刊物: 
Year: 
Month: 
Day: 
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