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君_百度百科

家君

[jiā jūn]
汉语词语
收藏
0有用+1
0
家君,汉语词语,拼音jiā jūn,三种用法:春秋时代卿大夫封地(大夫之)的官员;父母;父亲。
中文名
家君
外文名
my father
拼    音
jiā jūn
注    音
ㄐㄧㄚ ㄐㄩㄣ

目录

解释

播报
编辑
1、春秋时代卿大夫封地(大夫之邑曰)的官员。2、《周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3、父亲:(1)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2)称他人之父,但多需在前面加适当的敬词如"贤"﹑"足下"之类。 [1]
“家”的语义很多,《康熙字典》收录很多用法。,《说文解字》“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发号即发号施令。

语料

播报
编辑
1.春秋时代卿大夫封地(大夫之邑曰)的官员。——注意区别:卿大夫则称为家主
《墨子·尚同下》:“故 子墨子 言曰:‘然胡不赏使家君,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
《墨子·尚同下》:“卿之宰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其君也,是以选择其次,立而为乡长、家君。”
解释:《康熙字典》“【寅集上】【宀字部】家”解释:“又,大夫之曰家,仕于大夫者曰家臣。《左传·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将在家。”
2.父母。
《周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母称为家君,就是家长
3.父亲。
解释:汉武帝独尊儒术起到清朝,推行《仪礼》里的“三从四德”,要求女子“在家从夫,夫死从子”,这个时期“家君”一词不用于母亲,只用于父亲。
《后汉书·列女传·汝南袁隗妻》:“ 孔子 大圣,不免 武叔 之毁; 子路至贤,犹有 伯寮 之愬。家君获此,固其宜耳。”
南北朝《世说新语·方正》:君与家君期日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 太丘 ,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 太丘 ,彊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客有问 陈季方:‘足下家君 太丘 ,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季方 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 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 [1]
唐代《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家君作,路出名区。
明·高濂《玉簪记·追别》:“我有白玉鸳鸯扇坠一枚,原是我家君所赐,今日赠君,期为双鸳之兆。”
清·李渔《蜃中楼·双订》:“家君杜门深居,不通宾客,就有冰人到来,也不能相见。”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晚生只愿家君早归田里,得菽水承欢,这是人生至乐之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