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演算法怎麼推影片給你?黃標政策的機制是什麼? Google 官方直接解釋了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YouTube 演算法怎麼推影片給你?黃標政策的機制是什麼? Google 官方直接解釋了

(本文訊息由 Google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 [email protected] ,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則新聞】近年許多 YouTuber 都在抱怨YouTube 的黃標力度逐漸加強,導致失去廣告收益,甚至批轟 YouTube 有言論審查機制。Google 官方於今(8/25)中午舉辦 《Google 解密系列線上媒體聚會—解密  YouTube》 ,說明黃標政策的目的,並解釋 YouTube 的演算法機制。(責任編輯:賴佩萱)

演算法將依「觀眾觀看行為」改變

  1. 為持續提供觀眾安全的社群環境以及喜愛的影片類型與內容,YouTube 建立演算法協助推薦平台上的所有內容。
  2. 演算法依照觀眾的觀看行為進行影片的推薦,綜合考量影片觀看次數、被觀看的長度觀眾參與度觀眾過去搜尋的內容等因素。
  3. 當觀眾的喜好變動反映在具體觀看行為上,演算法也會進行動態調整,以確保影片能持續滿足觀眾的喜好。建議創作者透過技術層面與內容層面來促進流量的成長,和增加能見度,例如:創作者可觀察後台數據、發燒影片以掌握觀眾喜好趨勢,而內容創作上,仍須回到創作者和頻道本身期望帶給觀眾什麼樣的內容,以凸顯創作者獨特之處。

黃標政策的目的:保護內容創作者、協助廣告主投放

  1. 廣告客戶青睞內容規範(俗稱黃標政策)旨在保護平台內容創作者,提醒創作者如果影片違反暴力內容、仇恨內容、菸草等約 12 項不宜放送廣告的內容主題,該影片內容可能不適合廣告主投放廣告。然而,每個廣告主有不同的投放需求及偏好,部分廣告主可能願意投放廣告在某些被黃標的影片類型,所以黃標分為「不能營利」與「部分營利」兩種情形,意即黃標僅是一種營利政策,不是言論審查、更不是武斷的政治審查行為
  2. 如何降低黃標政策的影響

(1)上傳影片時先將瀏覽權限設為「不公開」:若創作者想要事先瞭解自己的內容是否有可能收到黃色營利狀態圖示,可以將影片上傳為不公開影片,確認影片的營利狀態後再公開發布。若為黃色圖示,創作者可以在公開發布前提出申訴,或是編輯及修正內容,藉此確保已解決營利相關問題;如果營利狀態顯示綠色圖示,即可公開發布影片。

(2)使用 YouTube 自我認證功能:透過自我認證計畫讓創作者為自己的影片內容評分,隨著創作者自評影片的數量增加,創作者可以瞭解自己與自動化系統在評估結果方面的相符程度。若創作者自評的準確率越高,系統會使用創作者的自評結果決定要在影片中投放哪些廣告內容。YouTube 也持續透過創作者自評所提供的資訊去改善自動化系統。

 YouTube 為內容審查做了哪些事?

1. 保護觀眾

(1)社群規範:Google 致力維護社群的安全與多樣性,制定 YouTube《社群規範》載明 YouTube 禁止事項,舉例來說,我們嚴禁包含色情影像、煽動暴力、騷擾他人或使用仇恨言論的內容。

(2)不實資訊:我們持續進行不實資訊的內容審查,並定期公佈移除成果。

我們的威脅分析小組每天都會追蹤由政府或國家支持的駭客集團行動(Coordinated Influence Operation Campaign),2020 年第二季我們刪除了包括 2,500 多個與中國有關的頻道,多為垃圾訊息、不含政治內容的頻道為主;另外也刪除了 19 個伊朗的 YouTube 頻道、86 個俄羅斯的 YouTube 頻道。

2. 保護創作者

(1)版權政策:版權是 YouTube 社群成員關注的一大議題,保護原創者的智慧財產權是我們的使命,侵權的影片可以繼續播出或者被下架,決定權都在於版權擁有者手上。

(2)正確使用版權內容

使用者上傳的影片若含有版權內容,須確保在符合合理使用原則的條件下使用相關版權內容,或是在影片中使用他人的內容之前預先向對方取得授權

(3)YouTube 如何判斷侵權

YouTube 透過 Content ID 系統,讓版權擁有者可以識別及管理自己的 YouTube 內容。我們會運用內容擁有者提交的檔案建立資料庫,並依據這個資料庫掃描上傳至 YouTube 的影片。當系統找到相符的內容時,影片就會收到 Content ID 聲明。創作者若沒有 Content ID,但發現他人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佈其版權作品時,可提交版權下架通知

(4)版權擁有者針對侵權影片的處置方式

Content ID 不只提供反盜版的解決方案,也是一個增加營收的工具。當版權擁有者發現與自己的作品相符的 YouTube 影片時,可以自行決定希望的處理方式。並且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中,版權擁有者可以個別指定上述任一行動。舉例來說,可以在甲地對影片套用營利政策,在乙地則進行封鎖或追蹤。

  • 封鎖:封鎖整部影片,不讓任何人收看
  • 營利:透過影片放送的廣告營利;在某些情況下,可與上傳者分享收益
  • 追蹤:追蹤影片的收視率統計

3. YouTube 如何判斷內容違規與否

(1)人工與系統判斷:YouTube 依靠技術和人為判斷和技術來檢舉不當內容,落實前述規範。由於平台上影片眾多,針對違反社群規範的影片內容,將先由系統進行過濾及辨識後,再由人工審查員確認是否違反社群規範。

YouTube 的人工審查團隊成員超過 10,000 名,成員來自全球各地,包含台灣。當影片被系統判斷為違反社群規範的影片後,無論最初檢舉原因為何,審查員一律會根據所有《社群規範》和相關政策審查影片,將由多位內容審查團隊的成員進行判斷,採多數決的方式決議。這些成員都各自具備不同領域的專業,包括暴力極端主義、反恐和人權等專業背景。

(2)認證檢舉人制度:YouTube 也仰賴「認證檢舉人」計劃的成員(非政府組織、政府機關和個別使用者),以及廣大的 YouTube 社群使用者協助進行不當內容的檢舉。

(本文訊息由 Google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 [email protected] ,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你可能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