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可以用來驗皮膚癌!北醫大研發驗癌聊天機器人,準度高達 93%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LINE 可以用來驗皮膚癌!北醫大研發驗癌聊天機器人,準度高達 93%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癌症令人聞之色變,但北醫大結合 AI ,發展「痣能達人 MoleMe」聊天機器人,只要上傳痣的照片就能檢驗是否罹癌。

在過去,醫療檢測的成本高,還要特別跑去醫院;但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檢測的成本隨之降低,也將生活周遭的工具(例如手機)加入了醫療檢測的應用。雖然依據法規,無法取代醫院的正規檢測,但初步的簡單篩檢卻可以降低時間和金錢成本。(責任編輯:郭家宏)

擔心身上的痣惡化成癌,又不知該不該就醫,北醫大結合 AI 技術發展出「痣能達人 MoleMe」聊天機器人,只要上傳痣的照片就能判斷是否異常,正確率達 93%,民眾在家就能自我篩檢。

身上平常的痣,有機會變成致命性高的黑色素細胞瘤

每個人身上多少都有痣,但到底怎樣的痣屬於健康的痣、怎樣又是可能演變成黑色素細胞瘤的痣,常讓人傷透腦筋。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皮膚科醫師李友專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門診中常常有患者不確定身上的痣是否有異常,三不五時就跑來醫院檢查,等了大半天卻只等來「再觀察」三個字,也有人任由身上的黑痣一天天長大,等到變成一大片才來就醫,往往已演變成黑色素細胞瘤,錯過黃金治療期。

李友專說,黑色素細胞瘤是皮膚癌當中最惡性的一種,全台每年有 3000 至 4000 人罹患此病,但這種可怕癌症往往起源於一顆不起眼的痣,若能趕在 0 期、1 期治療幾乎可完全治癒,若拖到 3、4 期死亡率恐超過50%。

北醫大應用 AI 研發「痣能達人 MoleMe」,正確率高達 93%

他表示,從痣演變成癌會經過一段「變性」過程,可能只要幾個月,也可能耗時 10 多年,為了幫患者判斷身上的痣有無異常,台北醫學大學耗時 1 年利用 5000 筆醫療影像資料庫,結合人工智慧(AI)技術深度學習,研發出「痣能達人 MoleMe」聊天機器人。

李友專說,民眾只要加入「皮智-痣能達人 MoleMe」LINE 官方帳號,用手機拍攝身上的痣並上傳照片,就能分析這顆痣的異常風險,正確率達 93%。

他提醒,辨別黑色素細胞瘤有 5 大要點,痣的形狀不對稱、邊緣模糊、顏色不均勻、大於 0.6 公分、大痣旁邊還有數個小痣等,都是重要的判別關鍵;以東方人來說,黑色素瘤常見於四肢末端,也可能在身體其他地方出現。

李友專建議,痣比較多的民眾 1 到 2 個月就應自我檢查一次,痣比較少的人大約 3 個月檢查一次,若有異常應儘速就醫檢查,及早治療。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身上黑痣是痣還是癌 這款小工具幫你驗〉。首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更多有趣的人體小知識

【疾病冷知識】癌症為什麼難醫治?答案是癌細胞也想「自私」一下

【男人專屬冷知識】人類精子無法向左轉,卻游得比奧運選手還快!

【人體冷知識】喉嚨神經為什麼要繞遠路到心臟大動脈?答案在魚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