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捐尽45亿家产,为国人做着世上最难的事!_施永青
评论

他捐尽45亿家产,为国人做着世上最难的事!

*转载自公众号华人星光(ID:hrxg2020)

香港富豪很多,

但是愿意散尽家财做慈善的有多少?

他却甘于放弃自己价值45亿的家产,

为中国人做着一件全世界最难的事,

他叫,施永青!

1949年出生于上海的施永青,

与共和国同龄。

3岁随父母漂泊到香港谋生,

一家人挤在父亲狭小的公司宿舍,

在那个香港贫富差距悬殊的年代,

他从小就知道穷的苦楚。

但穷没让他甘于沉沦,

却激起他昂扬斗志。

施永青一路半工半读到19岁,

迫于生计进入一家地产公司实习。

当时香港的地产公司,

大多数都是夫妻档、兄弟帮,

像他这样没背景学历的小喽啰,

只能跑腿打杂。

他从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阅读大量文件,

包括合约、地契、保险,

两年后谈及地产,他比专业人士更专业

1978年,香港地产乱象横生:

新兴的地产代理业,

大部分都在拼命炒楼赚差价,

真正专注于行业服务的人很少。

施永青萌生了一个想法:

摒弃炒楼,专注代理,

通过为买卖双方服务来赚取佣金。

这便是中国房产中介江湖的雏形,

但当时没人看好他:“不炒楼能赚得到钱?

看来穷小子施永青是疯了。”

无人踏足的路途,

施永青愿意一赌。

29岁的他,创立了中原地产公司

“中原”二字,寄托了他的雄心万丈。

这是一趟改变命运的冒险之旅,

谁也没想到,穷小子施永青,

掀起了地产江湖的一场“龙卷风”。

▲“公开资讯,公平交易” 1986年中原举办发布会,向社会公众提供楼市资讯。

施永青凭二手房交易诚信服务,

绝不炒楼,大受购房的普通人欢迎,

短短一年竟赚到了100万港币,

逆风而行,他却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随着改开春风吹来,

“逐鹿中原”的号角也跟着吹响:

第一年在上海站稳脚跟;

第二年在广州设立第一家门店,

同年布局北京.....

第四年,深圳中原成立,

自此,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都有了中原地产的身影。

▲中原在广州第一间地铺开张。

▲1987年中原中环总行开幕。

后经30年发展,

中原地产已在国内外61个城市设立分公司

业务辐射至英韩澳等国,

跨地域分店总数达2700家,

在香港,每五笔房地产交易中,

就有两笔是由中原代理,

每天交易额高达数百万美元,

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代理集团

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

施永青没有其他富豪靠岳父扶持的运气,

他全凭白手起家跻身亿万富翁,

更关键的是,

他缔造了一个新的江湖:

始于香港,逐鹿中原,

因他开创性的代理服务,

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香港,

与内地房地产市场中介行业规则,

有一些至今仍被沿用。

所以,

施永青被誉为“房产中介之父”,

“香港房产教父”

2008年,施永青的声望,财富,

这一切都达到了顶点,

可也是在这一年,

这一切被他全都“抛弃”。

这一年他60岁,

送给自己两份特殊的大礼:

第一,“隐退”中原,不再担任董事长;

第二,捐出自己在中原的所有股份,

折合45亿港币。

以他的年纪,

在众多70、80岁还掌帅的香港富豪中,

不该这么年轻就退隐,为什么?

还有,45亿港币几乎是他的全部身家,

相较大部分富豪在去世后才捐款的行为,

他是中国地产圈,

真正在生前就完成“裸捐”的第一人。

这么做又是为什么?

原来,他自认为“轻描淡写,

不足一提”的捐款背后,

是一份最宏远也最沉重的理想:

褪去光环,走向慈善。

但他做的慈善,

和其他慈善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要为中国人做的,

是一件全世界最难的事: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减少社会分配不公。

帮扶贫农,减少不公,

我们的国家走到今天,

还有几亿人挣扎在温饱线上。

不用说也知道,扶贫这件事有多难,

但对施永青而言,

一切或许早就是命中注定。

他年少时读了很多马列主义的书籍,

怀着革命理想,孤身从香港来到北京,

参加上山下乡。

作为一个苦水里泡大的孩子,

在18岁那年,

他看到了比他更苦的人:内陆农民。

“他们没有牛嘛,

用肩膀拉着犁,肩是很肿的,

又肿又发炎又流血还要去拉,

衣服也没得穿的,

后来有个说法,农民真苦、

农村真穷、农业真落后,

所以我一路都有关注中国农民的生活情况。”

农民的苦,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

于是,一场慈善版图,

从1994年就开始布局。

那一年施永青基金会成立,

资助的主要对象,是中国内地农村,

施永青说:

“中国城市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但农民人口比例还是很大,

只有农村生活得到改善,

中国人整体的生活质量,

才算真正获得改善。 ”

1994年开始,基金会资助了:

苗圃行动(中国基础教育)、

南开大学刘纯彬教授三农研究所、

女工关怀、汕头大学医学院......

还成立了永青农发基金,

北京永青基金会......

湖南保靖县昂洞基层慈善医院,

是施永青基金所支持的,

全国第一家,

专为贫困农民开设的慈善医院,

目前,该医院服务农民2.3万人,服务范围涉及周边4个乡镇。未来辐射范围将不断扩大……

它真正帮助周边乡镇有疾病却无资金医治的弱势人群提供初级医疗保健,并送医送药入户和上门义诊。

十年来,施永青基金,

在近20个省份开展项目累计达500个,

项目包括小额贷款、建桥修路、

水利建设、文化教育、环保,

以及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等众多类别,

总支出达1.88亿元。

而身为一个亿万富豪,

施永青几十年来,

去的最多的不是体面的高档会所,

却是贫瘠的内陆农村。

1995年,施永青作为捐赠者,

参与一次慈善活动,

从广州出发经张家界辗转至乡村,

要坐27个小时火车。

朋友试探问他能否参加,

他说:“你都没有问题,我怎么会有问题。”

这样的一路风尘,他早已习惯。

还有一次去湖南做慈善项目,

他把学生课桌拼起来,睡在上面不敢动,

一动就会被课桌夹住皮肉,

去厕所,则只有旱厕,

施永青笑着说:

“他们如厕是捂着鼻子进去,

在里面忍着气,我告诉他们,

你应该进去大力地吸几口气,

那你就习惯了。”

忍受一路风尘颠簸,

忍受臭气熏天的厕所,

从来没有一个富豪,

能为慈善做到如此地步。

施永青在农村

为了更好助力慈善,

施永青于2008年隐退,

并捐出几乎全部身家。

施永青说:“赚钱只是一个表象,

其背后是你如何去发挥、

展现自己的才能。”

“一般社会分配有三个层面,

首次社会分配是指所有权,

第二次分配指税收,

第三次分配就是公益慈善。

我们现在应该改善首次分配,

减少第二次分配,鼓励第三次分配。”

他想让慈善,

成为改变中国的力量!

对于财富不传家的问题,

施永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很早就跟我的子女说,

将来他们要靠自己的能力生活。

我本来是想死后才捐出去。

但后来觉得死了才捐那就不是我去做了,

应该趁自己还有一定能力时,

不是老得走不动才去做,

所以我觉得应该早一点,做多一点。”

而对此,施永青30岁的儿子施俊嵘,

表示完全可以接受。

“当我们很小的时候,

父亲就告诉过我们,我们没有选择,

生活最好不要太过安逸,

如果你逐步获得成功,就会更加珍惜。”

所以施俊嵘,靠自己拼打到今天,

虽然继承了中原集团,

却只拿一份普通薪资,

令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是:

他连房子都买不起,

连房子都没有的富二代,找遍整个香港,

恐怕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施俊嵘说,现在的目标是努力攒钱,

希望能攒个首付,

买个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

财富不传家,

真想不到香港还有这样的父子,

父亲裸捐,儿子也没有半句抱怨,

靠自己的努力去走成功路,难得。

▲施永青和儿子

如今的施永青,更加节俭,

常穿格子衬衣,休闲裤,带着旧手表,

因表带皮扣丢失,

他缠了一根橡皮筋代替,年长日久,

原本黄色的橡皮筋已经发黑,

还是舍不得换。

朋友回忆,一次下乡做慈善项目,

吃饭时施永青夹了口菜,

不小心将菜掉在地上,

他捡起来擦一擦直接吃掉了,

他说:

“菜掉在地下只要没超过三秒就能吃的。”

他的夫人陈佩霞亦是如此,

一次做完慈善项目晚饭后剩下几个饺子,

陈佩霞请服务员打包,

基金会同事劝她别打包,

因为凉了没法吃。

她说“没关系,回去放在水杯里,

倒点热水就行了。”

这一家人,把钱看得很重,

也把钱看得很轻。

2018年10月,施永青基金,

获颁“2018家族慈善传承奖”

这是中国企业家,

在国际获得的为数不多的慈善大奖。

对有些人来说,经商的目的是盈利,对施永青来说,经商的目的,是慈善。

做慈善很难,

做家产全捐帮扶农民的慈善,更难;

成一名富商很难,

成一名爱国正直的富商,更难,

可这两件难事,施永青已经在路上:

以慈善做实事,把钱给最需要的人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以前国外认为中国富豪很少出慈善家,

那么这些人现在可以看到了,

今天的中国,有一位公益慈善家,叫施永青;今天的中国香港,

有一种正能量,叫施永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