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炳湘逝世】傳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中風 死亡率五成 費格遜患過

【郭炳湘逝世】傳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中風 死亡率五成 費格遜患過

撰文:陳芷昕
出版:更新:

新地前主席郭炳湘今年8月27日因中風昏迷入院,留醫近兩個月,最終於昨早(20日)離世,終年68歲。中風是本港第四號致命殺手,香港每年約有3,000人因中風而死亡。香港大學醫學院腦內科教授張德輝指,若病人突然昏迷,一直未有甦醒,很大機會是腦幹出現中風或屬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中風。
消息指郭炳湘一直昏迷,需要插喉協助呼吸。有報道指郭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中風,即曼聯前領隊費格遜(費Sir)於5月同一中風類型,死亡率達到五成,費格遜成功走出鬼門關,但郭炳湘則未有如此幸運。

新地前主席郭炳湘昨日(20日)離世,終年68歲。(視覺中國圖片)

腦幹中風九死一生 蜘蛛網膜下腔中風來得急

張德輝指,若病人突然昏迷,沒有甦醒跡象,較大機會是腦幹出現中風。腦幹中風分為腦幹直接受壓,或大腦出血或出現阻塞壓住腦幹,前者情況較差,而後者,醫生需要在急症期為病人減低顱內壓。他稱兩者因直接令腦部受創,死亡率可高達8至9成。

此外,張德輝強調,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中風,病情亦會來得急,所以實際原因要由醫生進行腦掃描後判定。

消息亦指郭炳湘在入院以來,一直需要插喉。張德輝表示,病人在未能呼吸時,會為病人插喉協助呼吸,而插喉時間過長會令患者出現氣管受傷,也有肺部受傷風險,甚或出現氣胸。

張德輝教授指,若病人突然昏迷不醒,很大可能是出現腦幹中風或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中風。(資料圖片)

本港每年2萬人中風 15%死亡

根據醫管局資料顯示,中風是本港第四號致命殺手,香港每年約有2萬人中風,約3,000人因中風而死亡。張德輝指出,中風風險會隨年齡增加,病人大多是60歲以上,主要因為腦血管栓塞、腦內血管爆裂等,心臟問題亦有可能導致中風;然而年輕人亦不能掉以輕心,近年中風有年輕化趨勢,主要是先天性問題,如先天血管病變等。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費格遜5月就正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中風,幸好康復過來。(資料圖片)

病發前無徵兆 患者突然雷擊般頭痛

最常見的中風類型是缺血性中風,它是由血栓引起的;另一種類型的中風被稱為出血性中風,是指大腦血管破裂出血。報道指郭炳湘所患的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本港每年約有數十至百名患者,雖然只佔所有腦中風的5%,但死亡率達到五成、甚至七成,比缺血性中風死亡率高出四至六倍。患此病的費格遜可以甦醒過來,屬較幸運。

消息指,郭炳湘入院後,郭家雖向外稱他病情平穩,但其實他未有醒來,要以儀器維持生命,醫院早已着家屬考慮是否拔喉。

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中風特殊且嚴重,因為常常無明顯徵兆即發生,使人無法預防。患者會突然間有雷擊般的頭痛,合併頸部與背部僵硬與疼痛。主要原因為動脈瘤破裂所引起,其他較少見的原因包括腦的動靜脈畸形破裂、頭部受傷、動脈炎、動脈剝離等,由於血管破裂而無法供應血液,導致腦細胞壞死,損害腦部功能,引致死亡。

↓↓↓​20張圖說透郭炳湘風雲一生↓↓↓

+15

郭炳湘為新鴻基創辦人郭得勝長子,曾任新地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他於1997年曾被綁架,經歷令他性情大變,更一度患上抑鬱。郭炳湘原與郭炳江及郭炳聯,三人共同執掌新鴻基地產,但兄弟其後發生爭執,他更於2008年突宣布休假,同年5月被調任為非執行董事。郭炳湘於本年8月27日昏迷入院,夫人李天穎於他入院後一周後曾發出聲明證實郭炳湘因中風入院,並於港安醫院留醫,接受多位專科醫生細心治療,最終於昨早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