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塑造數字經濟新範式,鍛造升維競爭全新賽道@彌勒一貫道*彌勒三皇天|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6-15 13:03:05| 人氣3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疫情塑造數字經濟新範式,鍛造升維競爭全新賽道



[文/陳根]

連續幾日的北京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再一次引起了國民對疫情的高度關注。在疫苗尚未開發成功以前,我們仍將面臨隨時可能發生的社會停擺。此外,全球範圍內疫情仍在蔓延。 短期來看,這對脆弱的全球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全球供應鏈、就業民生、企業存活、政策應對乃至社會意識形態均面臨大考。

而從更長期的歷史視角觀察,新冠疫情造成了供需雙弱的獨特蕭條場景,卻也加速了全球經濟的艱難蛻變。


今年以來,數字經濟不斷出圈,一度成為兩會熱詞。事實上,人類社會正從物理世界全面邁入數字世界。雖然計算機、智能手機以及網絡技術的普及已經初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消費習慣,但數字經濟並非是單純的產業革命。它革新了價值創造的方式,再定義了價值分配的過程,與植根於傳統實體經濟的舊思想、舊秩序以及舊階層存在顯著的矛盾。因此,數字經濟與新思想秩序的融合與統一仍在磨合之中,這也反向遏制了數字經濟的進化。


疫情作為催化劑,迫使人們首次完全從物理世界中脫離,反思現實世界的因與果,這或將加速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社會秩序與道德文化的形成。由此可見,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革命即將來臨。儘管已有太多人預言,疫情將重塑我國經濟。但如何塑造,塑造的結果如何卻尚未明晰。當我們嘗試從宏觀經濟結構、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消費這三個方面加以考察時,或將會對後疫情時代經濟的蛻變有一個更為具體的感知。




疫情催生下企業數字化轉型

此次疫情衝擊對企業而言是一次“穩定性測試”。

在這次測試中,很多企業發現傳統的生產方式和銷售方式難以迅速應對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急劇變化。因此,企業必將會加速尋求生產方式和銷售方式的變革與突破。同時,要增強面對不確定性因素的能力,以維持企業生存並獲取持久的市場競爭優勢。通過在疫情期間對企業的調研發現,數字化程度越高的企業受疫情衝擊的影響越小。因此,數字化轉型成為企業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關鍵策略。


從生產方式來看,疫情期間,企業對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的可用性、易用性和有用性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破除了技術認知障礙,這也將進一步加速數字技術的廣泛與深度應用。


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企業將在商業競爭中加速採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等智能分析工具,根據先行指標精準預測行業變化和市場動向,以此作為生產與庫存管理的決策依據。

二是進一步加快對傳統生產設備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更大規模地引入智能生產線,更加敏捷地滿足市場需求的彈性變化。

三是企業上雲速度進一步加快,通過雲上遷移更加靈活地進行成本結構調整,降低可變成本與固定成本支出。



除了生產方式的變革,疫情也將催生企業數字化銷售轉型。

傳統銷售多以線下為主,而疫情期間的地理隔絕使得線下的銷售場景受到極大衝擊。

為了對沖疫情造成的損失,三一重工、格力電器等傳統製造業龍頭紛紛試水線上直播+短視頻營銷。

格力董明珠在三周內三次進行帶貨直播,儘管首戰僅實現 22.5 萬元 GMV,但第二、三次直播分別實現了 3.1 和 7.03 億的銷售額;三一重卡亦在疫情期間三次舉辦直播活動,涵蓋了工廠、春節、搶購節等環節。

在搶購節直播中,三一重卡針對產品在線答疑解惑,加上促銷政策刺激,2 小時實現 288 單的銷量,186 個 3000 元大訂單,實現銷售額 5000 萬元。格力和三一重卡的成功證明了數字化銷售的可行性,而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將嘗試數字化銷售轉型。


從企業管理範式來看,全流程都將出現不同程度的線上轉移趨勢。由於復工復產之路困難重重,大部分企業意識到傳統的線下管理在抗擊風險中的缺陷,於是均開始推進遠程管理,推動了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範式變革。企業經營管理全流程、全價值鏈環節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線上轉移趨勢,尤其是遠程辦公和雲簽約(電子合同)出現爆髮式發展,供應商遠程管理和客戶遠程管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科斯的企業與市場理論認為,企業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能夠在企業內部通過行政指令的方式,降低利用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交易成本,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遠程辦公的本質就是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在企業內部,通過遠程辦公等方式優化內部管理機制;在企業外部,通過雲簽約(電子合同)等方式加強與市場的互動;更進一步地,企業可以通過遠程管理加強跨區域的全球協作,而不必支付高昂的交易成本。


因此,儘管現場管理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仍然居於主導地位,但是伴隨着企業數字化水平的提高和遠程管理認知的加強,遠程管理在企業管理中所佔的比重會加速提升。作為現場管理的有效補充,將共同推動企業管理效率的提升。


企業將通過利用數字技術對各類衝擊事件進行預測和情景模擬,加快制定可提高其敏捷應對危機的遠程管理方案。此外,企業管理範式的變革還將會擴大對遠程管理平台和軟件的需求,推動遠程管理行業的爆髮式增長。企業將會探索更多管理業務的數字化轉型,從而推動管理業務的雲上遷移,促進經營數據和管理數據的雲上融合。


此外,數字化建築、遠程醫療、智慧農業等也成為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方向。根據IDC預測,2020 年,全球將有超過 25%的 GDP 產出依賴於數字驅動。同時,預計到 2023 年,全球市場數字驅動的 GDP 佔比將超過 50%左右。




數字消費新業態

疫情期間大量消費行為從線下轉到線上,這種轉變促進了消費領域的商業模式變革,加速推動了數字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興起。


數字消費的興起符合一般的經濟學邏輯。

消費者先是在疫情期間增強了對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的沉浸體驗,對網站、應用的偏好和粘性得到增強。隨後,疫情迫使消費者主動完成消費者教育。


通過一段較長時間的集中學習,消費者掌握的操作技能則成為存量技能,這就打破了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進行市場推廣的“成本高牆”,用戶滲透率得到系統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數字消費與傳統消費並非完全的替代關係。數字消費通過進一步挖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能夠進一步擴大需求市場,並對傳統消費產生帶動作用。


數字消費新業態一方面是電子商務等相對成熟業態中新模式的爆發,包括網絡社區團購、智能物流配送、生鮮電商等。

由於疫情期間消費者外出頻次減少,生鮮、食品等商超品類到家業務需求激增,主要生鮮到家平台的活躍用戶規模、日人均使用次數及時長均顯著增加。就盒馬鮮生而言,2020 年 Q1 線上購買對盒馬 GMV 的貢獻佔比約 60%,同比去年提升了 10%。


另一方面是仍處於成長期的新模式加速崛起,諸如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雲娛樂、雲旅遊等。

其中,短視頻乘4G流量激增之東風異軍突起,雙強格局地位穩固。背靠近年來飛速上升的移動互聯網流量,短視頻應用在短短數年間便成長為龐然大物,改變了科技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格局。


根據 Questmobile 統計,2017Q1 短視頻應用在國內互聯網時長中的佔比僅為4%,而到 2019Q3 這一數字便激增至 19%。2019 年 9 月用戶月總使用時長增量中,僅短視頻就佔據 64%,遠超其他各類應用。目前,抖音和快手的用戶規模遙遙領先於其他短視頻應用,雙強格局地位穩固,其中抖音的增長勢頭更為迅猛。


在教育直播方面,疫情衝擊導致在校學生、課外輔導機構全面取消線下課程,而直播恰為上述類型課程的最佳替代方案。基於龐大的在校學生規模以及複課安排,直播類教育異軍突起。以抖音為例,基於 DOU 知計劃積累的教育資源以及自有 K12 教學 gogokid、開言英語等,抖音 2 月教育類直播爆髮式增長,主播數、場次、觀看人數較 1 月環比增長110%、200%、550%,直播類型集中在 K12 及語言上。


根據 Frost& Sullivan的調查數據,2019 年在線 K12 課外輔導的市場規模為640 億元,以學生數計算的在線滲透率為15.7%。同時, Frost & Sullivan 預測,至 2023 年在線 K12 課外輔導的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3672 億元,以學生數計算的在線滲透率將達到45%。基於上述預測,2019-2023 年中國在線K12 課外輔導市場規模的複合增長將達 55%。


目前來看,數字消費的發展將至少呈現出三個趨勢性變化。一是線下中小微企業的市場退出行為增加,大型企業加速進行線下業務整合。市場集中度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產業組織結構持續優化。二是用戶進一步養成在線消費習慣,成熟期的數字經濟業態規模將會持續擴張,成長期的數字經濟新業態將會加速多點爆發。三是線上線下加速融合將是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線下企業並不會被完全顛覆。提供個性化、差異化和高質量的服務將成為重要的競爭策略。




更加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將成為發展方向

國家統計局2020年1-2月份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而智能手錶和智能手環則分別逆勢增長119.7%和45.15%;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3.0%,而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則實現增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而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則同比增長3.0%。


從這一系列對照數據可以發現,以傳統產業為代表的舊動能在應對外生衝擊時表現出明顯的無能為力,而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在對沖不確定性方面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數字技術提升國民經濟柔韌性的能力得到充分體現。


因此,疫情已經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浪潮按下快進鍵。同時,也為經濟系統注入更強的柔韌性,充分發揮了數字經濟作為宏觀經濟穩定器、緩衝器和加速器的作用,讓國民經濟在面臨衝擊時能夠更有韌性地調整生產、分配和消費,因此成為了下一步經濟發展的共識和方向。


當前,我國仍需進一步加快5G部署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經濟和產業互聯網發展,加速推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


反觀當下,我們不得不承認,疫情正以陣痛指引方向。縱觀改變人類歷史軌跡的大瘟疫,盛極一時的古希臘因雅典瘟疫而不復榮光,而歐洲中世紀原本艱難的社會轉型卻因“黑死病”而變得順暢,也為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乃至啟蒙運動埋下伏筆。雖然時至今日,醫療技術、救助設施乃至隔離措施都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類不再對病毒一無所知,但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狀肺炎仍然正在影響當今社會運行的軌跡。


從長遠看,突如其來的疫情刺破了虛偽的繁榮,卻也為原本舉步維艱的數字轉型褪去沉重的桎梏,加速了長趨勢的形成。疫情為各大轉型按下了“快進鍵”,人類社會的運行軌跡或將就此轉變。一場意欲重塑全球經濟格局的數字革命正蓄勢待發,就讓全球經濟加速穿越存量博弈的廝殺,從而鍛造升維競爭的全新賽道。---(鈦媒體)



*中國APP出海十年記*




[文/BT財經]

6月10日,中概股獵豹移動發布了今年一季報,大都是在討論其環比增長12%的AI業務上,鮮有人想起獵豹移動曾經是工具應用出海的成功典範。

如今,中國APP出海已十年有餘,生存境遇日益複雜。


潮起潮落

2008年,App Store發布,Android1.0推出,打開了中國移動應用出海的大門。

第一個吃到螃蟹的應該是久邦數碼,2010年推出GO桌面,不到兩年時間全球用戶約為2.4億,月活4200萬,成為Google Play市場份額最大的免費手機桌面應用。久邦數碼也憑此成為了第一家在美上市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公司。


獵豹移動也嘗到了工具應用出海的甜頭。旗下的清掃大師(Clean Master)幾乎成為海外安卓裝機必備,下載量突破9億。2014年,獵豹移動登陸紐交所。彼時,月活用戶超3億,全年營收7.5億元。上市一年後,月活翻番,總安裝量超23億,營收翻了將近五倍,達36.8億。

那一度是躺着掙錢的快活日子。


赤子城、觸寶、iHandy、美圖等公司旗下的出海應用,都達到了數億級別的用戶體量,備受資本追捧。為了爭奪海外市場,荷包滿滿的出海公司早早地玩起了燒錢大戰,爭奪用戶,甚至養肥了一些做海外APP廣告的平台。

但所有的光鮮輝煌都在2016年開始褪色。

這波熱潮上的APP都是工具類,主要依靠流量廣告變現。但鋪天蓋地的廣告過於飽和,引發客戶反感。更重要的是,這些中國APP侵犯到了海外巨頭的利益。

2017年2月,Facebook以廣告主違規過多為由,決定暫停所有中國區工具類APP。2018年1月,谷歌也推出新政策,禁止開發者在app中加入鎖屏廣告。


政策進一步收緊,2019年,谷歌集體下架了小熊博望旗下40多款APP、觸寶旗下60多款APP以及iHandy 旗下40多款 APP。

2020年,獵豹移動旗下所有APP被谷歌全面封殺,直接導致公司近22%的營收化為烏有。一季報顯示,總收入5.28億元,同比下降51.4%,海外移動工具業務收入同比下降62.6%;利潤也由盈轉虧,從去年歸屬股東710萬的凈利潤變成凈虧損1.04億。


CEO傅盛感慨道:“我知道工具會退潮,從2015年就知道。但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變化會是斷崖式的。”

如今,久邦數碼早已退市,獵豹市值則較最高期蒸發九成。工具APP紅利退潮,瀕臨絕境;而新的浪潮已經洶湧而來。




新軍突起

要說目前中國APP出海的最大贏家,非字節跳動莫屬。

張一鳴極具遠見和魄力,為產品的全球化戰略砸下12億美金。

據字節跳動官方數據,2019年,字節跳動旗下產品全球總日活躍用戶量超過7億,TikTok在全球的月活已達5億。而2019年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為32億,意味着全球每9位智能手機用戶就有2人每天至少用過一次字節跳動的產品。

SensorTower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不論是下載量還是總收入,TikTok都包攬了全球App榜單第一。






▲圖片來源:SensorTower


據在美華人表示,很多美國人都愛用TikTok,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它是中國公司做的。不僅美國,TikTok在印度、日本也反響不錯。可以說,TikTok是唯一一個突破本地封鎖真正贏得用戶市場的中國移動APP。

Facebook曾在2018年推出過一款對標產品Lasso,酷似TikTok,但沒能狙擊成功。


TikTok的成功是內容社交類APP的成功。相比工具類APP,內容社交類APP擁有極高的用戶粘性,可替代性弱。有用戶,就不愁流量。

其實,獵豹也做過類似的轉型。2015年投資了短視頻Musical.ly,但除此之外,還有開發了遊戲、直播、新聞推薦等多個方向。除了遊戲,其他方向都沒有堅持下來。2017年,又將Musical.ly賣給了字節跳動,而Musical.ly正是TikTok的前身。


如今,押注AI賽道的獵豹移動離成功還很遙遠。截至6月12日,收盤股價僅為3.1美元,市值4.32億美元。

相比之下,同一時期的赤子城由於賭對了方向,日子則要滋潤許多。

2016年,赤子城投資社交平台MICO。據媒體報道,MICO表現不俗,曾登上71個國家/地區App Store社交應用下載排行榜第一, Google Play上也擠進過前十,用戶規模和變現能力都相當可觀。

雖然赤子城去年12月才於香港上市,但IPO階段創下1000多倍的認購紀錄,上市首日漲幅超90%,被譽為“全球流量生態第一股”。


據3月發布的第一份財報可知,2019年營收3.9億元,同比增長40.8%;經調整凈利潤1.1億元,同比增長82.3%。4月,赤子城宣布擬收購MICO,或將進一步提升業績。

同樣吃到海外社交紅利的還有陌陌,旗下探探去年8月曾位列全球社交應用下載排行榜第二名。


如今,陌陌已實現21個季度連續盈利,探探功不可沒。據今年一季報可知,陌陌凈營收達35.941億元,其中探探的凈營收為3.817億元,同比增長29.3%,超出華爾街與指引預期。


不過,微信卻在海外遭遇瓶頸。2012年,微信在國內上線僅15個月,就以WeChat之名出海了,趕了個大早,卻一直表現平淡。

原因大概率在於,海外熟人社交市場已被Facebook、WhatsApp、Line等瓜分殆盡,WeChat儘管拿着20個億,也很難改變格局。

但總體來看,中國移動APP憑藉社交內容在海外闖出了一片天。


一鍵卸載

近日,一款名為“Remove China Apps”(卸載中國應用)的印度軟件引發熱議。

這款APP於5月17日登陸Google Play商店,兩周內下載量超過100萬次,一度衝上下載榜首。該程序可以識別出用戶手機上安裝的所有由中國團隊開發的App,並引導用戶一鍵卸載。

6月2日,谷歌以這款APP違反了欺騙行為政策為由,將其下架。

印度是中國移動APP的重要海外市場。

據統計,中國APP在印度市場佔據了30%-40%的份額。2019年,遊戲類APP的免費榜和暢銷榜上,中國份額均為第一;非遊戲類APP免費榜則排名第二,僅次於印度本國。應用榜單TOP10 中,字節跳動、歡聚時代、阿里巴巴等中國企業均有上榜。





▲圖片來源:DotC United Group 出海研究院


2020年6月8日,《Business Insider》雜誌公布了10款在印度最受歡迎的中國App,Tiktok、PUBG Mobile、UC Browser、Helo等都榜上有名。如今,這些APP卻被印度列為“對國家數據安全構成威脅的中國應用”之一。

“一鍵卸載”不僅轉變了當地用戶行為習慣,也迫使中國開發團隊不得不面對一個充滿壁壘的假設場景。


路德維希在《人的行動》一書中曾寫道:“任何行動的目的、目標或意圖,通常都是一種不適之感的消解。”

這場聲勢浩大的抵制中國App活動雖然就此告一段落,卻無疑折射出了疫情與邊境衝突之下日益緊張的中印關係。

但這也為中國應用開發者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思考方向。


從前的程序開發,或許可以靠技術細節取勝;從前的市場滲透,或許可以靠精準定位、迎合用戶需求脫穎而出;可今後的應用開發,似乎夾雜了政治因素、國際關係的考量,讓一切在法律、政策的掩蔽下變得隱晦、舉步維艱。

也就是說,中國移動APP如今出海面臨的問題,不再只是如何與本土APP的市場競爭,還要考慮更多層面上的博弈。


危機並存

不過,經過十年深耕,中國移動APP在海外也紮下了根基,表現可圈可點。

2019年4月,美國CNBC電視台曾發表名為 “How Chinese apps like TikTok are quietly racking up American users” 的文章,將中國開發者擴展海外市場的銷售業績以及企業策略展現給大眾:

僅在2019年第一季度,以騰訊、字節跳動為首的由中國企業研發、投資的移動應用在美國本土就吸納了高達6.7億美元的收入,同期增幅67%。


據Sensor Tower移動應用調研公司統計數據顯示,即便是在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下,中國移動應用在蘋果、谷歌移動應用商店排名前100的App中,仍佔據了高達22%的銷售業績,單2019年第三季度,就在美國本土吸納了7.45億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長65%。


在美國媒體眼中,中國移動應用不僅在小眾市場需求方面能夠應對靈活迅捷,更能在市場營銷層面做到資金和平台的大幅推動,從而迅速吸納美國本土用戶。

隨着諸多中國應用在海外市場斬獲業績,國內市場的競爭也被複制到了海外市場。

今年5月,快手旗下短視頻Zynn入駐美國Apple App Store,在北美市場正式展開了與TikTok的較量。

相似的功能、相似的場景,讓晚一步入駐美國市場的快手不得不為了開拓市場另闢蹊徑——真金白銀地砸!


在美國與加拿大市場,Zynn用戶可通過註冊、邀請他人、觀看視頻來獲得現金獎勵。據悉,有羊毛黨已經賺到了一千多美元。Zynn也因此上線不到二十天,就衝上了美區 iOS 總榜第一。

但好景不長,6月9日,Zynn因涉嫌盜傳TikTok視頻,被谷歌下架。長久來看,是否能夠吸納優秀內容創作者,才是其能否在北美市場站穩的關鍵。

如今,中國移動APP出海已經走入了深水區。


對於中國開發者而言,在攻破技術難關、推陳出新的同時,又要兼顧政局、貿易壁壘的負面影響,做好本土化服務,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然而,挑戰中也不是沒有機遇。

由於各國需求與消費習慣的不同,很多在中國本土已經成熟的商業模式,卻仍是海外市場的供給空白。


短視頻曾是這樣的一個領域、社交式團購也是這樣一個領域。而中國開發者不妨以填補海外市場供給空白作為一個起點,不斷拓展其商業版圖。

中國APP全面走向世界,或許還有一段很艱難的路要走。但技術上的突破、商業模式上的創新,都將為這段充滿挑戰的旅程護航賦能。---(鈦媒體)


台長: 聖天使
人氣(3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 個人分類: 職場創業心情 |
此分類下一篇:AI投資,難在哪?
此分類上一篇:清華博士6年創業復盤:燒光3000萬,第四次殤於疫情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