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就職演講:「鼎新革故 夢想成真:從醫學、藝術,到機械、科研」 | 香港中文大學傳訊及公共關係處

中大新聞中心

2024年4月26日

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趙偉仁教授就職演講:「鼎新革故 夢想成真:從醫學、藝術,到機械、科研」

2024年4月26日
分享
列印

趙偉仁教授對於獲頒授「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教授席感到非常光榮。他於就職演講中分享了他從接受醫學培訓和學習國畫藝術中所得之啟發,以及他在施手術、運用機械人技術和進行轉化研究時的心得和領悟。他亦特意向多位前輩致謝,包括李國章教授、鍾尚志教授、沈祖堯教授及劉潤皇教授。

趙教授親繪畫作,並與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及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教授一起贈予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主席蒙德揚博士,以答謝基金會的支持。

趙教授向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代表團送贈中大醫學院銀熊雕像,作為紀念品。

趙教授與所有嘉賓進行大合照。

出席活動的嘉賓參觀由中大團隊研發的內鏡手術機械人系統。系統乃趙教授的醫學團隊與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歐國威教授團隊的合作成果,已進入臨床測試階段。

研究團隊成員講解由中大研發的內鏡手術機械人系統EndoR,專用於提升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手術,先後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評判嘉許特別金獎及「2023紅點獎 (Red Dot Award)」。

相中展示由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張立教授團隊設計的納米機械人及磁控系統。醫學院與張教授團隊緊密合作,致力將研究最終轉化至臨床應用。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獲頒授「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教授席,表彰他在研究、應用及普及尖端內鏡及機械人外科技術治療上消化道癌症的成就。作為全球知名的上消化道手術和創新內鏡及機械人外科權威,趙教授日前發表了就職演講,分享了他從接受醫學培訓和學習國畫藝術中所得之啟發,以及他在施手術、運用機械人技術和進行轉化研究時的心得和領悟。

帶領上消化道手術由微創發展至無創

大部分食道癌和胃癌患者求診時已屆晚期,病情多屬嚴重,因上消化道手術被公認為其中一個最具挑戰性的外科專科。當中,食道癌的傳統治療方式是經「食道切除術」將患者整條或部分食道切除,惟此手術的難度極高。

趙教授意識到上消化道癌症患者的預後並非取決於手術或腫瘤治療有多完善,而是在於及早診斷。於是,他在2003年前往日本跟隨井上晴洋教授學習早期上消化道癌症的內鏡診斷和治療,並於翌年進行全港首宗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以治療早期胃癌和腸癌。此先進技術不但能保留患者的器官,更免卻患者承受傳統切除手術之苦。

儘管ESD相比傳統手術的優勢多不勝數,但在學習和執行的技術層面上仍存在各種挑戰,因此,趙教授聯同新加坡的工程師,開發突破性的機械人內鏡平台。他於2009年率先在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機械人微創食道切除手術,其後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及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在2011年進行全球首個柔性機械人胃部ESD,成功把他們研發的柔性機械人技術轉化到臨床應用。趙教授在2020年利用同一技術的升級版完成全球首宗機械人輔助的大腸ESD。

為增加外科機械人的臨床應用和普及,趙教授帶領來自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學府的世界頂尖研究團隊,成立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Multi-Scale Medical Robotics Center),促進臨床醫生與工程師之間的合作。此中心為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旗下的人工智能及機械人(AIR@InnoHK)研究項目,在趙教授的領導下,團隊將香港本土研發的新型機械人手術系統轉化到臨床應用。

趙教授為機械人手術的未來發展製訂了前瞻性的路線圖。他表示:「外科機械人的發展必須透過克服現有的技術困難,由微創達至無創。為此,我們正與其他中大學者及工程師緊密合作,引領柔性機械人技術的後續發展,包括納米機械人科技。此外,我們銳意提升外科機械人的表現至感官以外的範圍。在目前的機械人手術操作中,腹腔鏡猶如我們的眼睛,機械臂是我們雙手的延伸,外科醫生則充當大腦,操控整個手術過程。我們相信人工智能未來會成為我們的副駕,一同駕馭複雜的機械人手術。」

憑着勇敢和奉獻精神 實現童年夢想

趙教授自小對醫學和嶺南派藝術甚感興趣,他立志從醫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為了幫助他人。1994年,他於中大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並於2009年獲得中大醫學博士學位。趙教授在國畫藝術的造詣與他的外科手術技巧相輔相成。他曾指出繪畫國畫和施手術一樣,均需要精心策劃和周詳部署,並講求精準的手眼協調能力。

受最喜歡科幻作品之一的《星空奇遇記》啟發,趙教授兒時的夢想是「勇踏前人未至之境」。今天,他已超越夢想界限,在探索早期消化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上,不斷開拓新境界。憑着其卓越研究成果,趙教授獲得多個全球獎項,包括於2007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及2011年獲頒國家教育部技術進步二等獎。其經口腔無創內鏡肌肉切開術(POEM)的研究獲選為2011年美國消化疾病周最佳論文,並於2012年獲美國胃腸鏡內鏡世界盃內窺鏡檢查一等獎。2016年,趙教授獲選為亞太消化週新領袖及全球傑出華人青年。趙教授於2019和2023年兩度在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獲頒評判嘉許特別金獎,及於2020年獲得香港(創新)精神獎。2023年,他分別獲歐洲內鏡外科協會選為名譽會員,及倫敦帝國學院哈姆林醫療機械人研討會頒發「卡爾史托斯——哈羅德霍普金斯金內鏡獎」。

 



趙偉仁教授對於獲頒授「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教授席感到非常光榮。他於就職演講中分享了他從接受醫學培訓和學習國畫藝術中所得之啟發,以及他在施手術、運用機械人技術和進行轉化研究時的心得和領悟。他亦特意向多位前輩致謝,包括李國章教授、鍾尚志教授、沈祖堯教授及劉潤皇教授。

趙偉仁教授對於獲頒授「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機械人外科教授」教授席感到非常光榮。他於就職演講中分享了他從接受醫學培訓和學習國畫藝術中所得之啟發,以及他在施手術、運用機械人技術和進行轉化研究時的心得和領悟。他亦特意向多位前輩致謝,包括李國章教授、鍾尚志教授、沈祖堯教授及劉潤皇教授。

 

趙教授親繪畫作,並與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及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教授一起贈予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主席蒙德揚博士,以答謝基金會的支持。

趙教授親繪畫作,並與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及中大常務副校長陳金樑教授一起贈予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主席蒙德揚博士,以答謝基金會的支持。

 

趙教授向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代表團送贈中大醫學院銀熊雕像,作為紀念品。

趙教授向信興教育及慈善基金代表團送贈中大醫學院銀熊雕像,作為紀念品。

 

趙教授與所有嘉賓進行大合照。

趙教授與所有嘉賓進行大合照。

 

出席活動的嘉賓參觀由中大團隊研發的內鏡手術機械人系統。系統乃趙教授的醫學團隊與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歐國威教授團隊的合作成果,已進入臨床測試階段。

出席活動的嘉賓參觀由中大團隊研發的內鏡手術機械人系統。系統乃趙教授的醫學團隊與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歐國威教授團隊的合作成果,已進入臨床測試階段。

 

研究團隊成員講解由中大研發的內鏡手術機械人系統EndoR,專用於提升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手術,先後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評判嘉許特別金獎及「2023紅點獎 (Red Dot Award)」。

研究團隊成員講解由中大研發的內鏡手術機械人系統EndoR,專用於提升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手術,先後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評判嘉許特別金獎及「2023紅點獎 (Red Dot Award)」。

 

相中展示由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張立教授團隊設計的納米機械人及磁控系統。醫學院與張教授團隊緊密合作,致力將研究最終轉化至臨床應用。

相中展示由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張立教授團隊設計的納米機械人及磁控系統。醫學院與張教授團隊緊密合作,致力將研究最終轉化至臨床應用。

 

下載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