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難捱 韓國年輕人實行「乞丐式生存」 放棄曾經的奢侈︰多花一元都會被噓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504

通脹難捱 韓國年輕人實行「乞丐式生存」 放棄曾經的奢侈︰多花一元都會被噓

個人增值

撰文: 涂宇佳

發布時間: 2024/05/04 09:00

最後更新: 2024/05/06 18:30

分享:

分享:

通脹下,韓國年輕人要吃不起飯了 「多花一元都會被噓」 便當盒銷量激增

通脹高企、貧富懸殊加劇,雖然是各國都面對的困境,但韓國尤其被標籤,因為美國百萬YouTuber兼暢銷書作家Mark Manson今年初到韓國後,直言這是「全世界最憂鬱的國家」,引起該國內外熱議。

對於韓國的年輕人來説,在餐廳吃飯已經成為奢侈——通貨膨脹下,食物價格飛漲,韓國普通民衆苦不堪言。社交平台上,關於「乞丐式生存」的討論組湧現,年輕人在這裏討論如何極致省錢。不少人開始使用便當盒自己煮食帶飯,甚至帶動便當盒銷量大漲8成。

通貨膨脹下 韓國年輕人「乞丐式」消費

只要多花一塊錢,姜元真(化名)就要被網民責備。

因突降暴雨,姜元真不得不在便利店買了一把雨傘(約55元),他將自己今天的開支分享到網絡討論組後,網民要求他「一周不準喝咖啡」。

「你可以用傳單或者報紙擋雨,」有網民回復他說。

姜元真所在的這個網絡討論組名為「乞丐聊天室」——韓國年輕人在這裏討論如何極緻省錢,分享折扣,並互相監督。在韓國的社交平台,湧現出不少同類討論組,僅在kakaotalks上搜素關鍵詞「乞丐」就有逾500個相關聊天室。

越來越多的韓國年輕人開始削減開支。NHK在2023年10月的數據顯示,最受韓國人喜歡的8個購物APP中,有5個是打折優惠APP,包括Always、Tteorimall以及Miss Discount,其下載量分別按年增長115%、65%和24%。

雖然韓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增長率在2024年1月份實現半年內首次下跌至2%區間,但自2月份以來至今連續2個月重回3%以上。

地緣衝突,全球物價波動,韓圜匯率飆升以及能源費用的上漲可能性,種種因素預計都將加大通脹上行的壓力。

吃不起飯 便當盒&便利店速食銷量激增

通脹帶給韓國消費者最直觀的影響就是食物價格,2024年韓國消費者事務廳數據顯示:

  • 韓國炸醬麵均價從6146韓圜上漲到6915韓圜(34元漲至40元),按年增12.5%
  • 參雞湯價格從14500韓圜上漲到16346韓圜(82元漲至93元),按年增12.7%
  • 而其他日常食品的價格,上漲幅度均在7%左右

一位居住在京畿道的受訪者向韓媒Koreaherald表示:「我可以明顯感覺到餐廳價格上漲。一道菜貴了1000韓圜(約5.7元)也許並不多,但當你和家人一起外出用餐時,感覺就不同了。因為我需要替所有人支付食物、飲料以及甜點費用。」

實際上,韓國的外出用餐價格已經連年上漲。早在2022年,韓國甚至出現了「便當盒經濟」——愈來愈多人已經無法承擔在餐廳用餐,開始選擇自帶便當,反而帶動了便利店速食以及便當盒的銷量,有便當盒品牌的銷量在當時按年增逾80%,而罐頭食品、包裝火腿的銷量亦大幅上漲。

普通白領朴美媛(化名)曾向路透社表示,自己本來從未在便利店買過午餐,但近年來不堪物價上漲,便選擇去便利店消費。「我認為那裏價格合理,食物味道也不錯。所以現在我每周去2~3次。」

中產也負擔不起
「炫富」文化成過去式

不僅是普通人,高漲的物價連韓國中產都開始轉變消費模式。

邁入35歲後,白領鈡愛仁(化名)不再從奢侈品店購買手袋、鞋子以及衣服——這曾是她在30歲出頭習以為常的消費。獨自生活在首爾江南區,鈡愛仁也不再吃她曾經常常光顧的高級日料。

曾經,韓國的千禧世代與Z世代深受「炫富」文化(Flex Culture)影響,這種文化宣揚在公衆面前炫耀財富、成功以及奢侈品,毫不謙遜——但如今這種消費模式已成為過去式,全民都在削減基本開支。

韓國消費管理應用程式Bank Salad最近的一則基於100萬名用戶消費模式數據的分析報告顯示,2月份,二十多歲的韓國年輕人在食品上的花費為1690億韓圜,按年下降21.8%。三十多歲的韓國人食品支出則為1118億韓圜,按年下降24.2%。

「在高昂的生活成本面前,我放棄了曾經奢侈的生活方式,」鈡愛仁向韓媒The Korea Times表示。「我意識到在35歲的年紀,重點是支付你的房租、日用品以及提高儲蓄。」

相關文章:

南韓散戶買港股掛鈎產品暴蝕330億︰「我以為是做定期」 獲全額賠償者料不到7%

追不上通脹 20%老人無退休儲蓄 6成稱錢不夠用 「永遠沒法退休」

中產返貧|新車、私校 ... 這7類東西 中產5年後可能付不起了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熱話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