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腫的中醫治療 - 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 - udn部落格
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下肢水腫的中醫治療
2013/10/10 15:20
瀏覽1,47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下肢水腫的中醫治療

壹、         前言:

一、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門診經常會遇到年輕女性或較年長的患者有水腫的困擾。

二、「醫師,我常常到了下午或傍晚,小腿就會產生水氣,用手壓下去就會凹陷,但很快就會恢復,是不是我腎臟不好?」

三、現代人普遍認為,小腿有水腫,就代表腎臟不好,這可能和中醫所強調「腎主水」的觀念有關。

四、其實,下肢水腫的原因,除了是腎臟病所造成之外,更多時候和靜脈、淋巴管回流的受損有關。

貳、         下肢水腫的症狀:

一、下肢淋巴水腫(Lymphedema)

(一)好發於年輕女性,剛開始發生時,用手壓皮膚會有凹陷,不容易恢復。

(二)疾病發生一段時間後,慢慢就不會了,即用手壓下之後,凹陷很快會恢復,其特性為伴有皮下組織變厚的情形,疾病只是轉為慢性期。

(三)本病發生原因有可能是下肢先天的淋巴管發育受損。繼發性的原因為組織受傷、發炎、癌症或血絲蟲、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阻塞淋巴管,可能有蜂窩組織炎或淋巴炎的病史。

(四)有靜脈曲張、下肢潰瘍之病史,有的患者甚至患側下肢會較肥大。

(五)其治療方法為腳抬高,可在白天斷續進行或晚上睡覺時腳抬高,避免久站,若屬繼發性的原因,則要辨因論治。

二、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一)起因大都為靜脈炎、下肢受傷過、靜脈曲張、癌阻塞骨盆腔之靜脈,或先、後天所造成下肢動靜脈瘺管所造成。

(二)有25%之患者沒症狀。造成原因和下肢深部血栓靜脈炎,或深部靜脈回流之瓣膜受到血栓形成之破壞有關。

(三)臨床表現為癢或站時,下肢悶悶的不舒服感。

(四)假如有潰瘍的話會痛,皮膚通常是薄的或萎縮或發疳或有色素沈澱,亦可能表現為滲出性皮膚炎,表皮組織變厚或纖維化。

(五)預防急性靜脈炎發作時,使用抗凝血劑使靜脈瓣不致因阻塞而受損。治療方法亦為臥床時把腳抬高,白天或晚上應避免久站,可試著使用彈性襪。

(六)鬱血性靜脈炎者或慢性皮膚炎、皮膚潰瘍、靜脈曲張者則要辨因論治。

三、心衰竭或慢性腎疾:

(一)  造成兩側下肢水腫的,大都屬壓陷型水腫,並且有心、腎的相關病史。

(二)  足踝水腫則和下肢靜脈回流較差有關,大都與藥物(NSAIDS等止痛藥、鈣離子阻斷劑)、活動過少、營養不良均可造成。

參、         水腫的原因:

一、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事實上.水腫不一定就是腎臟病引起的,而腎臟病也不一定會有水腫。以體質性水腫最為常見,好發於女性。

(一)體質性水腫:

1、部份女性患者,發生在月經來臨的五天,但大部份水腫的發作與月經有明顯的關係,其致病原因可能與經期荷爾蒙起伏有關。

2、特色在於早上起床時並無水腫,但到了下午則小腿腫脹的厲害,體重甚至可增加達 一公斤 以上。

3、晚上臥床休息時,尿液又特別多。

4、事實上健康上與一般人一樣的正常,根本就不須要濫用利尿劑,反而會加重病情。

5、服用中藥,並穿彈性襪,對水及鹽分的攝取加以適當的限制,則可改善水腫的狀況。

6、少部份婦女的水腫是因為月經所致,經由中醫調理之後,則月經過後水腫即可消失。

(二)肝硬化:

1、肝硬化引起的水腫病人,除了可能有慢性肝病,或長期飲酒的病史外,經常會有黃疸出現。

2、水腫的發生即表示肝機能已經嚴重受損,除了西醫治療、並利用中醫減緩西藥對腸胃的副作用,使患者脾胃功能正常。

(三)心臟衰竭:

1、心臟衰竭病人也常易有水腫發生,走路、爬樓梯則會有喘息及呼吸困難出現。

2、甚至爬到二樓即走不動,須要停下來休息。

3、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臨床上,有一位50歲的女性患者在西醫宣布,心臟無力,可能會猝死。

4、經由李醫師開立中藥材,經由高濃縮的機器煮出水煎藥,服用4週後,呼吸較正常,心臟較少顫動,胸悶刺痛也沒有了,因為,還沒完全恢復,仍持續服藥中。

(四)腎臟病:

1、腎臟病引起的水腫,則需伴有小便泡沫存在。

2、主要是因為蛋白質大量由尿中排泄,血中蛋白太低所致。

3、另外部份人則是腎機能嚴重衰退,無法完全排出水份及鹽份所引起的。

4、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初期的蛋白尿,依據體質,服用中藥,可以減輕腎臟惡化,避免洗腎。

5、尤其是經常憋尿的患者,輕微腎發炎,自行亂服藥,終至長期洗腎,腎臟也萎縮了。

6、所以,未經由專業合格的中醫師,調配適合的中藥,是一件危險的事。

(五)藥物:

1、藥物引起的水腫,因為長期服用消炎止痛劑影響腎臟排泄機能。

2、長期服用類固醇製劑"美國仙丹",傷害到腎上腺機能所導致的。

3、在日常生活中,常見於腰痠背痛或慢性關節炎病人服用西藥或打針後發生。

4、只須停止服用,經由專業合格的中醫師,給予適當的中醫治療即可逐漸改善。

(六)局部血管或淋巴管阻塞:

1、病人水腫常只好發於單側的小腿。

2、中醫治療下肢水腫,是在辨證論治,根據其發生原因來治療。

肆、         下肢水腫的中醫治療:

一、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其方向大都為清熱利濕、益氣養陰,或是活血化瘀,所謂「血不利則為水」。

二、若更嚴重屬心、腎疾病者,則可用真武湯、實脾飲、濟生腎氣湯。總之要在「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的原則之下,對下肢水腫作出最好的處理。

三、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認為,形成水腫的主要原因,是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

四、水腫的辨證:分陽水,陰水兩大類。

(一)風邪外侵、水濕內困、皮膚瘡毒等因素所致的水腫,發病急驟,多屬實證,稱為陽水,陽水屬表屬實,故治宜發汗,利尿,逐水。

(二)脾腎虛弱所致的水腫,發病緩慢,多屬裏證虛證,稱為陰水,治宜健脾,溫腎,化氣,行水。

(三)陽水

1、風水:

(1)症狀:從眼瞼開始浮腫,繼則四肢及全身都腫,小便少,起病快,多有畏寒發熱,肢體酸重或疼痛,咳嗽咽痛或喘氣,舌苔薄白,脈多浮數。

(2)治宜:祛風行水。

 

2、濕鬱:

(1)症狀:常全身浮腫,按之凹陷,身重困倦,小便短少,胃腹脹滿,苔白膩,脈多沈緩。

(2)治宜:健脾利水。

 

3、如為濕熱壅滯:

(1)症狀:全身浮腫,皮色潤澤光亮,煩熱口渴,胸腹滿悶,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苔黃膩,脈多沈數。

(2)治宜:清熱利濕。

 

(四)陰水

1、脾虛不運:

(1)症狀:常輕度浮腫,小便少,大便稀,疲倦乏力,腹脹,腰腿酸軟,面色萎黃,苔薄白,舌淡紅,脈多細。

(2)治宜:健脾行水。

2、脾腎陽虛:

(1)症狀:浮腫,怕冷,四肢發涼,面色淡白,神疲肢軟,食欲不好,食後腹脹,噁心,便溏,尿少,腰酸痛,苔薄白,舌淡紅,脈沈細。

(2)治宜:溫補脾腎。

3、陰陽兩虛:

(1)全身腫,時腫時消,頭昏,肢冷,多夢,潮熱盜汗,體弱無力,腿軟,陽痿,舌淡,脈細。

(2)治宜:滋陰助陽。

4、陰虛陽亢:

(1)全身浮腫,久而不癒,頭昏頭痛,耳鳴目乾,口乾心煩,手足心熱,盜汗,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多沈數。

(2)治宜:須滋陰潛陽。

伍、         結論:

一、善慧堂中醫診所-李秋慧中醫師表示,若能在水腫發生時,請西醫師作一簡單的心、肝、胃、腎上腺的篩檢,即可確知病因,早期使用中醫治療,並且長期觀察追蹤。

二、大部份人水腫的發生是體質有異常的,經由專業合格的中醫師,診斷並治療效果比較快。

三、千萬記得,不要自己找不到原因,而到處去西藥房拿藥及濫用利尿劑,勞民傷財又傷身體。

 

善慧堂中醫診所  李秋慧中醫師~提醒您~

若有體質問題,請找合格專業的中醫師,

為您的病情,做有效的診斷用藥,根本治療,

請勿自行使用網路中草藥偏方,以免傷身。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