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董事长罗熹 62 岁卸任,总裁担任人保集团临时负责人,该公司日后如何发展?

3月17日,中国人保(601319.SH/ http://01339.HK )发布公告,称集团董事会收到罗熹的辞呈。罗熹因年龄原因,辞去该公司执行董事…
关注者
4
被浏览
1,856

3 个回答

原创出品 |喻观财经

上周五,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保”,601319.SH,1339.HK)发布了2022年年报,成为第三家发布年报的上市保险公司。从此前该公司发布的业绩预报,已经描摹出其业绩走势的大致轮廓。

对于市场来说,对于中国人保的这份年报尤为值得关注:在高层再次发生更迭之际,这份年报可被看作中国人保实施了两年的改革的一次小结。

在年报发布前的10天前(3月17日),2月17日已被免去中国人保党委书记的罗熹,正式辞去董事、董事长等一切职务,为他的执掌中国人保生涯正式画上句号。

市场重点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罗熹离开后,是否会如同他当年到来那般,让中国人保再一次面临战略的巨变?

对此,在3月27日召开的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目前代行董事长之职的中国人保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回应了这一市场焦点问题,表示中国人保将坚持战略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因此要保持战略定力

罗熹执掌时期推行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将何去何从?王廷科则表示会对一些具体的策略进行动态优化,用了四个“更加突出”来概括出这场改革接下来要走的路。

如果从年报主要业务指标的表现来看,中国人保这场改革颇有些收成。在2022年晦暗的保险市场中,中国人保的净利润、保费规模等主要指标逆风飞扬,尤其是财险和健康险两家子公司的表现,被一些分析师研报用了“表现亮眼”等字眼,多家券商则给出了“增持”或“买入”评级。

目前中国人保的新掌门还是一个未知数,无论如何,对于中国人保来说,2022年已经成为历史,2023年都会是新的开始。

财、寿表现不一

2022年的保险业,财、人身险的增速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人身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3.42万亿元,同比增长仅为3.06%;财险业务实现原保费收入1.27万亿元,同比增长8.92%。

中国人保旗下财险和寿险的保费增速表现,亦表现为财强寿弱之势。截至2022年底,中国人保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258.09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简称“人保财险”,2328.HK)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854.34亿元,同比增长8.3%;人保寿险实现原保费收入927.02亿元,同比下滑4.3%;人保健康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410.22亿元,同比增长 14.5%。

从净利润贡献度上来说,作为中国人保基本盘的人保财险,依然是利润主力。截至2022年,中国人保的净利润为244.06亿元,同比增加12.8%,人保财险净利润为265.5亿元,同比增长17.5%,贡献了88%的净利润。人保寿险实现净利润27.06亿元,人保健康实现净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70%。此外,投资板块的子公司全部实现盈利:人保资产净利润4.83亿元,人保养老净利润1.58亿元,人保投控净利润1.21亿元,人保资本净利润1.31亿元。

在2022年股债双杀的投资环境之中,整个保险业几乎都感觉到投资端无比沉重的压力,中国人保也不例外。

截至2022年底,中国人保实现总投资收益552.65亿元,同比下降12.4%;净投资收益 603.55亿元,同比增长15.5%;总投资收益率4.6%,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只有净投资收益率尚保有0.3%的同比增速,至5.1%。

财险改革成效几何

在两年多之前的2020年11月,中国人保正式确立了“卓越保险战略”和“1+7”战略框架。在次年3月举办的中国人保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罗熹首次对外解析了该战略的详细内容,并喊出中国人保要“重回C位”。

2021年,中国人保手持改革蓝图开始“施工”,在系统上下展开了一场“触及灵魂”的改革,其中,人保财险和人保寿险分别担纲成为改革重头戏“三湾改制”和“湘江突围”的主角。直到罗熹卸任前,中国人保的这场改革仍在进行之中。

如果从年报数据来看,改革显现出一定的成效:截至2022年底,人保财险实现承保利润100.63亿元,同比激增456%;其中,车险实现承保利润113.05亿元,同比增长69.4%

承保利润得益于人保财险的综合成本率的优化。截至2022年,该指标为97.6%,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5.6%,同比优化1.7百分点,创近年来新低。

除了疫情原因导致交通事故率下降,从而间接促使车险赔付率下降,人保财险承保利润的改善,亦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推行的改革以及车险综合费改。

根据彼时“三湾改编” 的规划,要实施5项体制变革和5项配套机制变革。其中,体制变革包括重塑组织架构、打造专业运营体系、重建作业规范、建设五大生态配,以及改造IT架构等。

中国人保副总裁、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在年报发布会上表示,经过两年多的车险综合费改,财险公司的定价能力提升,现在已很少出现“地板价”,非理性竞争不复存在。对于像人保财险这样的大公司来说,能够更好地发挥定价优势,提高对高风险业务的风险充足性。

在核保方面,人保财险在改革中推行独立核保系统,对全系统的核保人员施行总部垂直管理。在理赔能力建设方面,则实行承保理赔业管会的管理模式。

在定价模式上,对营运货车的定价从以往的以车为单位,改为以车队为主的定价体系,提高了车队的分级管理和车队定价,提升了风险识别能力。

此外,人保财险强化了客户服务能力建设,车险续保率同比提升1.3%,实现承保数量与车均保费双增。

2022年人保财险车险保费的一个重要贡献方来自新能源车。截至2022年,人保财险承保的新能源车达467万辆,同比增长59.6%,实现保费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72.7%

不独人保财险,太保产险等保险公司亦发力于新能源车险领域。此外,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亦有意进军车险市场,成为当下新能源车市场的一个新动向。

对此,于泽表示希望新能源车企能够为车险市场带来新的思想、理念和做法,同时表示,这些新军对整个保险业的影响还很有限。

在于泽看来,车险属于管理型险种,并非简单地拥有主机厂就能带来保费的增加或管理效率的提升。此外,人保财险积累的销售队伍、定价能力和历史数据,亦不能很简单地拥有。此外,车险对承保网点和理赔服务网点的要求很高,能否拥有庞大的网点服务体系,对于车企而言同样挑战很大。

2023年,随着人们的生活回归常态,交通出行恢复,事故率上升从而导致车险赔付率上升,几乎是可以预见的。诸分析师认为,包括人保财险在内的财险公司的车险赔付率将比2022年有大幅增加。

因此,对于人保财险来说,2023年车险如何持续提质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理赔精细化管理水平,亦是现实之考。

相比车险,2022年人保财险的非车险板块表现平平,尤其是责任险承保亏损高达31.53亿元,位居财险亏损首位。此外,企财险成本率出现恶化,意外和健康险亦由前三季的承保盈利转为岁末的亏损。

不过,从2023年前两个月的表现来看,人保财险的农业保险、意外和健康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反而成为保费主力,显示出其在非车险领域的发力势头。不过,这些业务能否带来承保盈利,尚需观察。

于泽表示,人保财险对非车险尤其是责任险做了一系列的改造工程,其改革成果将在2023年得到体现,预计在没有特别大的灾害的情况下,非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将控制 在100%以内。

保持战略定力,动态优化策略

2023 年是集团卓越保险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也成为中国人保再次面临换帅的一年。

当罗熹以一种突然的方式提前终结他在中国人保的任期后,中国人保时隔两年多之后又一次换帅。

通常来说,换帅意味着公司的战略又会发现新的调整,推出新的战略。因此,市场对于中国人保是否又要改弦易辙颇为关注。

对此,王廷科专门回应了这一市场热点,表示中国人保的卓越保险战略是经过公司党委集体研究,通过董事会审议,符合当前保险行业发展和人保集团的战略布局。而2021年以来中国人保取得的稳中求进、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经营业绩,亦充分体现了卓越保险战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因此,中国人保将坚持战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持战略定力,将更加深入和务实地推进卓越保险战略的实施。

不过,王廷科同时表示,公司会把战略的稳定性和策略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对一些具体的策略进行动态优化,使之更加有效、科学地推进战略的实施。

至于如何进行动态优化,王廷科总结为四个“更加突出”:

1、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2023年年设定利润增速目标将继续快于保费增长指标;
2、更加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围绕金融央企的使命和责任,服务大局;
3、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发展,要在服务创新上求成效,利用创新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4、更加突出全面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的及时评估,把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年报已经发布了,年报发布会已开过了。首季即将过完。那么,中国人保的新掌门何时上任呢?

图片:网络

发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