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投資中“活”下去?來看股市中的"孫子兵法"
share_log

如何在投资中“活”下去?来看股市中的"孙子兵法"

如何在投資中“活”下去?來看股市中的"孫子兵法"

券商中國 ·  02/11 17:45

來源:券商中國

對於爆倉或出局的投資者,重陽投資創始人、首席投資官裘國根的觀點令人警醒:在投資中,絕不做不可逆的事,如果一種策略不具有遍歷性,那麼意味着爆倉或出局的可能,投資就變成了危險的“俄羅斯輪盤賭”。

“先勝而戰”就是一種遍歷性法則。裘國根認爲,中國傳統經典《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先勝而戰”與遍歷性思維有異曲同工之妙,它不僅要求作戰前做好全方位的準備,使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同時還要等待對手鬆懈或者犯錯誤時再發起攻擊,目標是確保萬無一失。所謂的遍歷性,是指某類事件在大樣本和充足事件的檢驗下經歷各態後,統計結果在時間和空間上是一致的。

重陽投資合夥人舒泰峯在《財富善戰者說》一書中,以孫子兵法的理論說明了價值投資何以立於不敗之地。“買股票就是買公司”法則、安全邊際法則、能力圈法則、理性對待“市場先生”法則等均體現了孫子兵法的“不可勝在己”“勝於易勝”和“先勝而戰”的思想精髓。

財富善戰者,在投資佈局之初已獲得勝利,就如真正善戰的人在戰爭開始前就已經獲勝了,是謂“先勝後戰”。以下就是舒泰峯所總結的孫子兵法與價值投資的十個相通之處,這十大主題以孫子、巴菲特、芒格的虛擬對話進行詳解。

以優勝劣:擇人而任勢

什麼是好企業?就是能爲股東創造長期利潤,同時也能爲社會創造價值的企業。一個好企業需要有好的管理層、好的商業模式,並且符合產業發展趨勢。孫子說:“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任勢。”“擇人”相當於挑選好的管理層,“任勢”相當於順應產業發展趨勢並選擇其中好的商業模式,它們一起構成企業的競爭優勢。

以逆克順:避其銳氣,擊其墮歸

好企業不等於好標的,好企業加上好的投資價格才算是好標的。所以除了買好的,還要買得好,也就是買得便宜。但是怎麼才能買得便宜?這就需要逆向思維,做到人棄我取。在別人不喜歡的時候買,或者在別人忽略的地方買,才能用合理的甚至比估值低的價格買到優秀的標的。《孫子兵法》有云:“避其銳氣,擊其惰歸。”避開敵軍出征時的旺盛鬥志,等到敵人鬆懈返回時予以痛擊,其中的原理與投資的原理相同。

以慢制快:以虞待不虞者勝

好價格不會自動出現,就好像好的獵物總是躲在密林深處。它們都需要我們耐心等待,等到潮水退去,喧譁不再。巴菲特十分善於等待,他很欣賞棒球運動員泰德·威廉姆斯,因爲威廉姆斯從來不會在真正的好球到來之前亂揮球棒。巴菲特爲了等待一個好的標的,也總是不惜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芒格稱之爲“坐等投資法”。

而《孫子兵法》則主張“善守者,守於九地之下”,最終實現“以虞待不虞者勝”,即有準備之師攻擊無準備之敵,才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

以少勝多:一戰而定

奉行“坐等投資法”的巴菲特必定不會出手太多次。與許多人喜歡分散投資不同,他更喜歡馬克·吐溫的建議“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然後小心看好它”。當然,只做一次投資的確太少,他對普通投資者的建議是給自己準備一張只有20個打孔位的卡片,代表一生中能做的投資。一旦你在這張卡片上打滿了20個孔,你就不能再進行任何投資了。

相應地,《孫子兵法》也不主張多打仗,因爲打仗消耗的人力、物力很多,會導致“數勝而亡”,總是打勝仗的國家反而可能滅亡。《孫子兵法》之道其實是慎戰之道,講究少打仗(最好不打仗),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高境界,實在要打也要追求“一戰而定”。

以勇勝怯:疾如風侵掠如火

等待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只適用於機會沒有來臨之時。一旦機會到來,就要勇於撲上去。正如裘國根所說:“機會來時,要敢於重倉出擊,踏上兩隻腳。”巴菲特的表述是:“當天上下金子的時候,應該用大桶去接,而不是用小小的指環。”金融危機發生之時,往往就是巴菲特橫掃市場之時。越是觀察巴菲特的投資操作,越會發現他就像一個老練的獵人,擁有超人的耐心和毅力,在獵物沒有出現之前始終靜靜地等待,一旦獵物出現,就果斷出擊,一擊而中。

《孫子兵法》同樣講究要麼不打,軍隊一旦行動,則要“動於九天之上”,其“疾如風”“侵掠如火”“動如雷震”。也就是說,真正善於攻擊的部隊就像從天而降的神兵,橫掃千軍,像風像火像雷霆。

以穩勝險:以正合,以奇勝

凡事有限度,過猶不及。重拳出擊不代表“ALL IN”(全部投入)或者大舉放槓桿。因爲槓桿是把雙刃劍,既可以讓你一夜暴富,也可以讓你一夜歸零。投資的世界中永遠有不確定性,“黑天鵝”市場出沒,所以還要記得留一手。巴菲特的賬上永遠“躺着”至少300億美元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雖然它們收益很低,但是能讓巴菲特睡得很安穩。一旦爆發金融危機,當其他公司都爲生存而掙扎時,巴菲特還有充足的“子彈”。

《孫子兵法》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其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以變克僵: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巴菲特的投資方法慢的時候像千年神龜,可以靜靜等待數年乃至數十年,快的時候猶如閃電。芒格將這種方法總結爲“條件變了我們也要變”。這種像水的智慧,《孫子兵法》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水至柔卻能克萬物,正因爲它的善於變化。

以熟避生: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

要做到前面7個環節,一個重要的前提是知彼知己。投資歸根結底是兩件事:一是認識客觀的世界,二是認識主觀的自己。巴菲特主張不熟不投,即首先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避開陌生的東西,絕不能踏出能力圈半步。其次才是對標的進行判斷,這就要求投資者一方面要不斷習得各類知識和技能了解客觀世界,另一方面要誠實面對自己,剖析自己的種種認知偏差,避免成爲一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傻瓜。

《孫子兵法》說“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即知道什麼仗可以打,什麼仗不可以打的人才能獲勝。

以強勝弱:先勝而求戰

巴菲特說:“在投資方面,我們之所以做得非常成功,是因爲我們全神貫注於尋找1英尺欄杆,而避開那些我們沒有能力跨越的7英尺欄杆。”

《孫子兵法》則說“古之謂善戰者,勝於易勝也”,人人喜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奇故事,其實這些故事大錯特錯,以多勝少、以強勝弱才是作戰的正道。真正善戰的人在戰爭開始前就已經獲勝了,是謂“先勝後戰”。

全勝思維:不戰而屈人之兵

世上道路千萬條,投資方法也不少,但是價值投資最接近投資之仁道,它要求用最小的代價買到好的企業,也要求愛惜被投資的企業,必要時要通過改善治理的方式幫助企業實現增長。它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多贏之道。

《孫子兵法》說:“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先勝是手段,全勝才是最終目標,這是因爲打仗是國家大事,會犧牲人命,甚至關乎國家的存亡,所以打得贏也要算代價,正所謂“夫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全軍爲上,破軍次之”。用兵之道,使敵人全國降服是上策,用武力擊破敵國是次等選擇;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擊敗敵軍是次等選擇。正是《孫子兵法》的終極價值——全勝思想。

編輯/Corrin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