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祖先为什么把中国分成四季而不是三季或五季?

第一,那时的中国人已经知道用地理上的春秋分和夏冬至(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赤道)的概念来区分四季了吗? 第二,即使真的已经知道了,那么为什么要依此分季节…
关注者
26
被浏览
10,278

16 个回答

季节有很多种,分类方法和标准以及用途都是不一样的……

首先是天文学季节,通过地日关系(主要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将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其中,当太阳直射点达最北端(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南半球冬至;反之,为北半球冬至,南半球夏至;当太阳直射点经过赤道向南,为北半球秋分,南半球春分;反之,为北半球春分,南半球秋分。春分至夏至为春,夏至至秋分为夏,秋分至冬至为秋,冬至至次年春分为冬。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便是反应天文学季节的一种历法(夏至等就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那四个,不是重名,而是就是一个东西……)

这种季节划分方法比较适合温带,尤其适合指导温带农业、养殖业生产生活。

这种季节划分法的特点是全球统一……南北半球各自所有地区都是同时在同一个季节里的(但是南北半球互相相反),也就是说,全球的天文学季节都是春夏秋冬四季


其次,是气象学季节,这个就和人为规定有关了。在中国而言,现通行的“候温法”是以三个关键词为标准——“连续五天平均气温”,“22℃”,“10℃”划分季节的。

即,依次为——连续五天平均气温超过10℃,为春;超过22℃为夏;低于22℃为秋;低于10℃为冬。如此往复,并一定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布。

可见,这种标准会有地区性的差异。因为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气候是有差异的;而不同国家可能连标准都不同。

这种季节划分法,就依国家、地理、气候与传统而异了。

用这种标准的话,全球大概有六类地区。

1.春夏秋冬皆有的温带季风地区。(一年温度可低于10℃,可高于22℃)

2.四季如春的温带海洋地区。(常年介于10℃-22℃)

3.长夏无冬的回归线地区。(常年高于10℃)

4.长冬无夏的极圈地区。(常年低于22℃)

5.全年皆夏的赤道地区。(常年高于22℃)

6.全年皆冬的极地地区。(常年低于10℃)

这种分类方式,同样适合于指导日常更衣以及农业生产生活等(10℃以上的气温,适合大多数作物生长。活动积温也以此为标准,至于活动积温是什么,这里就不赘述了……)


最后一种,是依照气候影响的季节类型,因为季节的划分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影响。

由赤道至两极: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以内,受热带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无季节划分

【比如印尼】

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受热带信风控制),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或干湿两季,亦可能分干季与大、小雨季,热、雨、旱季等,季节分类很多样;

【前者如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后者如中国南方地区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

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内陆与西海岸地区),全年高温干旱,无季节划分

【如撒哈拉沙漠地区、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一般都分春夏秋冬四季,但也有部分地区将夏或冬拆为两个季节(如初夏与盛夏,初冬与严冬)。四种气候区别在于降水,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天干旱,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根本原因在于海陆位置与季风。如图:


至于寒带气候,包括苔原气候与冰原气候,可以分春夏秋冬,也可以简单的分为冷暖两季。前者暖季平均气温可以超过0℃,后者不能。

最后是高原气候,由于海拔的影响,全年低温,日温差大。受季风与地形雨的影响,全年可分旱雨两季,也可分春夏秋冬四季。


总的来说,世界各个地区的季节都是以 雨、热 划分的。雨热变化均明显的,一般就分春夏秋冬四季;热变化不明显,但雨变化明显的,分旱雨两季或干湿两季;雨变化不明显,热变化明显的,分冷暖两季;其次,还有它们互相混合、演化的结果。比如东南亚地区,雨变化明显,虽然全年都热,但是热变化也是存在的,就是春夏秋与干湿、旱雨的混合(依国家、民族、文化而变)。


以上来自脑子里的初中地理……可能有不少差错与不足,还请各位前辈、老师不吝指教……

谢邀。以下都是瞎逼逼。

感觉要看具体的地区吧?

我国大部分是大陆性显著的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显著,加上冬夏之间的春秋作为过渡,才会给人「一年四季」的感觉。

但是打个比方……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居民大概就不会有太明显的季节概念了,毕竟一年四季都是高温多雨。

综上所述,「季节」的概念应该要更多地分布在气温季节差异较大的地区吧,感觉降水的影响都要小一些。

大概是这些。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