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輸在不懂拒絕》:拒絕別人時態度要堅決,方法要委婉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99%的人輸在不懂拒絕》:拒絕別人時態度要堅決,方法要委婉

《99%的人輸在不懂拒絕》:拒絕別人時態度要堅決,方法要委婉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我們不想答應或無力應承別人的請託時,就應該堅決明確的表明自己的拒絕態度。與那種支支吾吾、遮遮掩掩、隱瞞自己真實感受的態度相比,明確的拒絕會節省許多時間和精力。

文:李勁

如果他不懂你的模棱兩可……

在拒絕別人時,有一點非常重要,即拒絕時態度一定要堅決明確。何謂堅決明確?就是明白的告訴對方,這件事自己辦不到或無能為力,請對方另謀他途或另請高明。這個原則很多人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多。

這是因為大家都覺得,被拒絕是一件令人十分難堪和傷感情的事,於是為了照顧被拒絕者的情緒,就傾向於選擇態度不明確、模棱兩可的回答來拒絕對方,希望對方能夠聽出自己的弦外之音,從而主動、自覺的放棄請託。

如果對方的心思稍多一些,或許能很快的理解,這模棱兩可的回答背後的潛台詞,從而主動放棄。但也不排除這樣的情況:有些人明明知道模棱兩可的話背後是拒絕的意思,卻故作不知,依然糾纏。

此外,生活中不少的人心思簡單,聽不出話中有話。他向你提出請求時,抱著莫大的希望。面對不甚堅決的否定和不甚明朗的拒絕,他們往往不會輕易放棄希望,而會盡最大努力去爭取實現自己的目標。此時如果你的拒絕不夠明確,不把「不」字說出口,就很容易陷入糾纏。沒有明確表態,通常會讓對方誤解,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

小美因為家裡有急事必須請幾天假,剛好在這時候,有一位客戶打電話來,說要談簽約的事。這是一位大客戶,小美已經和他洽談了兩個多月了,此時正是關鍵時刻,自己卻無法分身。她想來想去,想到了自己最要好的同事小孟,於是開口請她幫忙去跟這位客戶簽約。

小孟的確很想幫她,可是最近母親生病住院了,自己一邊要忙工作,一邊要照顧生病的母親,實在是分不開身。所以小孟不得不拒絕請託,但是她又不想讓小美太失望,於是邊敷衍著「我盡量」,邊思考著該怎麼拒絕。小美是個急性子,她一聽到小孟說:「我盡量」便急忙留下客戶的電話和地址,趕回家去了。

小孟的「但是」已經掛在嘴邊,卻見小美急匆匆的走了,連說話的機會都沒留給自己,心中很不高興,於是抱著「反正我沒有答應」的心態,索性對此事不聞不問了。幾天後,小美從家裡趕回來上班,卻發現已錯失了那位大客戶,便找小孟抱怨:「既然妳不打算幫我,當初為何不直接拒絕我呢?」從此以後,兩個人之間產生了很深的隔閡。

很顯然,這件事如果追究起來,雙方都有責任。但是,小夢的責任更大。正是因為她的遲疑不決,讓小美覺得她已經答應了自己的請求。假如當初小孟聽到這個請求時,就直截了當的說明自己幫不上忙,那麼小美就可以找別人幫忙,或告訴客戶延遲一、兩天再簽約,結果可能就不會那麼糟了。

當我們面對別人的請託時,如果不能確定自己能把對方請託的事辦好,或根本就不想接受對方的請託,一定要避免使用下面這些模棱兩可的回答:

  • 「嗯,你說的事我會考慮的。」
  • 「這件事情比較難辦。」
  • 「我不確定這件事能不能辦成。」
  • 「我幫你問問看,如果不行我也沒有辦法。」
  • 「應該可以吧?我不確定。」
  • 「這件事等我回來再說,好嗎?」

很顯然,上述這些回答的拒絕意味並不明顯,不僅無法拒絕對方,反而會讓對方抱有希望。如果對方託你辦的事,你根本不想應承或無力辦好,那麼這樣的回覆就毫無意義,到最後你還是要硬著頭皮告訴對方事情無法辦成。這對對方而言將是一種更大的傷害,因為此時可能已經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

態度要堅決,方法要委婉

拒絕別人時應該乾脆、明朗,切忌優柔寡斷。當然,這並不是主張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人都直截了當的說出「不」字。一般來說,對那些自尊心比較強、臉皮比較薄的人來說,只需要婉轉的說出拒絕的理由即可,最好不要直接說出拒絕性的話語。因為對方能夠從你的話語中察覺到你拒絕的意圖。這種拒而不言絕的拒絕方式,可以避免讓對方感到尷尬、沒面子、下不了台,從而不會對雙方的人際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比如,當朋友在你正打算出門時來拜訪,你不妨在表示歡迎的同時說一句:「你來得真巧,再晚一分鐘你就要撲空了!」這等於委婉的暗示對方,你馬上要出門辦事了。如果對方是個識趣的人,就會在簡短的說明來意後盡快告辭,或另外約拜訪時間。這自然比你發出明確的逐客令要好得多。需要注意的是,你的暗示必須含義明確、意思清楚,使對方一聽即懂、一點即透。

因此,當我們遇到自己不想應承或無力完成的請託時,一定要學會堅決明確的拒絕。當然,在措辭上可以婉轉一些,但原則是讓對方一下子就能明白我們說「不」的意圖。

比如:「非常抱歉,這件事我無能為力。」「很對不起,這件事我實在幫不上忙。」「我最近實在很忙,我也不想耽誤你,你最好找別人幫忙。」

「或許你可以去找○○,我是肯定幫不了你的。」「我非常想幫你,但對這件事我實在是不在行。一旦做不好,既耽誤了事情,又浪費了你的時間。你不如找一個更穩妥的人幫你。」

總之,當我們不想答應或無力應承別人的請託時,就應該堅決明確的表明自己的拒絕態度,這會讓對方對我們刮目相看。因為與那種支支吾吾、遮遮掩掩、隱瞞自己真實感受的態度相比,明確的拒絕會節省許多時間和精力。同時,我們也會從這種乾脆俐落的回答中,找回我們久違的自信。而模棱兩可的態度,只會造成雙方之間的隔閡。

相關書摘 ▶《99%的人輸在不懂拒絕》:你不缺乏拒絕的勇氣,但不懂得拒絕的方法

書籍介紹

《99%的人輸在不懂拒絕:拒絕的話要怎麼說,你優雅,他溫暖;或只用一個動作,對方就自動放棄又不傷和氣》,大是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李勁

當你把付出變成習慣,以為被人利用也算是一種價值,你會在不斷的接受和服從當中,失去自信、丟掉自尊,只為別人的需要而活。這是你想要的人生嗎?

作者李勁是資深文案、企劃編輯,工作就是花大把時間跟人說話,逼得他必須熱衷於心理學與人際交往。他用自己的人生經驗終於搞懂:社交絕對不是委屈自己被人情緒勒索,拒絕別人不是虧欠,不用覺得愧疚。只是,拒絕的話語不能赤裸,你得替這些話穿上衣服、並拿出擋箭牌。

正書封_大是文化DT0185《99%的人輸在不懂拒絕》(300dpi)
Photo Credit:大是文化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