苫背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苫背

建筑名词
灰背的操作过程叫做“苫背”。苫背从木望板开始,普通民宅木望板也可用席箔和苇箔代替。
中文名
苫背
用    途
做成房顶低层。
作用于
建筑
开    始
一般从木望板开始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苫背一般从木望板开始,普通民宅也可用席箔和苇箔代替(檐椽部分用席箔,檐椽以上不露明的部分用苇箔)。除了木望板和席箔、苇箔作法外,还可采用荆芭、瓦芭、砖芭、石芭作法。荆芭是以荆条编成的片状物作为灰背的基层,多见于地方建筑。瓦芭、砖芭、石芭的说法由荆芭而来,瓦芭作法是将板瓦铺搭在木椽子上,瓦与瓦的对缝处应勾抹素灰膏。这咱作法即可用于无顶棚的建筑中,也可作为修缮时旧料利用的一种手段。砖芭又叫砖望板或望砖,是宋代建筑的常见作法,明、清时期北方已不多见,但在南方仍很流行。望砖是一种较薄的条形砖。使用时直接铺在椽子上,砖缝之间要勾抹白灰膏。石芭是以薄石板代替木望板铺在椽子上的作法,多见于地方建筑。凡琉璃大脊或屋面有吻兽者,在苫背前应在扶脊木(或檩)上钉好脊桩、吻桩或兽桩。

备料、材料选用及制作要点

1、泼灰。对灰背的质量影响最大。每次泼灰数量不可太多,且分层泼灰。
2、泡青浆。青浆是由于青灰加水搅拌调制而成。判断青浆质量好坏的方法:第一是否含有渣子;第二色泽是否浓重(由青灰的质量、青浆中青灰的含量和兑水的次数决定)。
3、浆灰。青浆应分层泼在泼灰上。泼灰筛好后要堆积起来,放入厂房或苫盖好。
4、择麻刀。对麻刀进行挑选。麻刀发霉变质后不得用于苫背。使用拆散的麻刀,如果不用拆散的麻刀,与灰掺和后会结成疙瘩。
5、选黄土。土质以粉质粘土较好,使用之前用孔径1cm的筛进行过筛,去除黄土中的树皮、杂草等杂质。
6、和灰。灰的调制叫“和灰”,苫背用的大麻刀灰是以泼灰或泼浆灰加麻刀再加水调和而成的。 [1]

苫施工工艺

播报
编辑

坡屋面苫背

1)护板灰是保护望板和椽子。木望板上抹一层深月白麻刀灰,厚度为1cm-2cm,这层护板灰要比普通麻刀灰软一些,灰中的麻刀含量要少一些。
2)护板灰上苫2层~3层泥背。宫殿建筑多用麻刀泥,小式建筑多用滑秸泥,每层泥背厚度不超过5cm。中腰节附近如泥背太厚,可事先将一些板瓦反扣在护板灰上,这些瓦叫做“垫囊瓦”,垫囊瓦既可以减轻屋面的重量,又可以防止因泥背太厚而造成开裂。每苫盖完一层泥背后,要用“杏儿拍手”进行“拍背”。拍背可以使泥背变得密实,是一道十分关键的工序。
3)在泥背上苫2层一4层大麻刀月白灰,灰背每层的厚度不应超3cm。苫完每层后要反复赶轧坚实,再苫下一层。
4)在月白灰背上开始苫青灰背。青灰背也用大麻刀月白灰,但须反复刷青浆和轧背,赶轧的次数不少于“三浆三轧”。

平台屋顶苫背

1)在木望板上抹1cm-2cm厚的护板灰。如果苫背基层为席箔、苇箔等其他作法,则不用护板灰。
2)在护板灰上苫2层一3层泥背。宫廷建筑用麻刀泥,小式建筑用滑秸泥。每层泥背厚度不超过5cm。每苫完一层后,都要拍背。
3)在泥背上苫2层一4层麻刀月白灰,每层灰背的厚度不超过3cm。每层苫完后,要反复赶轧坚实后再开始苫下一层。
4)苫青灰背。分段苫抹用厚2cm-3cm的麻刀月白灰,每次抹的不要太宽,然后开始“拍麻刀”(关键点是:麻刀绒铺匀,灰背不露麻)。

工艺流程操作要点

1)季节性对苫背施工的影响。a.秋季施工,在上冻前30d把背苫好,若灰背干透不彻底,冻结后灰背强度会大幅度降低,直至造成毁坏。b.夏季施工,为避免雨水冲刷,不宜在雨季苫背。若必须在雨季苫背,应在雨来临之前用苫布将灰背盖好。分层苫成,增加密实度。苫背总厚度不得太薄,应在6cm以上。
2)屋面流水问题对苫背施工影响。a.流速越快越好,也就是灰背的高低差越大越好。b.沟眼要尽量留得大一些,以保证水流通畅。c.不但要保证整个灰背的水流通畅,还要注意不出现局部积水的现象。d.尽量不把主流水道安排在临近墙体或瓦檐的地方。

技术质量要点

1)泥背每层厚不应大于5cm,总厚超过5cm时,必须分层苫抹。2)泥背所用泥应为掺灰泥,泥中应拌合麦秸、稻草或麻刀等纤维物。3)至七成千以后,要用铁拍子拍背。拍背要逐层进行,每层次数不应少于3次。4)最后一层泥背拍背后必须晾背,直至泥背充分龟裂后才能开始苫抹灰背。 [2]